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冷凝器换热管内插螺旋片液固两相流传热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10:55
【摘要】:对于化石能源枯竭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能源发展战略,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的目标。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及制药等行业中。换热器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换热器的生产和使用更加节约、优质、清洁和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提高换热器传热效率,防止传热面污垢沉积是提高换热效率的重要措施,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本文运用管内插螺旋片液固两相流的复合强化传热技术,针对该技术对换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开展工作。简要介绍内插螺旋片和通入固体颗粒复合强化传热技术的基础理论,为后期数值模拟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数值计算对影响换热管传热性能的参数如螺旋片的片高,螺旋片的螺距,螺旋片的间距,固体颗粒的体积浓度以及颗粒直径进行优化研究,获得影响换热管内插螺旋片液固两相流传热性能的优化参数组合。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的结果如下:首先根据换热管实际工程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对相应的计算域进行网格划分后,利用Fluent软件对换热管三维物理模型的求解计算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内插螺旋片并加入固体颗粒对换热管传热性能和阻力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判定综合传热性能的评价指标的分析,对内置螺旋片并加入固体颗粒的换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采用Fluent软件对换热管内插螺旋片并加入颗粒的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螺旋片的片高,螺旋片的螺距,螺旋片的间距,固体颗粒的体积浓度以及颗粒直径等五个参数对换热管传热和沿程阻力的影响。结合传热性能的综合评价准则数的分析,综合考量上述五个参数对内插螺旋片并通入颗粒的换热管综合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换热管内插螺旋片使管内流体产生旋转,促进径向混合,且流体受到固体颗粒的扰动及固体颗粒对壁面的碰撞,扰动了流体的温度边界层和速度边界层。强化传热性能的同时伴随着阻力性能的提高,相较于光管,换热管内插螺旋片液固两相流的综合传热性能显著增强,为换热管各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最后在正交试验法基础上,对螺旋片的片高h,螺旋片的螺距s,螺旋片的间距l,固体颗粒的体积浓度c以及颗粒直径d等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参数对换热管内插螺旋片液固两相流传热性能的影响程度,螺旋片的螺距影响最大,其次是颗粒的直径和螺旋片的片高,最后是螺旋片的间距和颗粒的浓度;基于本文所研究的模型结构及参数选定范围,螺旋片的螺距对换热管综合性能影响最大,螺旋片的间距和颗粒浓度对换热管综合性能的影响效果相近;并得到影响换热管综合性能的最优化参数组合,分别为螺旋片的片高h=4mm,螺旋片的螺距s=60mm,螺旋片的间距l=400mm,颗粒的体积浓度c=5%以及颗粒直径d=1.2mm。结合对数值计算结果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该参数组合的管子综合传热性能确实得到显著提升。
【图文】:

入口段,发展状况,圆管,流体


图 2.1 流体在圆管入口段内的发展状况Fig.2.1 The development of fluid at the inlet of the tube流道在整个入口段内的压降可用下式表示:pkdxUP=+Δθξρ201/2……………………………:0U 为来流速度, ρ 为流体的密度, ξ 是完全稳定流动的摩擦阻力系当量直径,pk 为考虑入口段内附加压力损失的参数。参数pk 包括消耗于稳定流速分布形成过程中的附加压降。当流道内流过程完成时,pk 值即成为常量,表示全入口段内的压力损失究竟比稳况增加多少。对于各种不同形状的流道,参数pk 可用一个综合式来表dFUuUuFkFp =020302………………………

流速分布,近壁区,流速分布,情况


道由若干弯曲或转折表面构成时,可以观著的变化。当无界流掠过物体时,在物体物的液体。然而,在流道内部的全部表面体发生作用,而且其中的大型漩涡的尺寸,当流动发展阶段完成之后,,其平均液流不再发生变化,这就是流动达到了充分发工况相比,流体的速度在流道截面上的变生在占直径 15%的近壁面的区域[53]。近壁。图中数字 1~4 依次对应的区域是:粘性心。字母 A、B、C 对应的是近壁层、粘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E9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世平;通电螺旋管磁场演示器[J];实验教学与仪器;1999年04期

2 钟建华;冯凯;唐治立;;多头螺旋管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3年01期

3 肖峰;王秋雷;叶玲丽;;中空消音螺旋管挤出模设计[J];模具工业;2011年07期

4 李琦;卢上峥;唐雄翟;;冷却交换器薄壁钛螺旋管的焊接工艺[J];焊接技术;2007年03期

5 张成;杨晓京;;HDPE塑料螺旋管的推广和应用[J];化学建材;2006年01期

6 张成;杨晓京;;HDPE板带螺旋管的推广和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3期

7 魏善清;塑料螺旋管在室外雨水管网中的应用分析[J];给水排水;2004年02期

8 孔江柱;浅议塑料螺旋管在排水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3年07期

9 陈连禄,马正超,赵肖春;塑料螺旋管道在软土地基中的施工技术[J];浙江建筑;2003年01期

10 张科桂;塑料螺旋管在昌马西一支干渠工程中的应用[J];发展;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军;郭军;唐驰;龚道童;郑之初;;螺旋管和T型管的模拟试验[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章本照;陈华军;;旋转矩形截面螺旋管内对流传热特性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3 孙星;徐可可;孟华;;螺旋管几何参数对超临界压力正癸烷湍流流动与传热的影响[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发动机热管理技术[C];2017年

4 ;带螺旋管的各点等温SDC311/5015量热仪[A];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厂化学专委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之初;吴应湘;李清平;郭军;张军;唐驰;龚道童;;复合式分离器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姜文源;吕晖;刘彦菁;;加强型内螺旋管和加强型旋流器的发展轨迹[A];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201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郑之初;吴应湘;李清平;张军;郭军;唐驰;周永;龚道童;;复合式油气水分离器研究[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王克亮;崔海清;吴辅兵;郑晓松;;螺旋管道内幂律流体流动压力梯度的计算[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9 郑之初;张军;郭军;龚道童;唐驰;;复合式油气水分离器研究进展之二——分离器样机试验[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10 周维;张国鸿;阎小康;;离心式螺旋管构件热交换器流体力学分析报告[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茂林 陈胜利;PE-C碳素纤维螺旋管生产线走在世界前列[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2 吴钢;焊管小涨 螺旋管平稳[N];现代物流报;2007年

3 鹿茸;抓住未来 从现在做起[N];现代物流报;2007年

4 靳朝辉;回收热源 节能环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李想;部分地区管材价格稳中趋涨[N];现代物流报;2007年

6 重庆 李元林;自己动手——制作放大镜夹子灯[N];电子报;2015年

7 庞英邋白国红;人才·人品·文化[N];现代物流报;2007年

8 段众桥;瞄准现代化 实现大跨越[N];中华建筑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玉贵;产品是否节能 市民不太关心[N];南充日报;2009年

10 许敬民;买到三无产品 春雷热线解忧[N];中国质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梅;螺旋管中超临界CO_2冷却换热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2 王克亮;幂律流体在螺旋管道内的流动[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3 陈常念;卧式螺旋管内临界热流密度特性及其流体模化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邵莉;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两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郑万冬;海水源热泵用双螺旋管海水换热器传热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6 崔文智;三维微肋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与流型[D];重庆大学;2003年

7 薛国民;油田地面油气水三相流测量方法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孔令健;螺旋管内过冷沸腾换热特性及气泡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王淑香;CO_2在螺旋管内流动与传热特性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张金锁;旋转曲线管道粘性流体流动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欢;内置线圈的螺旋微细通道流动及传热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2 舒梦梅;冷凝器换热管内插螺旋片液固两相流传热性能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3 翟新锋;螺旋管内TiO_2-H_2O纳米流体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4 徐培迪;螺旋通道水凝胶纤维的制备及其类血管功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5 闫致江;壁面沉浸式螺旋管加热器沼气池冬季产气量的实验数值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

6 陈天铭;小型堆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传热及流动的工程计算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7 齐紫梅;等壁厚螺旋管增量锻造成形工艺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李苏;螺旋四叶管换热性能数值模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9 李雪娇;厚壁螺旋管成型设备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徐洪涛;螺旋管道内的流动阻力和传热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1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81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5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