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滇黔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下段有机质聚集的古环境因素

发布时间:2020-08-05 21:49
【摘要】:滇黔北研究区五峰组一龙马溪组下段地层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良好的勘探前景也得到了普遍认可。文本通过资料收集、野外地质调查、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以及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对滇黔北研究区内五峰—龙马溪组下段有机质的富集以及其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成果:通过对滇黔北研究区的Y1井五峰—龙马溪组取芯段的笔石等古生物的研究,划分出了连续的6个笔石带(WF2-LM3笔石带),建立了生物地层,认为在滇黔北研究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的地层是连续沉积的。对岩相的纵向规律研究表明,从WF2-LM3笔石带时期,岩石的有机质含量呈减少的趋势,其颜色呈变浅的趋势,且在LM3笔石带内有大量底栖生物化石出现,这表明该时期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总体上由滞留缺氧环境向富氧环境演化。地球化学指标很好的记录了五峰—龙马溪组下段的古环境的变化,地层的有机碳同位素记录了赫兰特期的冰期事件以及反映了该时期海平面由深—浅—深的变化。通过微量元素指标与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相结合对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的进行了判识与恢复,认为在WF2-WF3与LM1-LM3,有机质富集(TOC2.0%)的层段均处于缺氧、水体较深以及高生产力的深水陆棚环境中。而WF4为常氧、海平面处于低位的浅水陆棚环境中。并将环境特征与沉积相特征相结合对研究区五峰—龙马溪组下段(WF2-LM3)的沉积相进行了综合划分:①五峰组下段(WF2-WF3)为缺氧泥质深水陆棚相②位于五峰组的观音桥层(WF4)被认为是常氧灰泥质浅水陆棚相③龙马溪组下段(LM1-LM3)为缺氧泥质深水陆棚相。五峰—龙马溪组下段古环境中的氧化还原条件、生产力、沉积速率、海平面变化、古地理格局以及沉积相带因素综合控制着研究区的有机质的富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古环境控制下有机质富集模式。认为有机质的富集的环境应为沉积速率适中、有相对较高的海平面、高生产力的缺氧泥质深水陆棚相带中。在五峰—龙马溪组下段(WF2-LM3),有机质的富集层段主要为WF2-WF3与LM1-LM3。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图文】:

滇黔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下段有机质聚集的古环境因素


图2-1滇黔北地区构造区划图(据梁兴,2014)逡逑滇黔北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和扬子板块的构造演化是息息相关的

滇黔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下段有机质聚集的古环境因素


图2-2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及区域构造格架(据伍坤宇,2015)逡逑到了红花园组一湄潭组时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甚至在米仓山一带形成了广泛逡逑超覆,湄潭组早期有一次较大的自东向西的海侵

滇黔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下段有机质聚集的古环境因素


Yl与ZI井地层对比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芳;邵德勇;吕海刚;张瑜;张小龙;张同伟;;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J];石油学报;2015年12期

2 陈旭;樊隽轩;张元动;王红岩;陈清;王文卉;梁峰;郭伟;赵群;聂海宽;文治东;孙宗元;;五峰组及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扬子覆盖区内的划分与圈定[J];地层学杂志;2015年04期

3 王志刚;;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与启示[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1期

4 丁修建;柳广弟;卢学军;黄志龙;孙明亮;陈哲龙;柳庄小雪;;二连盆地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对有机质保存的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6期

5 王星;;化石在沉积学中的作用略析[J];地下水;2014年02期

6 戎嘉余;黄冰;;生物大灭绝研究三十年[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3期

7 梁兴;张廷山;杨洋;张朝;龚齐森;叶熙;张介辉;;滇黔北地区筇竹寺组高演化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年02期

8 詹仁斌;靳吉锁;刘建波;;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研究:回顾与展望[J];科学通报;2013年33期

9 刘树根;王世玉;孙玮;冉波;杨迪;罗超;叶sズ

本文编号:2781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81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1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