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油气层物性参数的数学模型及数值算法
发布时间:2020-05-21 08:49
【摘要】:油气层物性参数主要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前者描述岩石的储集性能,后者表征流体通过的性质,直接影响油气井产量,因此准确计算孔隙度和渗透率对油气井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计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模型和方法还有一定局限性,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较低。例如,计算孔隙度的双侧向测井响应模型未考虑非裂缝因素,同时一些参数(裂缝倾角和电阻率)难以获取,从而造成计算得到的孔隙度误差较大;再如,计算渗透率的压后压降模型只考虑了牛顿型液体的情形,而压后流体通常是幂律型,从而造成计算模型和方法不符合实际情况。本论文针对上述工程背景及存在的问题,拟建立计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新数学模型,并开展数学理论和数值方法的研究工作。经过硕士期间的研究工作,本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通过对孔隙度影响因素分析,选取测井参数中的密度、中子、自然伽玛和声波作为孔隙度影响因素,建立了计算孔隙度的新数学模型。(2)对新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给出了模型解的存在性定理和稳定性条件;同时,对条件数较大的情形提出了适用于新数学模型的数值算法。(3)针对压后流体的实际情况,考虑幂律型流体及相应的Cater滤失模型,建立了计算渗透率的新数学模型。(4)对于建立的偏微分方程及其初始和边界条件,应用Laplace变换,推导出了Laplace象函数的解析解;再应用Laplace反演,推导得到了隐含渗透率的表达式。(5)根据压后压降数据,提出了反演渗透率和幂律指数的自动拟合模型;针对模型的特点,研究和试算了多种最优化算法,优选出了适用于模型特点的松弛搜索算法作为最终的数值求解方法。
【图文】:
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宄生学位论文油气井层进行实例计算。逡逑1)以c/44井的测井数据作为试算数据逡逑气层测井数据为:声波为417us/m、密度为1.89g/cm3、自然伽玛为67.8API;架的声波为371m/m、有机岩骨架的密度为1.37g/0rf、有机岩骨架的自然22API;粘土矿物的声波为247iB/m、粘土矿物的密度为2.58g/0rf、粘土矿物测为114八?1;氧化硅类骨架的声波为1771^/111、氧化硅类骨架的密度为2.672§/类骨架的自然伽马为37API;碳酸盐类骨架的声波为142u^m、碳酸盐类骨2.778§/0113、碳酸盐类骨架的自然伽马为19八?1;孔隙的声波为686115/111、为0.874g/cn^、孔隙的自然伽马为3API;油气层的测井孔隙度为14.982%,数据。逡逑赓邋t+算逦[逡逑
逦0.邋US逦^邋I逡逑图2-4邋el2井孔隙度计算逡逑油气层测井数据为:声波为301.875us/m、密度为中子为35.61邋%、逡逑自然伽玛为27.385API;有机岩骨架的声波为385us/m、有机岩骨架的密度为1.45^an3、逡逑有机岩骨架的中子为60%、有机岩骨架的自然伽马测为25API;氧化硅类骨架的声波为逡逑180us/m、氧化硅类骨架的密度为2.68^0^、氧化硅类骨架的中子为8%、氧化硅类骨逡逑架的自然伽马为40API;碳酸盐类骨架的声波为145is/m、碳酸盐类骨架的密度为2.82逡逑2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1;O241.82
本文编号:2674018
【图文】:
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宄生学位论文油气井层进行实例计算。逡逑1)以c/44井的测井数据作为试算数据逡逑气层测井数据为:声波为417us/m、密度为1.89g/cm3、自然伽玛为67.8API;架的声波为371m/m、有机岩骨架的密度为1.37g/0rf、有机岩骨架的自然22API;粘土矿物的声波为247iB/m、粘土矿物的密度为2.58g/0rf、粘土矿物测为114八?1;氧化硅类骨架的声波为1771^/111、氧化硅类骨架的密度为2.672§/类骨架的自然伽马为37API;碳酸盐类骨架的声波为142u^m、碳酸盐类骨2.778§/0113、碳酸盐类骨架的自然伽马为19八?1;孔隙的声波为686115/111、为0.874g/cn^、孔隙的自然伽马为3API;油气层的测井孔隙度为14.982%,数据。逡逑赓邋t+算逦[逡逑
逦0.邋US逦^邋I逡逑图2-4邋el2井孔隙度计算逡逑油气层测井数据为:声波为301.875us/m、密度为中子为35.61邋%、逡逑自然伽玛为27.385API;有机岩骨架的声波为385us/m、有机岩骨架的密度为1.45^an3、逡逑有机岩骨架的中子为60%、有机岩骨架的自然伽马测为25API;氧化硅类骨架的声波为逡逑180us/m、氧化硅类骨架的密度为2.68^0^、氧化硅类骨架的中子为8%、氧化硅类骨逡逑架的自然伽马为40API;碳酸盐类骨架的声波为145is/m、碳酸盐类骨架的密度为2.82逡逑2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1;O241.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李克文;赵楠;张辉;褚岩岩;;致密油储层孔隙度测定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4期
2 付春权;张俊廷;王海涛;尹洪军;周志军;王立军;;整体压裂裂缝导流能力与储层渗透率匹配关系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年19期
3 吴逸;;孔隙度反演约束储层精细建模方法与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3期
4 仇海亮;夏宏泉;杨双定;弓浩浩;;基于偶极横波测井资料估算低孔裂缝性地层渗透率[J];国外测井技术;2014年01期
5 钟家峻;杨小军;陈燕虎;唐海;吕栋梁;张媛;;低渗透岩心自然渗吸实验新方法[J];石油化工应用;2013年06期
6 袁晓宇;张哨楠;李映涛;刘迪;;非线性有效孔隙度计算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13年02期
7 魏海峰;凡哲元;袁向春;;致密油藏开发技术研究进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年02期
8 赵辉;石新;司马立强;;裂缝性储层孔隙指数、饱和度及裂缝孔隙度计算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6期
9 杜波;于正军;韩建军;;多元线性回归法在DX北带砂砾岩储层孔隙度定量预测中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年04期
10 秦勇;袁亮;胡千庭;叶建平;胡爱梅;申宝宏;程远平;何学秋;张遂安;李国富;张群;;我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10期
,本文编号:2674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7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