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低渗透油藏DCA微球深部调剖-驱油方法评价

发布时间:2020-03-28 03:11
【摘要】:低渗透油藏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基质致密的特点,对低渗透油藏进行调剖堵水存在着注入性和封堵强度之间的矛盾。针对低渗透非均质(裂缝)油藏对于深部调剖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及现有深部调剖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种DCA微球在低渗透油藏中深部调剖适应性评价。本文以DCA聚合物微球作为油藏深部调剖剂,对其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DCA微球具有粒径可控,在地层水中具有分散性良好的性质。通过多测压点岩心实验对DCA微球在低渗透油藏条件下的注入性和封堵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面聚合的DCA微球注入性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DCA微球地下聚合成球思路,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微球成功注入岩心模型深部进行封堵,同时表征调剖能力的残余阻力系数整体分布平缓,整体封堵率可达70%以上。通过三维物理模型,非均质长岩心模型,裂缝性长岩心模型三种岩心模型对DCA微球在低渗透油藏的深部调剖适应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BA-DCA微球-BA调剖段塞组合提高采收率幅度比单独注入DCA微球提高幅度高10%。在三种模型中采用复合段塞进行深部调剖,较水驱后提高采收率幅度高9.43%-16.64%。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调-堵水结合的建议,通过调堵结合后的提高采收率幅度,较深调后提高采收率幅度高4.83%-6.02%。根据上述结果,本文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模型采用BA-DCA微球-BA作为复合段塞的深调方法,并给出了深调-堵水相结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思路。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形态图,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图


- 12 -2)微球自聚集后形态图 2.1 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图.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f Polymer Microsp径控制知,DCA 聚合物微球在低渗透油藏条件中运中,且粒径适度的 DCA 微球,利用其本身的层运移中对水窜通道的逐级,,逐步的封堵。为是在生产工艺上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控制 DC直径与储层中窜流通道孔喉尺度之间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5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卓;;论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7期

2 竟德亮;张洪君;;注水井大剂量铬木素冻胶深部调剖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1988年07期

3 马涛;王强;王海波;吕成远;;深部调剖体系研究及应用现状[J];应用化工;2011年07期

4 刘军;田玉芹;薄纯辉;吕西辉;张小卫;刘福娥;徐山;;海上油田深部调剖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8年06期

5 宋文礼;;低度交联深部调剖体系成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6期

6 王振远;;试析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J];石化技术;2015年09期

7 黄绍东;吕振山;张艳红;魏立新;关丹庆;邸胜杰;王淑芳;;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室内研究及矿场应用试验[J];断块油气田;2005年06期

8 于小明;;低渗透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的应用[J];石油知识;2018年03期

9 吕振山;王岚岚;魏兆胜;邸胜杰;;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10 王楠;刘春杰;于情情;冯启芳;;埕岛油田深部调剖体系研究及适应性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学立;;官195厚砂岩油藏细分流动单元研究及深部调剖技术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刘昀枫;朱维耀;张晓静;;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见效模式特征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3 魏江伟;蒲三龙;张倩;沈桂川;张进科;;选择性堵剂在罗1区长8低渗裂缝油藏深部调剖工艺中的应用[A];绿色石化·创新集成·效能提升——第十一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5年

4 杜勇;侯洪涛;刘健;李积祥;;乳液聚合物在线深部调剖技术在桩西的研究与应用[A];胜利油田北区堵水调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王文明;;多级段塞深部调剖技术推广应用[A];胜利油田北区堵水调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李世荣;李永明;杨涛;赵元寿;丁金岗;沙敬德;;低渗透油田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完善与推广[A];青年人才与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永明;齐亚民;赵元寿;王小龙;丁金岗;乔玖春;;三叠系裂缝性油藏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浅析[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吴笃俊;;低污染调剖新技术[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盖德林;陈玲玲;周泉;郑大海;;调堵结合生产特征研究与应用[A];《采油工程文集》2016年第1辑[C];2016年

10 宋晓芳;夏燕敏;;耐温抗盐聚合物微球调剖体系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O:高分子与工业[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任厚毅;采油节水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孝芬;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常彦荣;裂缝性油藏深部调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彬;低渗透油藏DCA微球深部调剖-驱油方法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王延钊;朝阳沟油田C区块纳微米微球深部调剖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3 纪凤勇;靖安低渗透油田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4 付玮;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5 唐思睿;低渗透油田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6 穆申申;鄯南3区块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7 刘晓娟;牛心坨裂缝性储层深部调剖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牛会娟;用于深部调剖的新型微溶胶的合成、表征及性能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9 袁彬;鲁克沁油田玉东区块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10 李彦闯;靖边采油厂典型油藏深部调剖调驱配方优选及工艺技术参数优化[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03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03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7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