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欧利坨子油田欧31井区沉积微相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6:04

  本文关键词: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欧利坨子油田欧31井区沉积微相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欧31区块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央隆起带东南缘,主力开发层系为沙河街组的沙三上和沙三中亚段。研究区断裂十分发育,造成凹凸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共划分4个凸起、6个凹陷和10个二级单元。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层间矛盾日益突出,频繁出现有注无采与有采无注现象,给油田挖潜与生产的措施的调整带来了异常大的挑战,主要的问题还是相控砂体规模认识不清,优势相带平面展布规律不明确,因此,在前期精细地层对比基础上,开展欧31块沙三上亚段的沉积微相研究,无疑对后期开发方案的调整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次研究充分利用油田现有的地震和测录井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圈定砂泥岩相优势分布方位,为物源分析提供佐证;通过测井相的分析,识别研究区典型的基于测井相的微相识别图版,建立微相的识别标准,然后以此为基础,采用点-线-面研究思路,最终落实各种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范围。在开展研究区沉积微相之前,精细地层对比格架的标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通过前期基于地震的地层格架约束,确定沙三段顶底界,然后采用井震标定方法完成时深转换,最终落实沙三底部宏观展布范围。沙三段底部之上的地层从下到上分别是Ⅳ和Ⅲ油组,在地震剖面上也可以在局部进行精细追踪和对比,但局部对比结果稍差,需要利用油田密井网,通过全井大范围的时深转换,以地震追踪的层位背景为依托,结合测井剖面中的标志层的识别及其拾取,可以完成地层等时对比和精细厘定,最终建立全区完整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为后续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建立研究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段中煤层和Ⅱ油组下部的低组泥岩段,可以作为全区良好的标志层,同时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完成全区的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欧31区块沙三下亚段的Ⅲ、Ⅳ油组由上至下划分为5个地层单元,其中ES3上Ⅲ油组划分为2个砂岩组,分别为S331、S332砂岩组;ES3上Ⅳ油组划分为3个砂岩组,分别为S341、S342和S343总计3个地层单元。通过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利用80口井的钻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的物源供给方向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的中央凸起带,呈北北西向展布,多口井的砂地比分析成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物源方向的推断是合理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且沙三上亚段Ⅳ油组扇体群连片性比Ⅲ油组好,单个扇体规模更大,不同油组内部细分地层单元的扇体规模明显受湖平面升降控制,湖平面上升期,扇体规模变小,下降期则恰好相反,另外,物源供给的多少也是一个重要控制因素,而构造运动的升降影响则相对不明显,除了上述因素外,研究区还受前期水下火山喷发影响和控制,因为水下火山喷发易形成的水下低凸起,减小了可容纳空间,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堆积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局限了扇三角洲水下分布范围。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从下至上湖平面逐渐上升,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溢岸砂、分流间弯、席状砂、湖泊沼泽和间湾沼泽等微相。沙三上亚段内部细分5个地层单元,各时期的沉积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继承性。S343沉积期:处于基准面下降期,研究区水体较浅,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和滨浅湖滩坝砂体较发育,且有局部集中连片分布的趋势,其中河口坝砂体集中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靠近水体一侧,而滩坝砂体则沿着湖岸线呈条带状展布;S343--S342沉积期:基准面开始逐渐上升,沉积期沉积水体缓慢变深,物源向陆一侧后退,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规模减小,在沉积剖面上表现出现退积;S342--S341沉积期:基准面复又开始逐渐下降,导致可容纳空间不断减小,湖泊面积在沙三上Ⅲ、Ⅳ油组各沉积时期最小;S341-S332沉积期:基准面上升,湖泊面积增大,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面积急剧减小,因此,河口坝也相对欠发育;S332--S331沉积期:沉积时期基准面继续持续上升,可容纳空间进一步变大,湖泊面积在该沉积时期达到最大,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得出研究区各砂岩组地层单元纵向地层堆积样式有规律的变化,即退积-进积-退积-进积,整体表现为退积模式。
【关键词】:辽河盆地 东部凹陷 地层划分对比 沉积微相 测井相 扇三角洲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2-14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14-20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14-15
  • 2.2 沉积特征15
  • 2.3 地层特征15-16
  • 2.4 构造特征16-18
  • 2.5 辽河盆地研究现状及开发历程18-20
  • 第3章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20-28
  • 3.1 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20-23
  • 3.2 地层划分对比方案23-24
  • 3.3 标志层24-26
  • 3.4 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26-28
  • 第4章 沉积微相研究28-59
  • 4.1 沉积相分析方法和基本原则28-30
  • 4.2 沉积相识别标志30-35
  • 4.3 地震属性分析与辅助砂体识别35-43
  • 4.4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43-46
  • 4.5 沉积相展布特征46-59
  • 第5章 结论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5
  • 个人简介65-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杨永利,鲁国甫;储层沉积微相研究——以下二门油田核三段砂体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02年02期

2 梁桂蓉,黄晓红,赵宪生;利用地震波多参数组合预测沉积微相研究[J];地震研究;2004年03期

3 杨姣;刘涛;白耀文;李娜;;小波分析联合灰色系统理论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以丰富川油田长2_1储层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2年04期

4 周志国;;井网重构试验区葡I组油层沉积微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10期

5 郁万里;;有关录井的沉积微相研究[J];钻采工艺;2010年S1期

6 曹文艳;张维;樊广梅;;绥靖油田席麻湾-白于山地区延9储层沉积微相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11期

7 杨维磊;孟越;胡桂林;李新宇;刘正伟;;黄陵地区长6层沉积微相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8期

8 杨丽;朱晓燕;田随良;;八珠地区长6层沉积微相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11期

9 胡向阳,熊琦华,吴胜和,蔡毅;标点过程随机模拟方法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赵军龙;许登才;李新胜;谭成仟;刘池洋;;南梁华64区延9沉积微相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红;;下二门油田核三段沉积微相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朱建伟;杜旭东;杨宝俊;;陆相薄互层地震沉积微相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段亮;梁积伟;李文厚;;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延平 通讯员 耿成丽;精细注水:持续稳产“定盘星”[N];中国石油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继业;前48区扶扬油层沉积微相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杨世夺;塔中隆起82区块沉积微相研究及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佩佩;深南—榆科地区沙一段沉积相、沉积微相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孙晓亮;大庆长垣萨南开发区萨Ⅱ15+16油层沉积微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闫海利;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欧利坨子油田欧31井区沉积微相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4 蒋康宁;海21-4区块沉积微相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5 王智深;岔39断块沉积微相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李育聪;锦2-6-9区块于楼油层沉积微相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7 尤海丽;西区二元试验区沉积微相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于峰丹;南梁油田华64区延9及长4+5沉积微相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吴小斌;姬塬地区长4+5油藏储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倪军锋;东濮凹陷河岸地区沙河街组沙一段沉积微相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欧利坨子油田欧31井区沉积微相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9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6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