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HM盆地上新统沉积体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图文】:
图 1-1 研究技术路线图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经过一年的研究,在论文研究和编写过程中,完成了如表 1-1 所示的主要工作量。表 1-1 主要完成工作量表序 号 研究内容 主要工作 工作量1查阅、研究相关文献阅读导师项目成果报告 4 篇阅读研究相关中文文献 80 篇翻译、阅读研究相关外文文献 10 篇2地震剖面沉积原型恢复利用 地震线描‖法恢复地层沉积期原始形态,进行地层结构分析9 条
BN-HM 盆地位于 PLZ 西北、XT 陆架北部的陆架、陆坡及盆地区域。BN是 NS 中部海域 NS 地块西南边缘的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其西南部以北西的 TJ 断裂带与 HM 盆地相邻,东南部隆起带与 WS 盆地相连,南部坳陷区 NWD 盆地和 NWX 盆地相隔(图 2-1),面积约 6.2×104km2,水深 100-2000m进一步划分为 5 个二级构造单元(张功成等,2010;张莉等,2003;王宏斌001)。HM 盆地主体位于 PLZ 西北部的 AB 海域西南部 XT 陆架之上,西临 N、东接 NS 海槽、东南缘与 BN 盆地相接(如图 2-1),是 AB 海域最大的新沉积盆地,盆地面积 18.6×104km2,可以划分为 8 个二级构造单元(王登等013;张功成等,2010;姚永坚等,2008;白志琳等,2003;刘宝明等,1997)本文研究区所在的 BN-HM 盆地交界处位于 AB 海域南部陆架边缘、陆坡地区域,面积约 30000km2,水深大于 300m,是我国学者认为的传统意义上水区。
14图 3-1 研究区国内外层序地层划分方案(据 Madon et al.,2000;Mat-Zin et al.,1999;Mohammad,1995;Abdul et al.,1981;ASCOPE,1981;Ho,1978;姚永坚等,2013;周蒂等,2011;黄永祥等,2003;梁金强等,1999;杨木壮等,1996)顶超是下伏原始倾斜层序的顶部与由无沉积作用的上界面形成的地震反射终止现象(图 3-3b)。它通常以很小的角度,逐步收敛于上覆底面反射上。这种地震反射终止现象在表示一种时间不长的、与沉积作用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路冲蚀现象。因此,顶超可以作为无沉积作用导致的沉积间断的证据,可以用来识别层序地层界面。在地震剖面的发射终止现象识别工作中,顶超与削蚀常常会混淆。其实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异:顶超常出现于三角洲顶部,而削蚀常出现于构造变动区域;顶超对于层序顶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超;任建业;张静;;南海构造变形分区及成盆过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2 谢晓军;张功成;赵志刚;刘世翔;王龙;兰蕾;郭佳;王一博;宋双;毕研坤;;曾母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分布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J];中国海上油气;2015年01期
3 解习农;任建业;王振峰;李绪深;雷超;;南海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及其与南海扩张耦合关系[J];地学前缘;2015年01期
4 杨明慧;张厚和;廖宗宝;罗晓华;杨光;龚婷;;南海南沙海域主要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J];地学前缘;2015年03期
5 吴冬;朱筱敏;张厚和;朱茂;赵东娜;耿名扬;李维;廖宗宝;;中国南沙海域大中型盆地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J];古地理学报;2014年05期
6 赵长煜;宋海斌;杨振武;宋洋;田丽花;;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历史[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5期
7 张伟;何家雄;颜文;张景茹;李晓唐;;中国边缘海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富集规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8 杨波;张昌民;李少华;杜家元;秦成岗;张忠涛;朱锐;余烨;;珠江口盆地大型丘状地质体地震相分析及地质解释[J];石油学报;2014年01期
9 张功成;米立军;屈红军;张厚和;谢晓军;胡圣标;张义娜;;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地质[J];石油学报;2013年S2期
10 王登;徐耀辉;文志刚;周世卿;宋汉;李陈;;曾母盆地东巴林坚坳陷烃源岩评价及油源探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笑雪;珠江口盆地白云南凹ZHSB6层序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胡耀星;南海南部地区重、磁场特征及断裂分布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1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6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