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南堡凹陷东一段源断时空匹配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发布时间:2020-02-29 16:05
【摘要】:为了研究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分布与其输导时期和源岩发育与生排烃高峰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南堡凹陷东一段源断时空匹配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东一段好的源断空间匹配关系区主要分布于凹陷中部地区;中等源断空间匹配关系区主要分布在好源断空间匹配关系分布区四周,且北部分布面积大于南部;差源断空间匹配关系区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东部及南部局部地区。东一段源断时间匹配关系最好的是东一段沉积时期,油源断裂活动时期与沙三段和沙一段源岩第一次大量排烃同期,其次是明化镇组—第四系沉积时期,油源断裂活动时期与沙三段和沙一段源岩第二次大量排烃同期,最差的是沙二、三段沉积时期,油源断裂活动,但源岩未开始排烃。源断时空匹配关系对东一段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中等和好源断空间匹配关系区内及其附近应是东一段油气成藏的有利区,(2)明化镇组—第四系沉积时期应是东一段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
【图文】:

断裂类型,南堡凹陷,典型剖面,东一段


的研究,除了在文献[15]中有部分内容提及源断空间匹配关系及其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外,缺少源断时间匹配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这无疑不利于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勘探的深入。因此,开展南堡凹陷东一段源断时空匹配关系及其控藏作用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其油气分布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均具重要意义。1油源断裂分布及输导时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东一段内发育中期走滑伸展、早期伸展-中期走滑伸展、中期走滑伸展-晚期张扭、晚期张扭、早期伸展-中期走滑伸展-晚期张扭5种断裂,如图1所示。然而,并不是所有这5种断裂均可成为下伏沙三段或沙一段源岩生成油气向上覆东一段储层运移的油源断裂,只有中期走滑伸展-晚期张扭和早期伸展-中期走滑伸展-晚期张扭2种断裂才是下伏沙三段或沙一段源岩生成油气向上覆东一段储层运移的油源断裂。因为它们连接了下伏沙三段或沙一段源岩和上覆东一段储层,且在油气成藏期———明化镇组沉积中晚期活动,可以成为下伏沙三段和沙一段源岩生成油气向上覆东一段储层运移的输导通道。由图2中可以看出,南堡凹陷东一段储层内油源断裂西部较东部发育,南部北部油源断裂不发育,东部油源断裂仅发育于中部及边部局部地区。东一段油源断裂主要是北东向展布,个别为近南北向展布。由于油源断裂并非自形成后可一直成为油气运移的输导通道,而是只在活动时期才开启成为油气运移的输导通道。由断裂生长指数和剖面伸展率统计结果(图3)可以得到,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源断裂主要有3个活动时期,分别是沙二、三段沉积时期、东一段沉积时期和明化镇组—第四系沉积时期。即东一段油源断裂输导时期为东一段沉积时期和明化镇组—第四系沉积时期。图1南堡凹陷典型剖面断裂类型?

平面分布,南堡凹陷,油源断裂,东一段


高宁等:南堡凹陷东一段源断时空匹配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图2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源断裂与其油气分布关系Fig.2Relationbetweenoil-sourcefaultsandhydrocarbondistributioninEd1formationofNanpuSag图3利用生长指数和伸展率确定出的南堡凹陷油源断裂活动时期Fig.3Activityperiodsofoil-sourcefaultdeterminedbygrowthindexandfaultextensionrateinNanpuSag2源岩发育及其生排烃高峰期由图4可以看出,南堡凹陷沙三段源岩发育,主要分布在凹陷中部广大地区,最大厚度可达700m以上,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由此向凹陷四周沙三段源岩厚度逐渐减小,在凹陷边部减小至200m以下。地化参数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沙三段源岩有机质丰富,有机碳质量分数高达2.5%~8.0%,有机质类型好,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有机质演化程度相对较高,Ro大于0.6%,一般大于1.2%,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如果按照源岩厚度大于300m和Ro大于1.2%的标准,可以将沙三段源岩分为好和差源岩,其平面分布如图4所示,由图4中可以看出,沙三段好源岩主要分布在凹陷中部地区,四周则为差源岩分布区。由图5中可以看出,,南堡凹陷沙一段源岩也较发育,主要分布在凹陷的中部广大地区,最大厚度可达500m以上,主要分布在凹陷北部和东部中部,由2个高值区向凹陷四周沙一段源岩厚度逐渐减小,在凹陷边部厚度减小至100m以下。地化参数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沙一段源岩有机质也较丰富,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2%~1.3%,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演化程度Ro大于0.6%,一般大于1.0%,也已进入成熟阶段。按照上述好、差源岩标准,也可以得到南堡凹陷沙一段源岩好和差源岩分布区,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沙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群;;陆相断陷盆地坡折带成因类型及控砂模式——以南堡凹陷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6期

2 孙风涛;郭铁恩;田晓平;;南堡凹陷沉降史分析[J];海洋石油;2012年03期

3 付广;孙同文;吕延防;;南堡凹陷断-砂配置侧向输导油气能力评价方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4 石振荣,葛云龙,秦风启;南堡凹陷北部断裂特征动力学分析[J];断块油气田;2000年04期

5 梅玲;张枝焕;;南堡凹陷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2期

6 马乾;张军勇;李建林;李文华;刘国勇;冯朝荣;;南堡凹陷扭动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年02期

7 田涛;蒋有录;万涛;徐小龙;谢君;;南堡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断块油气田;2012年04期

8 ;南堡凹陷特殊异常体的解释[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04期

9 丛良滋,周海民;南堡凹陷主动裂谷多幕拉张与油气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年04期

10 董月霞,周海民,夏文臣;南堡凹陷火山活动与裂陷旋回[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海民;董月霞;廖保方;马乾;杨勇;;南堡凹陷精细勘探实践与潜力[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2 王政军;马乾;赵忠新;朱光有;刘永昌;王建伟;张永超;;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成因及其气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晋香兰;;南堡凹陷构造应力场模拟与油气运聚分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4 王政军;周贺;张红臣;张永超;夏景生;杜景霞;;南堡凹陷寒武系潜山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模式[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通讯员 李琴君邋李晓东 特约记者 杜元梅;破解南堡凹陷勘探难题[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张翼;10亿吨大油田是如何被发现的[N];光明日报;2007年

3 郭立杰邋 罗良才 朱大军 王晓晖;追梦渤海湾:东部再现大油田[N];中国石油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观宏;南堡凹陷东营组堆积期构造活动的“双强效应”及其对沉积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王晓畅;南堡凹陷复杂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张翠梅;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构造—沉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姜华;南堡凹陷东营组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艳;南堡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李梦瑶;南堡凹陷古近系物源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侯敬瑶;南堡凹陷泥页岩油气赋存方式及其有利勘探目标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高利明;南堡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与非构造圈闭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武佩佩;南堡凹陷泥页岩裂缝形成机制及油气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吴伟;南堡凹陷东营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张新亮;南堡凹陷沙河街组高精度层序地层与有利目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王岐;南堡凹陷一号构造油源断裂输导能力定量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9 荆琪;南堡凹陷柳南地区浅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10 徐亚军;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分形研究与油气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83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83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5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