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库车拗陷北部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储集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发布时间:2020-07-14 10:34
【摘要】:库车拗陷北部构造带下侏罗统阿合组储层是中国西部典型的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微孔隙、微裂缝在该致密砂岩储层内广泛发育并为该类储层典型的储集空间类型,对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引起储层应力敏感性、水敏感性和盐度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但是微孔隙、微裂缝的规模分布及主控因素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因此,对微孔隙、微裂缝规模分布及主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对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能预测和敏感性的预测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库车拗陷北部构造带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微孔隙、微裂缝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以岩矿数据分析为基础,以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以及沉积岩石学等多学科知识为理论指导,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微米CT扫描、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等观测手段对北部构造带阿合组微孔隙、微裂缝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微孔隙主要成因类型为泥质杂基微弱溶蚀微孔隙和少量粘土.矿物晶间孔,微孔隙的发育不受岩石颗粒粒度的影响,压实效应和溶蚀强度是导致微孔隙发育特征存在差异的主控因素,埋藏深度、构造应力和泥质含量是影响压实效应的主要因素。平面上,微孔隙的高值主要分布于溶蚀强度较大,压实效应较小吐孜井区和依南4井区,低值分布于溶蚀强度较小压实效应较大迪北102井区。垂向上,迪北段微孔隙的分布主要溶蚀强度和压实效应的影响,其高值主要分布于溶蚀强度中等,压实效应较弱的阿二段。吐格段微孔隙在垂向分布主要受溶蚀强度的制约,其高值主要分布在溶蚀强度相对较弱的阿一段和阿三段。微裂缝主要的成因类型为构造微裂缝、溶蚀微裂缝和收缩微裂缝。其中构造缝占微裂缝绝大部分,本次主要对构造微裂缝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整体上,构造微裂缝的发育受岩石颗粒粒度的影响,构造微裂缝发育程度与岩石颗粒粒度呈正比;平面上,构造微裂缝发育受构造变形强度、构造样式的控制。构造微裂缝在构造变形强度较大的克孜段、迪北段发育规模较大,在构造变形强度较弱的吐孜段和吐格段发育规模小,迪北段构造微裂缝发育程度受构造样式影响非均质性较强,在构造幅度较小的依南4、依南5井区发育规模较大,在构造幅度较大的依南2、迪北102井区发育规模较小;垂向上,构造微裂缝的发育主要受构造样式、泥质含量的影响:(1)在构造样式较平缓的依南4、依南5井区构造微裂缝在垂向上的发育主要受泥质含量影响,在泥质含量较低的阿二段发育程度高;(2)在构造幅度变化较大迪北102、依南2井区构造微裂缝发育主要受中和面效应的影响,位于背斜核部的依南2井区构造微裂缝含量随着埋深变大而降低,位于向斜核部的迪北102井区构造微裂缝含量随着埋深增大而增高。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图文】:

库车拗陷,构造带,构造位置,北段


第 2 章 区域地质概况2.1 构造位置库车拗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区域,西起.温宿,东至库尔楚,东西方向延伸长约 50km,北缘是南天.山山前断裂带,向南是.塔北隆起,呈 N.EE 向展布,地势北高南低,南北宽.20~60km,总面积约为.16000km2。其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整个拗陷可划分为 5 个二级构造单元,从北向南依次为:北部构造带、克拉苏冲断带、拜.城凹陷、秋里塔格构造带、阳霞凹陷。拗陷内油.气和煤炭资.源丰富,著名的迪北气田位于区内,因此该区域是众多油气专家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区位于库车拗陷北部构造带东部(图 2-1),根据构造样式的分布特征将北部构造带东部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克孜段、迪北段、吐孜段、吐格段四个小构造带,其中依南 2 井在该区域侏罗系阿合组钻遇高产油气流,油气资源丰富。受燕山、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影响,北部构造带迪北段具有典型的前陆逆冲变形构造特征,发育一系列规模各异的北倾逆冲断裂带,并形成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66]。

阿合组,库车拗陷,构造带


阿二段(J1a2),阿一段(J1a1)(图2-2)。阿二段和阿三段主要为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中砂.岩及少量细砂.岩,阿一段主要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中砂.岩夹.煤层及泥岩层。阿合组整个沉积时期距离沉积中心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在阿二段(J1a2)沉积时期距离沉积中心最远。2.3.2 阳霞组阳霞组是灰.色砂(砾)岩与深灰色.—浅绿灰色泥岩、碳质泥岩、煤岩互层的煤系地层[84]。顶部 30~60 m 的黑.色碳质泥.岩是阳.霞组的标.志层。按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依次可以分为 4 段,分别为:下泥岩煤.层段(J1y4)、砂砾.岩段(J1y3)、上泥岩煤层段(J1y2)、碳质泥岩段(J1y1),分别对应曲流河.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85]。2.3.3 克孜勒努尔组克孜勒努尔组按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可以分为.四个岩性段

库车拗陷,阿合组,构造带,沉积相


14 2-3 库车拗陷北部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沉积相(据塔里木油田分公司,20(a)阿一段(J1a1);(b)阿二段(J1a2);(c)阿三段(J1a3) Sedimentary model of the JurassicAhe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tectonic beldepression (According to Tarim Oilfield,20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玮;侯贵廷;黄少英;任康绪;;库车坳陷依南-吐孜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砂岩构造裂缝分布预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3年04期

2 张望平,李永安;新疆拜城阿合组、阳霞组及克孜勒努尔组的孢粉组合[J];新疆地质;1990年03期

3 刘衍琦;张立强;;库车地区侏罗系致密储层成岩特征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8年04期

4 张宝收;杨海军;张鼐;赵青;;迪北气藏侏罗系阿合组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2019年01期

5 刘立炜;孙雄伟;赵英杰;金江宁;;库车坳陷迪北致密砂岩气藏油气分布特征及聚集机理[J];新疆石油地质;2016年03期

6 刘建良;姜振学;李峰;王赢;;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古油水界面识别[J];新疆石油地质;2015年02期

7 鞠玮;侯贵廷;黄少英;任康绪;;库车坳陷依南吐孜地区阿合组砂岩构造裂缝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8 张惠良,寿建峰,陈子料,王少依,杨晓宁,皮学军,蔡振忠;库车坳陷下侏罗统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J];古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9 雍天寿,宋立勋,俞月德,余新启;塔里木盆地轮南1井中生代地层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1990年02期

10 康海亮;林畅松;李洪辉;王开忠;;库车坳陷依南地区阿合组致密砂岩气储层特征与有利区带预测[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倪玲梅;李忠;;库车坳陷依南背斜阿合组砂岩储层构造成岩作用非均质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5)[C];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华超;库车拗陷北部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储集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D];长江大学;2019年

2 闫婷;迪北地区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分类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3 颜彩娜;塔里木盆地阳霞地区侏罗系阿合组沉积相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严一鸣;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储层成岩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本文编号:2754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54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4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