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径向条件下裂缝性碳酸盐岩酸蚀蚓孔扩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7:34
【摘要】: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中,天然裂缝对酸液流动过程及蚓孔扩展形态影响显著。目前针对径向条件下天然裂缝酸蚀蚓孔扩展规律影响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对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径向条件下酸蚀蚓孔扩展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进行天然裂缝孔隙空间分布研究,利用蒙特卡洛法产生随机数,结合裂缝参数的概率分布函数,模拟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天然裂缝,用C++编程生成其分布;通过向量叉积法将天然裂缝投射到离散网格中,与基质孔隙空间分布结合,形成裂缝型储层孔隙空间分布。其次,建立径向条件酸蚀蚓孔双重尺度模型,以裂缝型储层孔隙空间分布为基础,形成裂缝型储层酸蚀蚓孔扩展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裂缝型储层酸蚀蚓孔形态及扩展规律,对比了裂缝型储层与非裂缝型储层下酸蚀蚓孔扩展规律,分析了天然裂缝参数(裂缝密度、长度、方位角)、模拟尺度对酸蚀蚓孔扩展规律的影响。最后基于模型预测了径向条件下酸蚀蚓孔可能作用距离。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对蚓孔扩展形态有决定性作用,存在天然裂缝的PV_(bt)普遍大幅低于基质孔隙空间的PV_(bt)值(突破孔隙体积),基本为基质孔隙空间的1/4左右。存在天然裂缝时,仍得到面溶蚀、锥形孔、主蚓孔、分支蚓孔、均匀溶蚀。裂缝较短时,蚓孔扩展同时受到裂缝位置与基质孔隙空间非均质的影响;裂缝较长时,蚓孔主要受裂缝影响,蚓孔分支较少,不同注入速度下的PV_(bt)值随裂缝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裂缝方位角决定蚓孔扩展的走向,但与不同注入速度的PV_(bt)无明显关系;PV_(bt)随着裂缝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当裂缝密度达到一定值后(本模拟中,1.6条/m~2),PV_(bt)值与裂缝密度没有具体的相关性;模型尺寸的变化使得蚓孔扩展形态明显变化,不同注入速度的PV_(bt)随着模型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径向条件下,从井筒越往远,蚓孔分支越多,扩展速度越来越慢。有天然裂缝时的蚓孔长度明显长于无天然裂缝时的蚓孔。该研究为碳酸盐岩基质酸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优化方法。
【图文】:

过程图,酸蚀,碳酸盐岩,过程


于碳酸盐岩基质酸化中酸液溶蚀岩石矿物的过程。当酸以较大孔隙、孔喉收到更大比例的酸液量,从而增加较大孔形成蚓孔。蚓孔并不是碳酸盐岩酸化中必然形成的,蚓孔面反应速度相近时形成。酸与碳酸盐岩直接反应,反应速与碳酸盐岩,石灰岩(CaCO3)、白云岩(CaMg(CO3)2)的反1.1,反应如图 1.1。氢离子接触碳酸盐岩表面,H+会被快速2,H2O,因此与岩石接触的 H+数量控制整个反应速度。石灰石表面会形成边界层,在边界层内,H+从酸液中转移至岩 H+移动至岩石壁面,从而进行上述的化学反应。边界层的。注入速率越高,则边界层越薄,进而 H+运移至表面的距越高。与砂岩酸化不同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受传质控制,因中流体的注入速率起到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随着酸化的架逐渐被酸溶解,留下部分空间与蚓孔连通,基质骨架上眼可见的流动通道[5]。

注入速率,倍数,酸化模型,毛细管模型


图 1.2 注入速率与蚓孔突破体积倍数之间的关系Fig. 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jection velocity and the PVbt文献中关于碳酸盐岩的酸化模型参考了 Golfier 等(2002)[7],Panga 等(2 Glasbergen 等(2009)[9]的研究成果。Fredd 和 Miller 等(2000)[10]依据酸蚀酸盐岩酸化模型分成更为详细的五类,并在之后由 Akanni[6]和 Nasr-EL-D至七类。这些类别分别是:毛细管模型,Damkohler 数模型,,孔隙理论,,Peclet 数模型,半经验法,双重尺度模型。其中 Damkohler 数模型、双型引用较为广泛。(1)毛细管模型蚓孔被假定是长久存在、形态提前确定的细长圆柱。早期的模型推导主影响,利用毛细管柱模拟并分析流体的滤失和蚓孔中的反应机理。ScheGidley(1969)[12]考虑孔隙合并修正模型。Hung等(1997,1998)[2]和 Buijse(2基于此发展出各类模型。这类模型的限制:假设蚓孔早期形成、需要设数目和岩心注酸的位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风;;录井现场碳酸盐岩分析识别方法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8年09期

2 顾庆;;独树一“石”的野狼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年09期

3 贾承造;张杰;沈安江;姜林;;非暖水碳酸盐岩:沉积学进展与油气勘探新领域[J];石油学报;2017年03期

4 李义;;塔东地区录井现场碳酸盐岩定量分析技术[J];录井工程;2017年02期

5 胡鑫;田震;朱颖;王文婧;;微生物碳酸盐岩成因分析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7年04期

6 张荫本;;碳酸盐岩中一新客——粘结岩[J];石油知识;1999年03期

7 赵强;许红;华清峰;叶俊;李超;夏涛;;风成碳酸盐岩的全球分布及其对西沙的启示[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年01期

8 佟宏鹏;冯东;陈多福;;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矿物、岩石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5期

9 周琦;陈建华;张命桥;张太富;;冷泉碳酸盐岩研究进展及成矿意义[J];贵州科学;2007年S1期

10 李阳兵;王世杰;魏朝富;龙健;;贵州省碳酸盐岩地区土壤允许流失量的空间分布[J];地球与环境;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东;陈多福;苏正;刘芊;;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微生物作用及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佘敏;沈安江;王鑫;陈薇;;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烃生酸模拟实验及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3 夏宗清;颜丙宏;;碳酸盐岩漏层受控压力堵漏工艺的研究与实践[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亚生;姜红霞;;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和方向[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5 杨洪;葛际江;王美洁;郭文德;游红娟;;碳酸盐岩在盐水中的界面电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六分会: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7年

6 谢淑云;鲍征宇;张天付;佘敏;;碳酸盐岩储集体微观组构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吕修祥;金之钧;;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8 佘敏;王鑫;陈薇;;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烃生酸模拟及其地质意义[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摘要集[C];2019年

9 徐晶晶;谭茂金;;裂缝型碳酸盐岩纵横波速估算[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论文集[C];2014年

10 赵越;温汉捷;罗重光;徐林;;滇黔地区碳酸盐岩黏土型锂矿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指示意义[A];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樊未晨;西部就业:平凡但不平庸[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马永;勘探发现碳酸盐岩进入高峰期[N];中国科学报;2012年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潘明;桂北地区正在消失的碳酸盐岩[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张文浩;微生物碳酸盐岩[N];中国矿业报;2019年

5 记者 窦晶晶 通讯员 卞从胜 宋本彪;破解碳酸盐岩油藏注水难题[N];中国石油报;2018年

6 记者 苏华 通讯员 何征;精细注水烹制“营养餐”[N];中国石油报;2016年

7 记者 陶韬;地球曾经是微生物的天下?[N];江苏科技报;2016年

8 嘉宾 江青春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中部室副主任 本报记者 刘爽 采访;突破领域禁区 推动立体勘探[N];中国石油报;2017年

9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何征;优化简化“橇”解难题[N];中国石油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王彭;塔里木油田 昔日水涝坝 今朝高产田[N];中国石油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霄一;碳酸盐岩跨频带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曹占宁;碳酸盐岩多尺度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雷蕾;基于计算模拟和溶蚀实验的碳酸盐岩孔隙定量表征及孔隙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4 谢相建;地表裸露碳酸盐岩组分比例遥感估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徐坤吉;水平井技术开发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米强波;碳酸盐岩低应力差储层控缝高机理及工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7 徐超;碳酸盐岩孔洞储层地震正演响应特征和AVO属性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8 冯进来;陆相混积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杨勇强;济阳坳陷湖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10 何健;碳酸盐岩气藏损害描述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耀;广西龙州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中Cd元素的行为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炫志;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行为及其环境风险评价[D];南华大学;2019年

3 杨森;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李玲;神农架中元古代碳酸盐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5 赵正福;南哈Marsel探区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特征及其对天然气富集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6 雍志城;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王竞惠;碳酸盐岩测井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8 陈晶;鄂尔多斯奥陶系马五5-马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9 王成明;西加拿大沉积盆地碳酸盐岩石油地质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10 莫司琪;径向条件下裂缝性碳酸盐岩酸蚀蚓孔扩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本文编号:2650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50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