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阜康区块煤层气井排采流体效应

发布时间:2020-03-24 15:48
【摘要】:阜康区块地质条件复杂,处于推覆体上盘,地层倾角大,煤层层数多,可采煤层厚度大,煤层累计厚度大,煤层气井排采目标层多,对该地区急倾斜储层煤层气井排采流体效应的研究,有助于分析该地区煤层气井排采特征,对后期煤层的排采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对该地区层序地层的研究,利用已有的自然电位测井及自然伽玛测井数据,结合钻孔抽水实验成果,识别了煤系的含/隔水层,划分了阜康西区块煤系的层序地层、含水系统,分析了各个层序及含水系统的特征,为后期的水源判识奠定了基础。对阜康区块煤层气井排采水样进行了采样测试,结合已有的钻孔抽水试验成果,利用聚类分析法和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排采水进行了水源判识,发现大部分排采井的水来自八道湾组下段含水系统,FS-26、FS-39两口井的水来自于八道湾组上段含水系统;由于地层水与周围岩层中赋存的硫化氢发生氢同位素交换作用,导致排采水的氢同位素多为负漂移。通过对阜康区块煤层气井排采数据的分析研究,结合核磁共振试验、压汞及扫描电镜实验,分析了排采井排采范围内的重力水量、游离气量及水溶气量,划分了煤层气井(CSD01、CS5-向1、CS16-向1)的排采阶段,即排水阶段、水溶气与游离气排采阶段、解吸气排采阶段;从排采制度、煤储层压力、储层含水量、储层渗透率、孔径分布特征、孔裂隙的连通性及孔裂隙的充填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排采流体效应的影响因素。
【图文】:

阜康,区块,地质背景,煤层气


2 煤层气地质背景2 煤层气地质背景2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Coalbed Methane2.1 地理概况(Geography Situation)阜康区块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 60km,行政区划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管辖(图 2-1),其地理坐标:北纬 43°45 -45°30 ,东经 87°57 至 88°04 ,区块总体上为一南北窄、沿东西方向展布的不规则状长条形区域,区块东以梧桐沟为界,西至水磨河,北界为阜康逆掩断层,南界则是妖魔山逆冲断裂。

纲要图,区域构造,阜康市


位于阜康西区的水系包括水磨河、三工河、四工河,区块内存在水磨河水源地保护区。据阜康市政府提供编制的 2010 年《阜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资料,水磨河平均流量 0.64m3/s,年径流量 2032 万 m3;三工河平均流量 1.65m3/s,年径流量 5199 万 m3;四工河平均流量 0.9m3/s,年径流量 2613万 m3。阜康市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震带上,,地震较为频繁,据自治区地震局资料,自 1934 年以来,邻近区域已经发生大于 ms4.7 级的中强震 6 次,小震时有发生,6 次中强震。本区是新疆地震多发区之一,7 度裂度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2.2 区域构造(Regional Tectonic)2.2.1 构造演化特征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位于新疆二级构造单元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北中央部位,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格局是经历了晚海西、燕山、喜山期三个构造期次而发展起来的。构造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雏形期、发展期、定型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7;TE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蕾;赵海陆;刘叶青;;山西省柳林矿区地下水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5年12期

2 陈亚西;杨延辉;刘大锰;姚艳斌;张航;闫涛滔;;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数据分析与储层渗透率动态预测[J];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11期

3 庞涛;黄军平;周越骑;李春荣;;低煤阶煤层气井排采初期压降幅度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5年03期

4 黄锦忠;谭红兵;王若安;温夏伟;;我国西北地区多年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研究[J];水文;2015年01期

5 赵俊龙;汤达祯;许浩;孟艳军;吕玉民;;考虑孔渗变化的非稳态渗流煤储层压降传播规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05期

6 秦勇;张政;白建平;刘东海;田永东;;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产出水源解析及合层排采可行性判识[J];煤炭学报;2014年09期

7 宋革;傅雪海;葛燕燕;李升;;压力控制下高煤阶储层煤层气井排采的流体效应[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8期

8 刘之的;赵靖舟;徐凤银;杨秀春;张继坤;;煤层气井排采水源分析及出水量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韩城矿区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4年08期

9 杨会峰;王贵玲;张翼龙;;中国北方地下水系统划分方案研究[J];地学前缘;2014年04期

10 潘力川;王平;庄新国;周继兵;樊涛;;和什托洛盖盆地下—中侏罗统层序地层学及聚煤规律研究[J];新疆地质;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葛燕燕;煤系多层叠置含水系统及煤层气合排水源判识[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冀登武;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与成岩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吴金才;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与隐蔽圈闭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牟来艳;陕北侏罗纪煤田水文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单元划分[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2 马向东;锦界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系统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98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98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e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