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W地区致密油岩石物理相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图文】:
(5)岩石物理相的控制因素分析基于沉积微相、储层物性、孔喉特征及成岩作用的研究,综合各种参数分析,揭示研究区致密油储层控制因素,最后基于岩石物理相对 W 地区长 6 段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1.3.2 技术路线本文首先通过对目标区延长组长 6 段油层组岩石资料、薄片资料及电镜扫描资料分析,结合钻井、测井和其他资料用于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及沉积微相、成岩相进行研究分析。利用压汞实验资料,研究储层的孔喉分布特征。结合实验测试数据,分析长 6 油藏宏观地质特征对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包括孔隙大小、类型、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和参数),研究沉积与成岩作用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控制作用,找出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关程度;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对长 6 低渗储层的岩石物理相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岩石物理相储层进行评价分级优选。技术路线图如下:
第二章 区域地层特征概况地横跨陕西、甘肃、内蒙、宁夏和山西五省,南北长约总面积约 25×104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该漠草原,南部是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是一个多旋回沉积盆地,其与华北盆地的分离是从中生个大型内陆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内部整体来说是比较现在比较平缓的地质面貌,但是湖盆的边缘发育大量的断是该时期外围基岩的隆起、当时的水动力条件等[21-22]。积及湖盆周边的三角洲、河流相沉积等;根据鄂尔多斯质面貌及构造特征等,可以将其分为 6 个大的二级构造,而较大的好圈闭却发育的很少。其中 W 地区所在的伊
测井解释曲线中是很容易观察到的,整个呈箱状,自然伽马和声波时梯形的曲线,电阻率表现较高,具有大井径、感应较低的特点;该段泥页岩和油页岩,这两种岩石的颜色都是比较暗的,呈黑灰色。K1 标畔地区分布非常稳定,厚度大约几十米,研究认为能够作为地层对比分长 7 与长 8 的主要标志层。2 标志层 6 和长 7 之间,通常可依据它来对长 6 和长 7 进行识别划分。在研究比较薄,但是也特别容易观察到的,岩性以泥岩及粉砂泥岩为主,凝;它的电性曲线整个呈尖刀状,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都表现的较高;具有大井径、感应较低的特点;研究认为能够作为地层对比的主要依长 7 的主要标志层(图 2-2)。SH5 none99DEN1.73 G/C32.71CNL1 none54AC100 US/F300RT1 none100分层度深GR41 GAPI621SP32 MV84K2 标志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滋;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岩石物理化学》[J];地球科学;1988年06期
2 林传易;地球物质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美国“地球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研讨会”报告简介[J];地质地球化学;1988年08期
3 单志刚;用主因子分析研究岩石物理机械性质[J];地质与勘探;1989年06期
4 杨志芳;曹宏;;地震岩石物理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3期
5 ;迎接地震岩石物理的机遇与挑战[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5期
6 段林娣;张一伟;张春雷;;划分岩石物理相的新方法及其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2期
7 董晓军;仝方超;蒲阳峰;张明;高利军;罗立锦;;基于岩石物理相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宏观剩余油分布[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04期
8 朱伟;单蕊;;虚拟岩石物理研究进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6期
9 吕其彪;孙作兴;;岩石物理模版在储层定量解释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2期
10 宋子齐;杨红刚;孙颖;景成;程国建;何羽飞;张亮;;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J];断块油气田;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中高;沈忠秋;;地质约束下的岩石物理模版[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黄小宁;刘洋;魏修成;;几种岩石物理模型的比较与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巍;马中高;孙成龙;;岩石物理分析软件包开发[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魏丹;秦瑞宝;;岩石物理研究的现在和未来[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郑颖;印兴耀;宗兆云;;基于数字岩心的理论岩石物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一)——专题52微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53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C];2015年
6 张显文;胡光义;范廷恩;张会来;蔡文涛;;基于岩石物理分析的水驱4D地震可行性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殷习容;耿建华;;基于混合概率密度网络的岩石物理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王小丹;印兴耀;王保丽;孙瑞莹;;统计岩石物理在储层物性反演中的应用[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8:油藏地球物理论文集[C];2014年
9 刘迪;郭锐;崔京彬;刘伟广;黄娜;;岩石物理深度趋势分析方法及应用[A];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10 姜秀娣;;改进岩石物理分析思路提高叠后属性预测能力[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巧然邋通讯员 李芬;地震岩石物理技术前景广阔[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通讯员 李红 范立凯;国内最先进的岩石物理实验室落户大庆测井[N];中国石油报;2000年
3 姚秋明邋汪华南;研发适用岩性勘探特色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8年
4 于德福;地震岩石物理技术,专攻隐蔽油气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5 记者 于德福;地震岩石物理技术,专攻隐蔽油气藏[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闫建文 窦晶晶;把创新植入科研人员基因中[N];中国石油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华峰;复杂储层描述的数字岩石物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2 张冰;基于统计学理论的页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王为民;核磁共振岩石物理研究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年
4 原宏壮;各向异性介质岩石物理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林恬;地震反演与岩石物理反演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6 赖锦;库车坳陷致密储层岩石物理相测井定量表征方法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7 刘倩;致密储层岩石物理建模及储层参数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8 刘欣欣;非均质储层地震岩石物理模型构建与波场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张铁强;地震属性及其对实际数据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张璐;基于岩石物理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鑫;鄂尔多斯盆地W地区致密油岩石物理相特征[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2 秦秋萍;数字岩石物理中弹性参数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周琦杰;基于岩石物理理论的致密砂岩等效模型构建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王雪冰;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地质建模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5 吴夏;高磨区块灯四段岩石物理及井震特征对比研究[D];长江大学;2018年
6 崔丽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测井解释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郭笑锴;基于岩石物理相低孔低渗储层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8 陈贵武;淮北煤田灰岩地震岩石物理概率建模方法[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袁伟;基于岩石物理相的水淹层解释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10 张录录;典型油气藏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本文编号:2784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8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