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发布时间:2020-07-17 18:12
【摘要】:中三叠世处于两次生物大灭绝之间,是地球生物经历最严重的二叠纪大灭绝后地球生物的缓慢恢复期。期间,大气含氧量较低,四川盆地所处的华南板块长期处于赤道附近或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高温干旱环境。同时,川西地区由于周缘古隆起围限,处于高盐度、高温干旱、缺氧的极端环境,微生物岩广泛发育。本文以川西地区10口重点钻井和3个野外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三叠世微生物岩沉积环境和宏观-微观特征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中三叠世雷口坡组主要发育凝块石、叠层石和凝块叠层3类微生物岩;微生物岩类型、形态和分布明显受控于沉积环境,微生物岩主要发育于干旱炎热古气候下的高盐度、缺氧弱水动力环境,其中长期稳定的缺氧硫化环境更有利于凝块石结构的发育,而缺氧弱水动力环境下的相对动荡水体则更有利于叠层石结构的发育,凝块石结构发育环境与叠层石结构相比,水动力环境更弱,水体更深;微生物的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致使微生物白云岩主要粘结捕获富含轻稀土元素(LREE)的有机胶体;微生物碳酸盐岩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白云石化流体来源与海水接近,微生物白云岩主要形成于同生-准同生期。研究区内雷口坡组四段发育3种类型微生物岩储层:凝块石白云岩储层、凝块叠层石白云岩储层和叠层石白云岩储层。凝块石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凝块格架间未被充填的不规则格架孔、微生物球粒结构相关的溶孔、晶间溶孔和晶间孔。这些不规则孔隙分布具有明显的组构选择性,大多分布于亮色纹层中。叠层石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呈层状分布的富含微生物的暗色格架物质起伏叠加形成的格架孔和在此基础上经溶蚀作用形成的格架间溶孔。叠层石白云岩储层中的孔隙分布具有明显的组构选择性和方向性,主要分布于叠层石结构中的亮纹层中且顺纹层展布。凝块叠层石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凝块格架间未被充填的不规则格架孔、暗色格架物质起伏叠加形成的格架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凝块叠层石白云岩储层中的暗色格架物质起伏叠加形成的格架孔分布不具方向性和成层性。微生物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明显受控于微生物岩形态结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研究区干旱炎热古气候下的高盐度、缺氧弱水动力环境为凝块石和叠层石广泛发育提供了有利环境,同生-准同生期的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促进了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改善和保持。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图文】:

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技术路线图

古板块,三叠纪,全球,华南板块


2.1 川西地区大地构造背景二叠-三叠纪时期,全球处于 Pangea 大陆聚合-裂解的巨旋回中,四川盆地所在的华南板块(扬子陆块)是一个漂浮于古特提斯洋内低纬度地区的微型板块(图2-1)。在二叠纪初由于基墨里陆块群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出来并持续向北漂移,并最终于中侏罗世与北方的劳亚大陆碰撞拼接,导致古特提斯洋闭合(Pierre Dèzes, 1999;李三忠等,2017)。在此过程中,华南板块西侧为古特提斯洋东部沟-弧-盆系背景下发育的边缘海,其东侧为泛大洋向西的俯冲体系。晚二叠世开始,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自东向西对接,且两地块不断向北漂移,期间华南板块西侧为沟-弧-盆系背景下发育的边缘海。中三叠世,华南板块持续向北推移与华北板块逐渐靠拢并以东部为支点开始顺时针旋转

雷口坡组,四川盆地,构造格局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沉积-构造格局图(据冯增昭等,1997修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昱璋;徐国盛;刘勇;杨成;袁海锋;梁家驹;;川西雷口坡组古风化壳喀斯特气藏成藏条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2 杨光;石学文;黄东;汪华;丁伟;;四川盆地龙岗气田雷四~3亚段风化壳气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年09期

3 蒲莉萍;张哨楠;王泽发;白晓亮;杨鹏;赵姗姗;刘曦翔;王U

本文编号:2759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59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4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