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油层注聚后期周期注聚现场试验
【图文】:
和研究思路要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以及测试资料研究目前剩余油分布和组的动静态资料,选择注入能力强,层间差异大,井区油井期注聚对象,将其细分为三种类型“薄层发育型、薄厚交互不同类型砂体井组设计适合的注入方式,对薄层发育型井组,,薄厚交互型井组,采取层段交叉停-注,薄厚集中型井组,浓度或强度周期,过程中根据井组注入、采出动态变化特点结合注入井细分、重分层调整,在周期注聚后期通过建立井、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对于采出程度较高,聚合物用量较大的井组停注聚,项目结束时评价周期注聚过程中不同井组对期注聚设计规范。内容及其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制定了本次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一章 基本概况所在的 A 区块位于萨尔图背斜构造东翼,地层倾,共有 4 条断层(见图 1.1),均为正断层,走向3175m,倾角 48-52.2°,断失层位从明水组至高Ⅳ层顶部埋藏深度在 750~1060m,油水界面深度在表 1-1 A 区块断层数据表倾角(°)顶部层位 底部层位顶部深度(m)底51.3 嫩 IV 底 高 IV17 底 98 52.2 明水 I 上部 高 III13 65 50.3 明水 II 上部 高 II27 底 59 48 嫩 IV 下 高 IV4 442.5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57.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兰清;;二类油层注聚后期周期停层不停井控含水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年19期
2 周丛丛;;大庆油田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注采指标变化规律[J];断块油气田;2015年05期
3 孙景龙;郝志勇;;提高北三西东南块二类油层开发效果做法的几点认识[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年08期
4 曹瑞波;;聚合物交替注入油层压力扰动及流体窜流规律[J];特种油气藏;2015年05期
5 田洪来;;二类油层区块注聚后期周期注聚技术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年02期
6 杨菲;;聚合物驱多段塞交替注入效果[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4期
7 薛永宏;;注聚参数优化研究[J];化工管理;2014年05期
8 鞠小新;;二类油层压裂挖潜效果分析[J];化工管理;2014年05期
9 白振强;吴胜和;付志国;;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13年05期
10 李宜强;苏伟明;王争进;刘少鹏;吕秀芹;郭虎;;二类油层不同注采类型井组聚驱最佳调整时机[J];石油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文华;大庆油田二类油层改善聚驱效果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晓赛;不同注入参数对聚驱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李东亮;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全过程跟踪调整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高玉鑫;萨中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指标预测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4 孙春红;暴氧污水稀释聚合物驱油试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681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8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