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川南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09:25
【摘要】:威远地区在我国页岩气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示范区。为了更加细化对该区域的研究,进一步精确其井位部署。本论文以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充分调研该区域地质资料,查阅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进行野外踏勘、样品采集之后,运用各种分析化验方法,对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地层、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特征开展地质特征系统研究。根据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其海平面升降规律和沉积旋回变化特征,识别出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地层顶底界面,将其内部划分出下亚段和上亚段2个亚段并将下亚段进一步划分为a、b、c、d四个小层,富有机质页岩主要集中于下亚段。研究区龙马溪组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影响,呈现出由北向南地层逐渐增厚的特点。根据岩石类型、生物组合及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将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划分为2个亚相(内陆棚、外陆棚)、5个微相(钙质粉砂棚、泥质粉砂棚、泥棚、粉砂质泥棚及等深流),其中泥棚微相最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通过对研究区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TOC值多大于2%,由北向南依次增高,其中内江-自贡一带有机碳最高,含量多大于3%;Ro值一般大于2%;威远地龙马溪组黑色泥岩厚度分布稳定(20-60m),横向连续性好,由北向南逐渐增厚,北部威远地区靠近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厚度变化大,南部内江-自贡地区黑色页岩最厚(厚约60-80m),其具备的条件非常有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石英含量普遍大于40%,脆性较大,有利于气井的压裂改造。储集空间类型以微孔隙和裂缝为主,物性较差,有效孔隙度一般小于1%,渗透率多小于0.01×10-3μm2;含气较好,其中W206井总含气量平均值为3.5m3/t。结合威远地区龙马溪组有效页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矿物组成等,对区内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划分及评价,将威远-内江-自贡区块划分为页岩气富集的最有利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图文】:

川南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


图2-1研究区地理位置图逡逑2.2构造位置及演化逡逑

川南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


图2-2研究区区域构造位置图逡逑天然气资源在四川南部地区相对富集,世界上最早开采和利用的天然气田一一自流逡逑井气田就位于川南自流井背斜,在解放前发现的嘉陵江组气藏也是通过在威远和圣灯山逡逑两个背斜上钻井发现的

川南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


W20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烨;潘林华;周彤;邹雨时;李宁;徐正辉;柳明;;龙马溪组页岩应力敏感性实验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08期

2 张睿;宁正福;杨峰;赵华伟;;页岩应力敏感实验与机理[J];石油学报;2015年02期

3 陈永峰;;论页岩气实验研究及设备选型分析调研[J];华北国土资源;2014年06期

4 曾维特;张金川;丁文龙;王香增;朱定伟;刘珠江;;延长组陆相页岩含气量及其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柳坪171井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2期

5 王鹏;纪友亮;潘仁芳;王志章;伍媛;;页岩脆性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四川盆地W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3年12期

6 郭彤楼;张汉荣;;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形成与富集高产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1期

7 谢小国;杨筱;;页岩气储层特征及测井评价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年06期

8 刁海燕;;泥页岩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脆性评价[J];岩石学报;2013年09期

9 张琴;刘洪林;拜文华;吝文;;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含气量及其主控因素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3年05期

10 陈吉;肖贤明;;南方古生界3套富有机质页岩矿物组成与脆性分析[J];煤炭学报;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2754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54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