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黄骅盆地南区古近纪断裂活动对沉积作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03 19:03
【摘要】:黄骅盆地是渤海湾盆地中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属于新生代陆相裂陷盆地。盆地内充填的沉积地层可分为古近系裂陷期层序和新近系-第四系后裂陷期层序两大层序。根据裂陷盆地理论,裂陷期断裂活动控制盆地的沉积作用。本文以黄骅盆地南区为研究对象,试图建立裂陷盆地断裂活动与沉积作用的关系,揭示断裂与砂体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论文以三维地震数据地质解释和沉积层序、沉积相分布编图为基础,系统解析黄骅盆地南区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了不同尺度断裂与沉积层序厚度、沉积相分布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得出以下4点认识。(1)黄骅盆地南区是由沧东、徐西断层控制的古近纪断陷,充填的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等古近系沉积层序分布在以沧东、徐西断层为边界的断陷中。断陷结构上北部总体表现为“两凹夹一凸”、南部总体表现为“断拗”或洼槽的构造格局,构造演化上可划分为坳陷期(孔三段—孔一下亚段沉积期)、强烈断陷期(孔一上亚段—沙二段沉积期)、坳陷期(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主边界断层平面展布和断面形态的时空差异对盆地结构变化,构造演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2)黄骅盆地南区断陷边界断层层面形态沿走向有明显变化,西部边界的沧东断层南段为低角度断层、北段为铲式正断层,东部边界的徐西断层南段为高角度平面式断层、北段为铲式断层。断面形态对沉积层序的厚度、沉积相分布有明显影响。边界断层下盘遭受风化剥蚀,上盘则接受沉积,沉积中心一般位于边界断层位移最大部位的断层上盘;断陷内部主干基底断层对断层活动时期的地层厚度分布有明显影响。(3)沧东、徐西断层面形态影响物源的分布,铲式断面上盘分布规模较大的物源,扇体向盆内延伸远且分布范围广;高角度板式断面上盘有规模较小的物源分布,扇体向盆内延伸的范围也较小;断面形态过渡位置一般分布规模较小的物源;断裂活动性影响物源分布及盆内扇体展布,活动性弱的区段上盘地层相对处于高部位,可作为物源口向活动性强即断层上盘滑移量较大的区段提供沉积物。(4)孔东、孔西等8条主要次级断层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机制与沧东、徐西断层类似,其活动性在时空上的差异影响了盆地内部次级洼陷的发育、可容空间以及砂体的迁移路径,使砂体实现了再分配,进而控制了砂体在盆内的展布状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P512.2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


通过对古近纪特别是孔店组沉积期构造-沉积资料与图件的对比、叠合等手段来进一步分析边界断层对地层、沉积物物源分布的影响,主干断层对砂体展布以及对沉积体系分布的控制作用等。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本论文在研究区相关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主要为研究区三维连片地震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首先是区域地质背景的研究,主要为对区域构造背景、盆地类型和展布规律、构造单元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同时,通过对盆地之间及盆内各构造单元之间的构造特征差异、沉积特征差异、构造对沉积控制作用的分析从而研究盆地演化差异。利用制作联井剖面深度对比以及平衡剖面法进行构造演化分析,研究总结盆地边界断层、盆内主要次级断层以及盆地结构在古近纪的发育演化规律,同时与沉积砂体的地层厚度、物源分布、砂体展布等进行对比、叠合,总结出断裂活动对沉积作用的影响作用和控制机制。

构造纲要图,盆地相,石臼坨凸起,临清


- 6 -图 2.1 渤海湾盆地构造纲要图(据漆家福等,1995,修改)Fig.2.1 Tectonic sketch map of the Bohai Bay basin黄骅盆地北侧是燕山褶皱隆起区,西侧是沧县隆起,东侧是埕宁隆起,入渤海海域后由海中隆起(包括石臼坨凸起、沙垒田凸起)与渤中盆地相端则收敛变窄后与临清盆地相通,为一个沿 NNE—SSW 走向发育、长 、宽 30~100 公里、北宽南窄的古近系沉积盆地。黄骅盆地南区位于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军;葛翔;;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断层活动性及其对沉积的控制[J];海洋石油;2014年04期

2 万锦峰;鲜本忠;李振鹏;张建国;姜在兴;王建伟;;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不同级别断裂活动及其对沉积的影响[J];沉积学报;2013年06期

3 李洪香;刘子藏;范军侠;李凤霞;;沧东凹陷孔二段油气成藏模式初探[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4期

4 董敏;漆家福;杨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生代沉降特征[J];地质科学;2012年03期

5 张翠梅;刘晓峰;任建业;苏明;;“构造 沉积分析”及其在沉积盆地中的应用[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3期

6 颜照坤;李勇;李奋生;肖敦清;蒲秀刚;刘子藏;袁淑琴;;沧东断层孔店期伸展、走滑作用的沉积响应[J];断块油气田;2012年02期

7 渠芳;连承波;陈清华;渠冬芳;;黄骅坳陷南区扭动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年04期

8 梁富康;于兴河;慕小水;李胜利;许书堂;刘玮;邹敏;;东濮凹陷南部沙三中段构造调节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J];现代地质;2011年01期

9 李明刚;杨桥;张健;;黄骅拗陷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演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徐德英;朱德献;段秋梁;皮晓林;净新苗;;黄骅坳陷中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形成背景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颜照坤;黄骅坳陷古近纪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2 孙晶;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沙河街期层序地层的构造—沉积响应模型[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0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40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2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