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12:35
【摘要】:能源,是工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改革开放施行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相应的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多。中国的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一样,诸多种类的不可再生能源已无法实现自给自足,需要通过大量进口来填补国内的供给缺口。能源方面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升,增加了我国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给中国工业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我国能源企业到海外发掘有并购可能的优质能源企业。国内能源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在海外能源并购方面已小有成就,部分解决了阻碍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所面临的能源安全与紧缺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相较于国外能源巨头起步较晚,尚缺乏跨国业务拓展的经验,故而国内石油企业的海外并购结果与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海外并购行为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所以我国还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中优化和完善海外并购的模式。结合上述情况,本文将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作为研究主题,整理分析了 1994年来我国能源企业25年的海外并购发展史,并结合国际原油市场的变化,研究了在不同国际形势下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的特征。本文随后对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企业进行并购行为主要出于维护国家能源供给安全、自身的国际化经营战略需要、发挥并购协同效应及扩大资产规模以实现垄断优势等考虑。笔者认为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成败的主要因素,包括政治风险、融资支付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及并购后的资源、人力、文化整合风险等,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逐一提出了应对策略。案例分析部分,笔者结合中石油收购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的案例,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进行了具体分析。此次收购堪称中国石油海外并购史上的经典案例,这也是国际油价暴跌后中国进行的首次海外收购。此次收购,通过少数参股的方式实现对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也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现能源互联互通的深化推进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文章最后,笔者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业务的优化提出相应的建议,也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国家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相关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图文】:

能量密度,研究部,汽油,期货


图1典型燃料的能量密度比较(以汽油能量密度为1进行比较)逡逑资料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中信期货研究部逡逑从图1可以看到,石油中提炼的汽油、柴油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即释放相同的逡逑能量所需的汽油、柴油体积最小,,这一特性为能源的储存和全球运输提供了便利。原逡逑油的另一特性是异质化,即在不同地区生产的原油在品质上往往差异较大,由于这一逡逑特性使得原油难以像其他工业产成品一样被标准化,而异质化主要体现在原油开采、逡逑加工、贸易和定价等方面。逡逑1逡逑

国家石油公司,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结构


本文则紧盯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并且选取新阶段下具有典型性、时效性的逡逑案例进行分析。石油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在当前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不会出逡逑现大变化的前提下,化石燃料依旧是世界各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从图4可知,石油、逡逑天然气、煤炭三大化石能源消费量居前三,累计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5.52%)。因此,逡逑能源安全问题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正是由于能源问题涉及国家安全,因此我逡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会面临比其他行业企业“走出去”更大的政治风险。逡逑3.16%逡逑I.:,::逡逑28,,%邋::逡逑图4世界能源消费结构逡逑ex据来源:BP能源报告(2017)逡逑本文结合中石油联手中国华信于2017年收购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逡逑的实际案例,系统地梳理了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成败及效益的影响因素,包括逡逑政治层面、文化层面、法律法规及企业经营管理层面的闲素,并针对每一因素给出解逡逑决方案,全面拓宽研究角度。对于并购的结果,本文的研究不限于双方公告达成协议逡逑为止,而是进一步研宄并购后对我国油企的效益产生的影响。从中国石油企业并购的逡逑发展历程和后期并购整合情况入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426.22;F2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透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模式[J];全球化;2012年10期

2 戈祥;;欧债危机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问题分析[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戈祥;陈燕梅;;欧债危机给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与危险[J];财经政法资讯;2013年02期

4 游红莲;;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及其风险应对[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01期

5 江林宇;庄毅;吴宇辰;许俊炜;;浅析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年01期

6 曾庆纬;;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01期

7 郭丹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J];农家参谋;2019年11期

8 刘锴;;海外并购对青岛市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与策略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9 赵爱玲;;2019年中企海外并购 亮点将在一带一路地区[J];中国对外贸易;2019年04期

10 姜洪;;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明秀南;;海外并购与企业创新[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9卷)[C];2018年

2 陈潇莉;于英川;;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决策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4年

3 ;日企海外并购额创新高 日本国内人口少市场萎缩[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4 ;1130亿美元! 中国企业一季度海外并购规模接近去年全年[A];2016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6年

5 曲双石;;三.日本财政货币政策[A];2011年国际金融大事简报[C];2011年

6 刘洪洲;;简论海外并购若干重大法律风险的识别与防控[A];软科学论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朱汉祺;;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公共外交视角分析——以华为为例[A];公共外交季刊(2016年第3期 秋季号)[C];2016年

8 郭友群;;“走出去”海阔天空[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晰;;基于案例分析的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建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障碍分析[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灿;国际卖家:中企海外并购欲能坚挺多久?[N];中国贸易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姚瑶;上半年中国海外并购降至七年来最低 同比下降超7成[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

3 本报评论员 孙春艳;怎样避免海外并购成“海难”?[N];经济观察报;2014年

4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长、永隆银行董事长 马蔚华;新常态下的海外并购机遇[N];经济观察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董伟;央企领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N];中国青年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谷枫;海外并购“后遗症”频发 上市公司出海热情大降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

7 本报记者 何芬兰;中企海外并购审慎中彰显理性[N];国际商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谭志娟;中企海外并购聚焦价值链高端领域[N];中国经营报;2019年

9 北京商报记者 刘斯文;海外并购踩雷 昂立教育如何走出亏损困局[N];北京商报;2019年

1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杨虹;中企海外并购料2020年重拾升势[N];中国经济导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明峰;海外并购中能源类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

2 郭凌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3 贾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定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陈珧;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目标方自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彭云艳;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海外并购股东财富效应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6 李飞;基于创新网络的制造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陶攀;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动因及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王寅;中国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钟芳芳;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技术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林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迪;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2 马建;家电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防范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3 明香君;中鼎集团并购德国W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4 董梁俊曦;中国家电企业海外并购财务战略效果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年

5 尚t

本文编号:2685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85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f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