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尔多斯中西部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结构及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20-06-22 01:31
【摘要】:伴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非常规油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致密砂岩储层的有效勘探与开发是当今石油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发育了厚层、连片的致密砂岩储集体,是目前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场所。本次论文着重对研究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储层宏观/微观结构、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及有效性评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并对研究区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地层划分原则为基础,对研究区长8段进行了4个单元的精细地层划分,并结合研究区钻井、测井、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古物源分析等资料识别了不同级次沉积旋回基准面特征,指出了研究区从长8_2至长8_1亚段沉积期总体上经历了湖侵-湖退-湖侵的沉积旋回过程。姬塬地区在长8段沉积期总体为微咸水的弱氧化-还原沉积环境,古构造环境相对稳定,地形平缓,且来自北东方向的阴山古陆沉积物源较为充足,易在研究区形成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并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及少量河口坝微相。姬塬地区长8段砂岩类型主要为灰色、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部分地区可见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平均孔隙度和平均渗透率分别为8.9%和0.75×10~(-3)μm~2,且长8_2亚段储层物性整体上要好于长8_1亚段。通过对薄片镜下观察、压汞测试分析(高压/恒速压汞)、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试等研究表明,砂岩储集层孔隙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且成岩作用总体为中成岩A期,部分地区可达中成岩B期。储层砂体宏观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切叠式、叠加式、对接式、孤立式4大类型,并基于研究区长8段沉积期基准面旋回变化特征,建立了研究区长8段沉积期不同基准面旋回内的单河道砂体构型模式。按照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优劣等级,可将长8段砂岩储层依次划分为4类:A类高进汞饱和度-中孔细喉型、B类较高进汞饱和度-小孔喉型、C类的中等进汞饱和度-细孔喉型以及D类低进汞饱和度-微孔喉型。同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受控于喉道的大小及分布。基于成岩过程中储层微观结构和孔隙演化特征,构建了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孔隙演化模式,并指出了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中的碳酸盐胶结物形成过程可分为3个成岩阶段,揭示了早期的泥晶/微晶方解石胶结物主要来自过饱和的碱性湖水,亮晶/连晶方解石及铁方解石及白云石胶结物在沉淀过程中受到了有机酸及水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并指出铁方解石胶结作用是成岩作用中后期储层物性变差的直接原因。基于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质量评价标准,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模糊数学及多因素综合分析法,优选6大核心评价参数(储层平均喉道半径、最大进汞饱和度、排驱压力、孔隙度、渗透率及储层有效厚度)和2大经验评价参数(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岩相)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以此评价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研究区长8_1和长8_2亚段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3个级别的综合评价,并指出I类、II类储层,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东向的近物源区及中南部地区,是研究区重要的勘探目标区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图文】:

浅水三角洲,发育特征,浪基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水三角洲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沉积环境。通过对全球浅水三角洲形成,大型浅水三角洲多发育在古地形较为平缓、水体较浅,气候较为足且具有频繁海(湖)平面波动的沉积环境,同时具有相对稳定的景[14,15]。浅水三角洲由于水体较浅,容易受到水面波浪的影响,沉程中发生频繁迁移,容易形成大面积的席状砂岩体[16]。与深水三角洲角洲通常发育于浪基面以上,而深水三角洲可发育在浪基面之下(图

砂体分布,浅水三角洲,潮湿气候,干旱气候


第1 章 绪 论水三角洲沉积特征进行研究,从砂体分布形态上指出了 2 种典型洲,即枝状分流河道型和连片分流砂坝型[22]。在研究古气候对浅程中,朱筱敏等(2012)认为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量增大,处于萎缩阶段,河流的搬运距离相对增加,所携带的碎屑物质在生卸载,形成了枝状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而在较为湿润气候面上升且处于湖盆扩张阶段,河流进入湖泊将受到较强的湖水阻携带的碎屑物急剧卸载,并使河道发生迁移交叉,从而形成了网积体系[23](图 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磊;刘玉婷;张福东;李君;杨慎;邵丽艳;;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定量分析[J];矿物学报;2015年03期

2 赖锦;王贵文;柴毓;吴大成;姚亚斌;张永迪;张晓涛;王迪;李梅;;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成因机理分析及定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J];地质学报;2014年11期

3 塔斯肯;李江海;李维波;王洪浩;杨静懿;李文山;;三叠纪全球板块再造及岩相古地理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年05期

4 金振奎;李燕;高白水;宋宝全;何宇航;石良;李桂仔;;现代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为例[J];沉积学报;2014年04期

5 马勇;钟宁宁;黄小艳;郭州平;姚立鹏;;聚集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在页岩纳米级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14年03期

6 刘向君;朱洪林;梁利喜;;基于微CT技术的砂岩数字岩石物理实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7 马天寿;陈平;;基于CT扫描技术研究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2期

8 侯健;邱茂鑫;陆努;曲岩涛;李奋;孟小海;施晓乐;;采用CT技术研究岩心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J];石油学报;2014年02期

9 郭迎春;庞雄奇;陈冬霞;姜福杰;汤国民;;致密砂岩气成藏研究进展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6期

10 朱如凯;白斌;袁选俊;罗忠;汪沛;高志勇;苏玲;李婷婷;;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J];沉积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s

本文编号:2724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24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6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