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LC油田长2油藏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12:57
【摘要】:根据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实验分析资料,运用多学科地质理论方法和密井网精细地层对比及密井网大比例尺编图等方法,对LC油田长2油藏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LC油田长2油气成藏主要受到构造的控制,沉积、储层、盖层配合构造促进油气富集成藏;研究区构造整体西倾,为大型向西北倾没的鼻褶隆起带,在东部发育近南北向的低洼带,形成大型构造圈闭,东南部发育小型高角度正断层,对区内东南部鼻褶构造顶部隆起及圈闭的加强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同时沟通了上下地层,使油气进入长2~1小层;局部构造发育多个方向各异的长轴鼻状构造、低幅度隆起构造以及区内东南部断层上方发育大范围隆起构造,为油气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油气在断层以北(构造主体)分布在长2~2小层,在断层以南分布在长2~1小层;研究区发育辫状河沉积,沉积了巨厚块状细砂岩,为油气的储藏提供了良好的储层;长2~2顶部发育厚度稳定泥岩,下伏发育致密层,两者相互配置,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盖层,同时也导致长2~1在断层以北(构造主体)无油气显示,夹层广泛发育,加剧了油藏内部的复杂性;长2~1小层油气被顶部泥岩以及侧向致密层所封堵;研究区油气主要受到构造的控制,沉积及储层的影响相对较小;油藏类型主要为构造油藏和岩性——构造油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图文】:

构造位置,富县组,泥岩


7一级鼻褶镶嵌在鼻隆周围,组成一个复杂的鼻。LC 油田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东北方向,长 2伸距离大,呈厚层块状,储层物性条件好。的东北部,据 LC 油田钻井揭示发育情况如下:触,第四系黄土厚度约 68m;侏罗系安定组在灰色泥岩夹杂杂色泥岩和杂色的砂岩互层;侏要表现为灰色砂岩与泥岩互层。在直罗组的底色、浅灰色砂岩以及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并 145m;富县组在本地区较为发育,在其底部叠系延长组与富县组呈现平行不整合接触,长图 2-1 研究区构造位置图

骨架图,地层对比,富县组,泥岩


g .构造和厚度验证。依据以上原则,并结合研究区特点,进行地层对比。共建立西东向8条、南北向7条剖面共15条骨架剖面,完成全区地层统层。(如图2-2所示)图 2-2 地层对比骨架图2.3.3 地层精细划分对比依据在进行具体的地层划分对比时,为了准确、方便进行地层对比,本次对比主要选取了根据录井资料显示明显的富县组底部发育稳定的杂色泥岩、K9、K8、K7 标志层为主要对比标志层。(如图 2-3 所示)(1)富县底部发育稳定的杂色泥岩根据录井资料显示以及统计,发现富县组在研究区较为发育,厚度在 0~190m 之间,在富县组底部发育一套稳定的杂色泥岩,录井显示十分明显,测井显示为自然电位偏正,曲线比较平直,自然伽马值高、声波时差呈锯齿状。(2)K9 标志层长 1 段在 LC 油田发育湖相沉积,地层部分遭受剥蚀,平均厚度约 150m,在 LC 油田长 1 油层组的底部稳定发育厚度约 6~10m 的深灰色泥岩

示意图,断层,油田,地层


砂体局部含油的主要因素。图2-10 LC 油田长2地层断层示意图2.4.3 油层顶面微观构造特征及演化构造形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态势,从东部钻 226 井到西部钻 234 井将近5km 的距离内,顶面海拔高程降低了近 30m,整体为一个大的向西倾没的鼻状隆起,向东北方向开口,构造局部发育多个方向各异的次一级的鼻褶带及低幅度隆起构造;研究区东南部断层上方发育隆起构造、东部和东北部发育一条近北南向低洼带;东南部发育小型断层,断层只对附近的地层有轻微的牵引作用,导致地层局部发生变形,对区内东南部鼻褶构造顶部隆起及圈闭的加强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同时也使得长 21地层与长 22地层砂体连通;各个小层的这些构造幅度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长 22-3顶面构造东南部断层上方地区最高,西部以及西南部最低,整体为一个大的向西倾没的鼻状隆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飞;;油藏地质特征与剩余油分布探析[J];化工管理;2017年22期

2 彭飞飞;;油藏地质特征与剩余油分布探析[J];化工管理;2017年23期

3 孔令江;;某油藏地质特征与剩余油分布研究[J];中国石油石化;2016年S2期

4 王芳;;探究关于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的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年02期

5 吕盈蒴;;关于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的对策探究[J];化工管理;2016年22期

6 王汉雄;;郝家坪井区油藏地质特征及富集区域预测[J];现代企业;2013年11期

7 赵明;;胜利油田地区油藏地质特征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S1期

8 马继强;;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存量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09期

9 李志远;;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8年01期

10 张磊;;关于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乞照;胥元刚;罗仁敏;焦滔;郑锡;李军建;高银山;安锴胜;;姬塬油田黄3区块长8油藏地质特征及适应性评价[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齐陆宁;;埕岛油田海二区油藏地质特征及建模研究[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朋波;王昕;官大勇;鲁凤婷;李才;高坤顺;刘丹丹;张参;;渤海蓬莱9-1大型中生代花岗岩油藏地质特征与发现意义[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严昌鹏;王尊天;杨帅;王继文;孙典豪;;WQ侏罗系油藏地质特征与高效开发技术探讨[A];第十三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进先;胜利临盘厂做好“水文章”增油[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邓洪军;为两大盆地勘探提供技术支撑[N];中国石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耀华;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张齐;川东北大安寨致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汤永梅;马家山地区长4+5特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卓林;LC油田长2油藏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2 白建原;杜家台油层精细油藏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3 葛芷渊;志丹西区长3油藏地质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4 吴建彬;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陕92区延9油藏地质特征及稳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5 衣丽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山地区长4+5段油藏地质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刘占鹏;现河庄油田河43断块沙一、二段油藏地质特征[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7 王志松;五星庄油藏地质特征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8 魏胜;敖南油田油藏地质特征及注水开发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陈少恒;青南洼陷莱64块沙四上亚段油藏地质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王强;杜84块绕阳河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760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60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0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