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超低渗透油藏不同井型水驱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18:03
【摘要】: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对油气资源需求的增大,以往认为不能进行商业开采的低渗透、超低渗透储层,已成为新增油气的重要来源。目前超低渗透油田开发主力井型为水平井和直井,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水驱见效特征不清楚、水驱效果影响因素不明确、水驱见效井比例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水平井和直井的水驱开发特征及水驱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能够改善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与直井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政策。首先,本文针对HQ油田不同井区水平井与直井动态资料,对水平井与直井生产模式进行划分,对比不同井型的见效特征,明确影响水平井与直井水驱见效的主控因素。其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裂参数(裂缝半长、裂缝导流能力、布缝方式等)、注水参数和井网参数(井距、排距)等因素对水平井与直井水驱见效的影响,同时以累产油量为指标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研究。最后,结合实际油藏,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出能够改善直井与水平井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政策。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改善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与直井水驱开发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57.6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工区,位置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第 2 章 超低渗透油藏不同井型水驱开发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2.1 Y284 井区基本概况HQ 油田 Y284 区位于甘肃省华池县与庆城县境内。西起乔川,东至南梁,北自长官庙,南抵悦乐,面积约 3500km2。区内储层渗透率普遍低于 1×10-3μm2,孔隙度小于 15%,属于鄂尔多斯盆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油藏发育区。

分布图,井位,分布图,华池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第 2 章 超低渗透油藏不同井型水驱开发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2.1 Y284 井区基本概况HQ 油田 Y284 区位于甘肃省华池县与庆城县境内。西起乔川,东至南梁,北自长官庙,南抵悦乐,面积约 3500km2。区内储层渗透率普遍低于 1×10-3μm2,孔隙度小于 15%,属于鄂尔多斯盆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油藏发育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燕燕;;田冷:点滴“渗透” 绘写人生[J];科学中国人;2017年04期

2 李金虎;;高压低渗透油藏稳产措施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2期

3 胡文瑞;;不要冷落“低渗透”一词[J];中国石油石化;2013年06期

4 胡文瑞;;低渗透将成勘探主流[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08期

5 胡文瑞;;低渗透开发点滴经验谈[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10期

6 赵秀娟;;专家纵论低渗透开发[J];中国石油企业;2009年06期

7 黄忠信,李道燧,惠斌耀;低渗透油藏勘探研究技术系列[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8年02期

8 王能贵;;采用新技术 改造低渗透 川中矿区大搞聚能压裂初见成效[J];天然气工业;1988年04期

9 庞子俊;史成恩;;低渗透亲水油层伤害机理及保护措施[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9年04期

10 崔晓东;;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强;刘俊芹;冯昆明;;功图法量油技术在超低渗透油藏的应用效果及评价[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冯长山;司淑荣;刘宏艳;冯志刚;;大庆油田杏一~杏三区低渗透薄差储层挖潜配套技术试验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毛伟;余碧君;;低渗透油井地层测试资料解释方法探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何光明;张炜;贺春;;江汉油区低渗透油藏采油工艺现状及对策[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冯骋;刘学伟;杨正明;孙军昌;滕起;;低渗透平板模型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熊伟;苗盛;胡志明;高树生;刘莉;;长庆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结构[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杨华;张文正;;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Ⅳ长7优质油源岩与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油气分布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赵辉;刘玉峰;苏幽雅;邹胜林;张鹏刚;范鹏;杨健;;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A];第十四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8年

9 邢占水;陆洪涛;张桂意;吴祥;孙立梅;;低渗透油藏堵调新技术研究与应用[A];《采油工程》第2卷第4册[C];2012年

10 傅礼兵;李轩然;范子菲;;低渗透油藏不完善井动边界渗流模型的解析解[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胡智凡;低渗透有药方!直井多分支缝压裂破题大庆外围[N];中国石油报;2018年

2 记者 赵士振;捕集二氧化碳 驱动地下油藏[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蒋世廉 马献珍 高润峰;边际油田实现高效开发[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记者 王巧然;中国石油大打低渗透勘探进攻仗[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兵 本报通讯员 张明波;激活创新之源[N];中国石油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李燕;走高原效益型开采之路[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宋杰;巧取善夺:赢得更多的开发效益[N];中国石油报;2003年

8 记者 宋杰;七家油气田各展实力共驾西部加快发展战车[N];中国石油报;2005年

9 记者 师啸;吐哈首次生物酶压裂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0 特约记者 荪蓟 记者 张新民;长庆成为中国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代表[N];中国石油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正明;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5年

2 刘伟;低渗透油藏储层保护与改造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用德;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仲宏;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熊伟;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韦珩;低渗透油藏双子表面活性剂分形研究与分子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寇显明;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刘文超;考虑动边界的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刘华林;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贺顺义;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应力场恢复模拟及裂缝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勇;低渗透油藏注CO_2和N_2驱油效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2 杨乐朋;超低渗透油藏基于注水效率的技术政策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赵小伟;FN4超低渗透油藏体积压裂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杨光普;超低渗透油藏不同井型水驱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宋丽娜;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6 刘焱;低渗透裂缝性油藏CO_2驱油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段朝伟;低渗透混积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8 周文武;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9 轩凯;西柳-同口地区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采工艺的适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10 张磊;超低渗透致密油储层定量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61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61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