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咸化特征与烃源岩发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4-16 21:41
【摘要】:江汉盆地是我国古近纪咸化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内潜江凹陷潜江组是烃源岩与盐岩最发育的层位,在咸化环境、特征、机理及与烃源岩的发育等方面联系密切。对于潜江凹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方面研究,如构造、沉积环境与烃源岩等,而对于咸化类烃源岩的发育关系的综合研究较少。凹陷内形成巨厚的膏盐岩与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时空展布、耦合关系及世界咸化含油气盆地对比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潜江凹陷膏盐岩与烃源岩共生关系以及咸化含油气盆地发育的共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和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并结合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全岩X组分测试、TOC与热解测试,对潜江凹陷膏盐岩与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时空展布以及膏盐岩的存在对于烃源岩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咸化环境与烃源岩发育的关系。与国内外咸化含油气盆地在形成环境、咸化机理及对烃源岩的影响方面进行对比,探讨咸化含油气盆地发育的共性。研究潜江凹陷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沉积特征,表明膏盐岩与烃源岩的展布受控于构造演化,膏盐岩的沉积中心也随之规律迁移,在构造Ⅳ幕的早—中期,断陷强度最大、膏盐岩最厚、烃源岩最发育。地球化学测试及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显示,潜江凹陷在膏盐岩与烃源岩都很发育的潜江组处于半开放半封闭的高盐度、强还原环境,整体上处于亚热带半干旱偏湿气候。纵向地层沉积和构造运动显示,潜江凹陷同时发育膏盐岩与烃源岩的剖面主要为盐岩夹细粒混合岩剖面(盐韵律)和盐岩与云质钙芒硝岩剖面。通过岩心观察及石盐微量元素测试,将膏盐岩在地层中发育分为三类:(1)纯石盐岩层(灰白色);(2)硬石膏与泥岩/白云岩互层;(3)裂缝发育盐岩(褐色)。裂缝石盐的Ni、Cr、Ga、Rb含量以及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沉积的灰白色石盐。潜江凹陷盐源主要存在地表径流、深部卤水上涌和预备盆地三种。全岩X衍射组分分析、TOC测试以及热解测试分析显示,盐间沉积矿物成分复杂,盐间段暗色泥岩生烃潜力好于盐上段,且生烃潜力在盐间段向上逐渐变好,在盐上段向上逐渐变差。深水盐湖相区是潜江凹陷最有利的生油区,主要发育盐间段烃源岩,对于研究页岩油气意义重大。调研世界上的咸化含油气盆地,发现潜江凹陷与其他咸化含油气盆地存在诸多共性。潜江凹陷属于发育咸化含油气盆地最多的陆内盐湖型模式,其盐类聚集于深断裂处;咸化时期多为古近纪,咸化类烃源岩主要是富石炭质深色层状泥岩/页岩、富藻类深色灰质/云质层状泥岩/页岩。
【图文】:

烃源岩分布,蒸发岩,世界,潜江凹陷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了商业油气田,而这其中又有 58%的油气田与盐系地层有关,在这些含盐油气盆地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为 89%和 80%(马新华,2000),而这也说明可能盐岩在含油气盆地中的存在会使得油气更好的生成、聚集与保存。江汉盆地是我国古近纪咸化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内潜江组烃源岩与盐岩最发育的地区为潜江凹陷,始新-渐新统潜江组为主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潜江凹陷为潜北、通海口大断层控制下的继承性凹陷,暗色泥岩厚度最厚可达 2200 m(广深 1 井实钻厚度为1994 m),盐岩最厚可达 1800 m,油气资源丰富。其中潜江组的潜三下段生油岩厚度大、埋藏深,有机质转化程度高,为潜江凹陷的主要烃源层系。

技术路线图,咸化,膏盐,发育特征


地球化学测试往往具有多解性或矛盾的地方,,需要多个地球化学指标综合研究,且合地质背景;③ 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地质的复杂性决定了少数地质数据往往不能反映全貌,测试的周期性决定了单次研究往往不能全面测试,膏岩层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套地层往往不能反复测试,全面收集前人的宝贵资料,总结规律,补充对典型现象系统测试。④ 国内外咸化含油气盆地对比:从与潜江凹陷盆地类型、咸化时期、咸化程度化特征、成盐机理、烃源岩发育特征等入手,分析共性。.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本次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如下:(1)立足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是膏盐的时空展布特征及膏盐发育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剑英;黄成刚;曹正林;李智勇;万传治;徐丽;潘星;吴丽荣;;咸化湖盆白云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以柴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为例[J];地球化学;2015年03期

2 高红灿;郑荣才;肖应凯;孟凡巍;陈发亮;白工;栾艳春;谭先锋;施玉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成因——来自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J];石油学报;2015年01期

3 刘池洋;赵俊峰;马艳萍;王建强;熊林芳;陈建军;毛光周;张东东;邓煜;;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研究现状与问题[J];地学前缘;2014年01期

4 吴世强;唐小山;杜小娟;梁文华;贺钦;;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谭先锋;田景春;黄建红;林小兵;马建伟;;陆相碎屑岩旋回沉积记录中的物质响应及聚集规律——以济阳坳陷王家岗地区古近系孔店组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3期

6 杨希;;潭口地区构造样式及演化特征研究[J];江汉石油科技;2013年02期

7 马中良;郑伦举;李志明;秦建中;;盐类物质对泥质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的影响[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8 漆智先;舒向伟;桑利;张永生;;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泥质白云岩形成模式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9 袁胜元;李长安;邵磊;;江汉盆地ZL钻孔微量元素含量的粒度效应与环境意义[J];沉积学报;2012年02期

10 胡晓峰;刘招君;柳蓉;孙平昌;许圣传;孟庆涛;柳世友;;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黏土矿物和无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煤炭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广英;;潜江凹陷潜三段—潜四上段沉积相特征[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陆益祥;页岩油地质要素及甜点预测[D];长江大学;2017年

2 余丽玲;盐湖盆地沉积体系分析[D];长江大学;2013年

3 钱会;潜江凹陷潜江组沉积体系与岩性圈闭预测[D];长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0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30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a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