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磁记忆信号传播特性研究
【图文】:
对管道应力内检测信号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成果将很好地推动磁记忆检测技术在其他非接触在线检测领域的科学应用。图1.1 管道内检测器结构示意图Fig.1.1 Schematic diagram of pipeline internal detector structure1.2 国内外磁记忆检测技术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1997 年在美国的第 50 届国际焊接会议上,俄罗斯的 Dubov 教授首先提出了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27]。金属磁记忆法主要用于地面和采掘油气管道的检测。而非接触式管道磁检测技术是 2002 年俄罗斯专家首次正式提出的[28,29],主要用于在非开挖条件下探测埋地管道缺陷。M. Roskosz 对铁磁性材料试件施加连续载荷后采用金属磁记忆方法进行检测,此外,还对焊接裂纹中的磁记忆信号和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射非铁磁树脂介质磁记忆管传壁感器磁记忆传感器非铁磁树脂介质管壁
40a 切向分量分布 b 法向分量分布图2.5 传递因子f分布Fig.2.5 Distribution of transfer factor f由图2.5可以看出,,在应力集中区磁记忆信号因子出现异常,其中,切向传递因子出现最大值,法向传递因子过零点(出现正负峰值)。根据应力损伤区的磁记忆信号数值模型分析,当应力一定时,磁荷密度一定,即因数K为常数,因此计算结果的特征与应力集中区的磁记忆信号特征一致。根据图2.5选取磁记忆信号峰值处X和Z轴坐标,取提离值(y)范围1-30mm(间隔1mm),计算对应的切线切向分量fx及法向分量fy,将得到的磁记忆信号峰值随提离值变化的关系分别进行拟合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E97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灿;;基于磁记忆效应的钢结构应力检测机理和应用[J];陕西建筑;2008年09期
2 于凤云;闫春雨;王学惠;胡金平;冯明军;;刮板输送机圆环链的金属磁记忆检测及损伤评价[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3 闻庆松;李志农;曾文钧;陈怀天;;温度对金属磁记忆检测的影响[J];无损检测;2018年12期
4 于鸣笛;张峰;;压力容器检验中磁记忆检测的应用分析[J];石化技术;2016年03期
5 徐坤山;姜辉;仇性启;陈长标;刘守仪;徐长业;;金属磁记忆检测中测量方向和提离值的选取[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6年04期
6 李运涛;胡斌;赵潇男;翟亮;刘双;;打磨对金属磁记忆检测的影响[J];无损检测;2014年06期
7 李军;张昕;王斌;;焊缝磁记忆检测[J];甘肃科技;2010年23期
8 杨毅忠;邱望冬;;浅析金属磁记忆检测原理[J];山西建筑;2009年32期
9 刘斌;何璐瑶;饶心;杨理践;;磁记忆信号定量分析的电子交换模型及性能[J];仪器仪表学报;2017年11期
10 王威;任广超;苏三庆;牛晓波;易术春;;有缺陷钢丝绳单丝受拉破坏的磁记忆信号变化全过程[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闻庆松;李志农;曾文钧;陈怀天;;温度对金属磁记忆检测的影响[A];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8年
2 刘瑞;张杰;姚恩涛;王平;韩笑;;金属磁记忆检测在铁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A];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8年
3 钟力强;李路明;;检测环境磁场对磁记忆方法评价应力集中的影响[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钟力强;李路明;;检测环境磁场对磁记忆方法评价应力集中的影响[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邢海燕;王朝东;孙晓军;李雪峰;陈思雨;;埋地管道可靠性的非接触磁记忆定量评价模型[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C];2018年
6 万升云;;铁道车辆车轮辐板孔的磁记忆检测研究[A];2007'湖北·武汉NDT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金海;;环状链条的磁记忆检测[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8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葛森;张亦良;刘增华;;焊接残余应力变化及裂纹的金属磁记忆检测[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9 任文坚;;磁记忆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展望[A];2014陕西省第十四届无损检测年会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10 王威;白国良;周颖;;钢结构焊缝的磁记忆检测机理及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闫家魁;俄罗斯首创金属磁记忆检测方法[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坤山;铁磁性材料缺陷磁记忆信号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2 王文江;基于驻波疲劳累积损伤的磁记忆效应及反问题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3 万升云;磁记忆检测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邢海燕;基于磁记忆技术的疲劳损伤评估及寿命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邱忠超;铁磁材料损伤磁性无损检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泽宇;金属磁记忆信号传播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2 张茜云;金属磁记忆检测特征值及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熊斌;面向再制造的铁磁材料磨损状态磁记忆检测[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4 喻正帅;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磁记忆信号临界特征提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5 李政达;疲劳载荷下的磁记忆效应机理与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6 费志洋;激励磁场对磁记忆信号的强化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7 李典虹;冲击—滑动摩擦条件下铁磁性构件的磁记忆效应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8 李冲冲;自发磁化与激励磁化条件下微小裂纹智能识别的基础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9 杨雨涵;基于磁记忆的管道特殊部件内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10 邓加强;Q235钢弯曲变形损伤的磁记忆表征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03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0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