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油田M区块潜山油藏空气驱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57.7
【图文】:
烃类气体在裂缝潜山油藏中孔隙介质、裂缝介质内运移和驱替机理,本章相态特征、低温氧化放热特征共两部分实验以期获得相关认识。非烃气相态特征实验氧空气等注入气进入地层后,与地层原油的接触实际上是一种多点多级质是这类注入气与原油发生一系列相态变化的根本原因。为了明确连续注氧气浓度分别为 0%、10%、15%、21%)驱多级接触驱替过程中注入气与相的相态机理,设计了减氧空气与原油相态特征研究实验。 实验目的及条件验目的:认识减氧空气与原油的溶解性能,减氧空气对原油粘度的影响,油体积系数的影响。验条件:温度 110℃,压力分别为 5MPa、10MPa、16MPa、22MPa、28。验氛围:不同氧气浓度(5%、10%、15%、21%)的减氧空气。验装置:地层原油高压物性试验装置。
图 2.9 Ozawa 法活化能与转化率的关系根据以上反应动力学计算方法,获得不同压力常压、1MPa、3MPa、5MPa、7活化能与转化率的关系,如图 2.10 所示。图 2.10 不同压力条件下活化能与转化率对应关系0501001502002500 0.2 0.4 0.6 0.8 1 1.2温度,℃活化能。KJ/mol常压1mpa3mpa5mpa7mpa
第二章 潜山油藏空气驱实验表 2-6 储层物性分类标准孔隙度划分 渗透率划分特低孔隙度 <1% 特低渗透率 <1 10-3μm2低孔隙度 1%-10% 低渗透率 1 10-3μm2-10 110-3μm2中等孔隙度 10%-20% 中等渗透率 10 10-3μm2-100 10-3μm2高孔隙度 20%-30% 高渗透率 100 10-3μm2-1000 10-3μm2特高孔隙度 >30% 特高渗透率 >1000 10-3μm2表 2-7 平均孔渗统计表物性分类(未造缝)平均孔隙度 平均渗透率 按物性分类(造缝)平均孔隙度平均渗透率(%) (10-3μm2) (%) (10-3μm2)特低孔特低渗 0.67 0.0097 特低孔高渗 1.185 177.08低孔特低渗 1.81 0.033 低孔高渗 1.804 159.83整体 1.24 0.02 整体 1.628 164.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于孝玉;马立文;陈国利;郑雄杰;赵世新;;吉林低渗透油藏气驱开发潜力[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3期
2 张永刚;罗懿;刘岳龙;马兴芹;斯容;;超低渗裂缝性油藏泡沫辅助空气驱油实验[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1期
3 廖保方;王群会;于忠良;冯靓;孙彦春;;冀东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古潜山油藏开发关键技术[J];特种油气藏;2013年04期
4 汪利兵;童凯军;马时刚;周蓉;;变质岩潜山油藏储层特征及高效开发建议[J];特种油气藏;2012年04期
5 赵贤正;金凤鸣;崔周旗;韩春元;曾溅辉;王权;郭凯;;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藏类型与成藏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2期
6 童凯军;赵春明;吕坐彬;张迎春;郑浩;许赛男;王建立;潘玲黎;;渤海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综合评价与裂缝表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1期
7 郑旭;赵春明;雷源;吕坐彬;张迎春;童凯军;;裂缝性油藏地质建模与数模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锦州25-1南油田太古界潜山油藏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4期
8 蒋有伟;张义堂;刘尚奇;关文龙;陈亚平;刘双卯;;低渗透油藏注空气开发驱油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4期
9 纪佑军;程林松;刘志波;刘其成;;SAGD过程注氮气改善开发效果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汪艳;郭平;张良华;;轻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J];断块油气田;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洪波;潜山油藏水平井组合注水驱替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2 王四明;兴隆台潜山油藏注气开发工程方案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3 姚淑影;裂缝性潜山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4 杨宝泉;胡12块油藏注空气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53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5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