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利用超声漏兰姆波进行筛管后成像及管道缺陷检测的数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05:44
【摘要】:本文的研究源于两个实际工程问题。其一是筛管后成像问题。在疏松砂岩油藏储层中,经常用到筛管完井。筛管的作用是阻挡地层砂进入井筒,防止地层砂损坏抽油设备。但筛管易被地层砂堵塞。筛管堵塞状况关系到下一步生产开发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成为生产单位非常关心的实际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筛管外堆砂状况的检测技术。其二是管道缺陷检测问题。当今,油气等资源的主要运输方式为管道运输。这些运输管道多数埋于地下或浅海中,虽然有油漆涂层等保护措施,但由于长期处于恶劣环境,易使运输管道产生缺陷。运输管道中的缺陷的恶化会导致泄漏事故,造成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对现役管道缺陷进行定期监测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将超声漏兰姆波技术应用于上述两问题的可行性。将柱状分层的筛管及管道模型用水平多层结构近似,采用直角坐标系下的应力速度交错网格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并采用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的并行算法,自主开发了用于水平多层结构中漏兰姆波声场数值模拟的三维并行有限差分程序。利用所开发的并行有限差分程序首先模拟了普通套管井中漏兰姆波测井情况,通过对波形和快照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并与文献中二维有限差分模型的结果相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开发有限差分程序的正确性和精度。第一部分研究内容为筛管后成像。漏兰姆波测井技术用于套管井的套后成像已是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然而,与在套管井中不同,兰姆波在筛管中传播时,遇到筛孔会发生散射及模式转换等现象,所以要对兰姆波测井技术是否能应用于筛管进行考察。本文采用一发两收的换能器组置于筛管内流体中,声源中心频率为250 kHz,在12 mm厚的筛管井中激发漏兰姆波,考察筛孔的宽度、长度、间隔(同一排中筛孔的间距),以及声通道的宽窄(两排筛孔间的距离)对接收到的漏兰姆波的波包及衰减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声通道的宽窄对接收到的波形影响最大,声通道越宽越有利于准确地计算出衰减率,其它各筛孔参数的影响较小。之后数值模拟了筛管外介质为水和泥砂这两种情况下,换能器组在筛管中旋转扫描时的声场。模拟结果显示,对规则排列的10 mm*10 mm的筛孔,当换能器组的中心与筛孔中心距离小于5 mm时,所得衰减率无法用来计算筛管外介质的声阻抗;当换能器组和筛孔有部分重叠,但距离大于5 mm时,虽然所得衰减率小于无缝钢管情况,但仍可用来区分筛管外的水和泥砂;当换能器组完全处于声通道之内时,所得衰减率与无缝钢管情况接近,衰减率能够较准确的反映筛管外介质的声阻抗。可总结为:超声漏兰姆波衰减率可以计算筛管无筛孔区域外侧介质的声阻抗。以上数值研究说明利用超声漏兰姆波技术检测筛管外堵塞状况的方案是可行的。第二部分内容为管道缺陷检测问题。本文提出用一个声源、一个透射接收器结合一个反射接收器的换能器组合放置于管道内,声源中心频率125 kHz,激发管道中零阶反对称兰姆波,并利用接收到的漏兰姆波探测管道缺陷。定义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分别为,有缺陷时透射和反射接收器接收到的兰姆波的幅度除以无缺陷时透射接收器接收到的兰姆波的幅度。首先,数值考察了12 mm厚管道中不同宽度及深度的内、外表面缺陷对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射系数对内、外表面缺陷的深度不敏感,透射系数随内、外表面缺陷深度的增大而线性减小,斜率约为-0.08/mm。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对缺陷宽度都很敏感,随着内、外表面缺陷宽度的增大,反射系数增强,斜率约为0.08/mm;透射系数减小,斜率约为-0.09/mm。最后数值模拟了换能器组对一个长宽深为5 mm*8 mm*12 mm的贯穿缺陷进行C-scan扫描。随着缺陷与换能器组间距的增大,反射系数减小非常缓慢。由于散射波和直达兰姆波的相互干涉,透射系数随距离的变化曲线总体呈现’W’趋势,且随着距离增大,在’W’两侧呈周期性波动。’W’中两极小值的空间距离,恰好等于声源宽度的两倍与缺陷宽度之和。利用透射系数可以准确的计算出缺陷宽度。结合缺陷与换能器组共线时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可以进一步估算出缺陷深度。采用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比值则可抑制透射系数曲线’W’形状之外的波动,有利于多个缺陷存在时的反演。本文的数值研究,证明了超声漏兰姆波技术应用于筛管后成像以及管道缺陷检测的可行性。其中,利用超声漏兰姆波技术进行筛管后成像为本文首次提出。这些数值结果,为以后的仪器设计、反演成像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文】:

绕丝筛管,实物


图 1.1 绕丝筛管实物图图 1.2 基管(带孔中心管)实物图高的钢套管上切割出按照一定规律分布的、具,以低速铣削的方法进行加工,加工过程相对大小的,能被原油携带至地面的细小砂粒通过

示意图,中心管,实物,割缝衬管


图 1.2 基管(带孔中心管)实物图度很高的钢套管上切割出按照一定规律分布的、具有铣刀,,以低速铣削的方法进行加工,加工过程相对简一定大小的,能被原油携带至地面的细小砂粒通过。大砂粒则会按照一定规律形成‘砂桥’,将地层砂阻挡砂桥’的形成可以阻挡小于衬管割缝尺寸的地层砂流入及水平井中的应用示意图如图 1.3[10]。图 1.4 为割缝衬的常见规格为:缝长 50 mm~300 mm,缝宽 0.15 m粗砂砾油层。相比于绕丝筛管,割缝衬管加工简单,防砂作用。因此,割缝衬管在出砂不严重的中、粗砂存在的情况下,割缝衬管的应用更加普遍[10][19]。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E3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勇勤;陆铭慧;彭应秋;;微机计算和绘制兰姆波参数曲线[J];无损检测;1988年04期

2 郑祥明;杨齐;郝国法;唐正连;张春;王杜;;金属薄板中缝类缺陷的兰姆波检测[J];无损检测;2007年11期

3 郑祥明,顾向华,史立丰,史耀武;超声兰姆波的时频分析[J];声学学报;2003年04期

4 邓明晰;复合固体层中兰姆波的声场分析[J];无损检测;2001年12期

5 徐可北,张建合;复合材料层板泄漏兰姆波检测技术研究[J];无损检测;1999年11期

6 蒋福棠,何双起,沈建中;兰姆波探伤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材料工程;1996年10期

7 邓明晰;兰姆波的非线性研究[J];声学学报;1996年S1期

8 邓明晰;兰姆波的非线性研究(Ⅱ)[J];声学学报;1997年02期

9 沈建中,张守玉,应崇福;兰姆波在自由端面上的反射[J];声学学报;1990年05期

10 严仁博;点源和超声楔形换能器激发的兰姆波[J];声学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安志武;王小民;廉国选;;压电换能器对兰姆波影响的仿真[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周纯冰;林玮;;兰姆波成像质量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高广健;邓明晰;李明亮;;超声兰姆波检测有液体负载钢板中缺陷的实验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倪园;程建政;张德俊;周玉禄;;一种移除兰姆波频散效应的方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5 高广健;赵毅;邓明晰;;超声兰姆波检测储罐底板缺陷的数值研究[A];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邓明晰;裴俊峰;;一种评价板材疲劳损伤的超声兰姆波方法[A];2006’和谐开发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瑞;熊小君;张海燕;;稀疏重建的兰姆波结构损伤定位分析[A];2014年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薛洪惠;何世堂;;液体负载对压电薄板中兰姆波模式影响的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高广健;陈瀚;李明亮;刘畅;邓明晰;;损伤层厚度的非线性兰姆波定征方法[A];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 E检测超声[C];2018年

10 裴俊峰;邓明晰;;固体板材参数变化对超声兰姆波模式的影响[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鲁光涛;基于兰姆波的薄壁结构损伤识别[D];武汉科技大学;2017年

2 丁红星;激光兰姆波在(准)周期结构板中传播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 何健鹏;面向钢板缺陷检测的电磁超声兰姆波换能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4 项延训;高温构件早期损伤的非线性超声导波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郑祥明;胶接接头强度及环境退化的超声波无损定征[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陈传文;声导波在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中传播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孙铁林;水下弹性板及柱壳的弹性散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8 康磊;用于铝板检测的电磁超声导波换能器优化设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苗晓婷;基于导波的结构健康监测中特征提取技术与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心月;利用超声漏兰姆波进行筛管后成像及管道缺陷检测的数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吕振;基于兰姆波传播特性的血管力学特性定量测量的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3 吴霞;CFRP层板损伤空气耦合兰姆波成像检测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4 魏诺珂;基于超声兰姆波板状结构损伤定位成像精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5 赵辉;基于电磁超声兰姆波层析成像的盲孔缺陷定量描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韦代平;兰姆波在含微损伤铝板中的非线性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7 刘圆圆;基于兰姆波的板状结构声源定位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8 杨星;基于柔性衬底的氮化铝兰姆波谐振器[D];天津大学;2018年

9 段煜;无线无源兰姆波谐振式传感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0 赵秋玉;周期结构板中激光超声传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81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81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e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