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2:56
【摘要】:本文是在广泛的搜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工作,对黑龙江省东部虎林盆地内的七虎林河坳陷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比较全面与深入的研究。内容包括七虎林河坳陷的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地层划分和层位精细标定、精细构造解释、区域构造特征及断裂系统研究、构造圈闭发育特征研究等。重点研究了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的构造演化的特征和盆地恢复研究,对盆地的沉降中心进行了分析。根据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近年勘探成果结合前人研究,综合本次研究成果,得出以下认识: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在下第三系早期虎一段时期,形成双断双超的边界特征,南北双断,东西双超。七虎林河东坳陷整体的走向与断裂特征一致,本区断裂发育,断裂走向北东东向为主,大断层的类型以走滑型正断层为主。根据区域构造特征,七虎林河坳陷内部可划分为北部缓坡带、南部陡坡带、西次凹、东次凹、中部低凸起带和东部褶皱带等五个次级构造单元。从地震剖面断层分布及构造演化来看,断裂活动主要分为三期,从剖面来看,本区断裂活动主要分为三期,白垩系云门山组剥蚀之前发育控盆断层,虎二段时期至白垩系发育基地卷入型断层,虎二段至富锦组发育盖层滑脱型断层,平面上,早期断层多为控盆或控构造带的一、二级断层数量少但延伸长、断距大;晚期断层发育数量多,盆地凹陷及隆起均有分布,延伸较长;中期断层集中于东西次凹中,延伸短,数量少。本区断裂系统复杂,断裂样式丰富,主要七种:地堑式、地垒式、Y字形、反Y字形、复Y字形、阶梯状、负花状断裂组合。盆地演化经历了白垩系抬升剥蚀、虎林组持续沉降、富锦组抬升剥蚀后,再次沉降,盆地沉降中心发生多次迁移,地层沉积厚度与构造升降和控盆断层活动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图文】:

路线图,路线图,成因机制,沉降中心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为研究区的勘探部署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根据研究区七虎林河坳陷白垩系和下第三系主要目的层构造特征、储层特点及小断陷型盆地存在的地质问题,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四项研究内容,确定以下四项关键技(图 0.1):1.构造细分层解释,构造格架及构造特征分析;2.各期次构造、断裂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3.各期次剥蚀量和原型盆地恢及演化过程分析;4.不同期次盆地沉积和沉降中心分布特征。通过不同时期盆地原型特征、演化规及成因机制研究,明确主要目的层不同时期沉积、沉降中心。

位置图,坳陷,虎林,穆棱河


南部坳陷包括穆棱河凹陷、小青山凸起、东林子凹陷和兴凯凸起(图1.1)。图 1.1 研究区位置图七虎林河坳陷位于虎林盆地北部,夹持于北部的迎春凸起和南部的中央隆起带之间,西部与云山凹陷、穆棱河凹陷相连通,东部进入俄罗斯境内。坳陷面积约 1600km2,工区内二维地震所控制的东部凹陷面积约有 750km2。坳陷呈北东东走向,呈狭长状分布(图 1.1)。西部凹陷埋藏浅,虎林组底面埋深最大约 500m,油气勘探价值低。东部凹陷带埋藏较深,虎林组底面最大埋深约 2900m,白垩系底面最大埋深约 4000m。1.2 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概况本区的构造格局整体上呈现在边部断层控制下的中间坳四周隆起的完整坳陷形态。工区的西部构造相对简单,东部断层发育,中部隆起而且断块较发育,北部地层倾角相对较小,南侧较陡,据此将七虎林河坳陷内部划分为北部缓坡带、?

剖面图,连井,剖面,旋回层


积岩的旋回性是在内、外地质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往往表现出多不仅在岩芯中,就是在测井曲线上也能清楚地显示出这种特征。因此可的办法对油层进行准确的细分对比,满足生产的需要。、不同沉积的储层采用旋回层的界线总是相对稳定可追溯的:同沉积的储层采用旋回层的界线总是相对稳定可追溯的,但随着沉积环性有所不同。如湖相沉积多为稳定的板状旋回层和席状砂体,易于追溯积形成不稳定的透镜状旋回层和砂体,对比难度大;而三角洲沉积常常大透镜状旋回层和小透镜状砂体,对比难度也较大。此外,旋回层的分平的,也可以是十分倾斜的,当然近于水平分布者更易于对比。近年来的发展,使旋回对比的适用性更加增强。论何种沉积相模型,何种对比方法,标志层的选择都是极为重要的。首志层的原则:1)同时性  标志层的沉积时间是同时的;(2)稳定性  标志层的分布)特殊性  标志层的岩性、电性特殊容易辨认;(4)综合型  纵向上组合,横向上是一组测井曲线的组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岩;张正和;;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的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J];西部探矿工程;2014年08期

2 ;虎林市侯×在七虎林河内违法修筑围堤案[J];水利天地;2009年04期

3 孟昭和 ,许德树;七虎林河拗陷深部地质因素的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4 张勤;;锁龙记[J];中国农垦;1958年18期

5 张勤;;锁龙记[J];中国农垦;1958年18期

6 解永恩;;密山局云山水^蟾娉晒J];中国农垦;1958年18期

7 ;“那里用我我就到”[J];中国农垦;1958年18期

8 谭宝德;;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下第三系虎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2期

9 ;“那里用我我就到”[J];中国农垦;1958年18期

10 陈文杰;杨波;张宏伟;;地震属性在七虎林河坳陷沉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3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怀芳 张晓强 本报记者 张守仁 张英南;云山农场:不求大 力求精[N];北大荒日报;2010年

2 ;十大产业带力促战略升级[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岳庆萍 记者 李飞;鱼回游、鸟还巢[N];黑龙江日报;2004年

4 吴筠;虎林优质水稻基地项目后劲显增[N];鸡西日报;2009年

5 贾少男邋杜兰萍;活水聚集变“甘泉”[N];农民日报;2008年

6 邹怀芳;边陲小城的震颤[N];黑龙江经济报;2012年

7 黄涛;兴水惠民谱新篇[N];北大荒日报;2011年

8 张晓强;超越发展的线性思维[N];北大荒日报;2013年

9 传忠 晓强 瑞利 本报记者 张英南 孟繁俊;依托资源建城[N];北大荒日报;2010年

10 冯超 盛云霞;小城放飞绿色梦[N];北大荒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惠天;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2 张渝金;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油气地质条件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高艳芝;虎林盆地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杨波;虚拟三维地震属性在虎林盆地沉积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本文编号:2761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61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5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