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新疆油田M区块水驱和聚驱窜流界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6:23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沿着油层的大孔道、裂缝等优势通道流走,形成水窜。水窜造成大量注入水浪费,其损失率高达60%。在后续的注聚开采过程中,聚合物也会沿着优势通道发生聚窜,因此解决油层窜流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首先研究新疆油田M区块油藏窜流现象,实验室结合新疆油田M区块油藏地质特点,开展不同非均质条件下三并联岩心驱替实验。其中包括不同注入速度和不同注入量的水驱物模实验,通过对岩心模型中各岩心吸液百分数、采收率和含水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统计,同时对产出液中示踪剂进行检测,优选出实验室内水驱过程中水窜主要指标为岩心吸液百分数和含水率上升速度,示踪剂含量可以作为辅助指标。随后水驱实验结束后,开展聚驱实验,在此实验过程中,对岩心模型中各岩心吸液百分数、含水率和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和统计,优选出实验室内聚驱过程中聚窜指标为岩心吸液百分数和聚合物浓度,辅助指标为含水率上升速度。在优选出水/聚窜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水驱、聚驱实验的实验结果,建立水驱窜流图版和聚驱窜流图版,并通过比较水窜/聚窜图版,预判调剖时机。最后通过水窜/聚窜图版进一步分析窜流形成原因,论文研究成果对新疆油田M区块控制窜流,提高控水稳油及各种驱油措施成功率有积极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57
【图文】:

新疆油田M区块水驱和聚驱窜流界限研究


图2-1水驱油实验流程图逡逑(2)实验步骤如下:逡逑1)饱和原油逡逑

新疆油田M区块水驱和聚驱窜流界限研究


棋型面为5L12mD变异系数为O朋

新疆油田M区块水驱和聚驱窜流界限研究


模型x为449mI〕变异系数为0.5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洪明;文鑫;张旭阳;任小聪;刘红现;;层间非均质砾岩油藏水驱油模拟实验[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2 邓世冠;吕伟峰;刘庆杰;冷振鹏;李彤;刘红现;顾鸿君;许长福;张旭辉;鲁晓兵;;利用CT技术研究砾岩驱油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3期

3 崔连训;周志军;;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识别泌124断块聚合物驱优势窜流通道[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2期

4 陈民锋;姜汉桥;朱龙权;;水驱砂岩油藏注采窜流井区判别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1年01期

5 赵福麟;;压力指数决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伟新;;聚合物驱窜聚规律及解决对策[J];内江科技;2010年01期

7 蔡文斌;李兆敏;胥元刚;张星;;聚合物驱窜聚影响因素及防窜对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01期

8 徐春华;侯加根;唐衔;杨玉珍;王明峰;李臣;高健;刘钰铭;;砾岩储层注水开发后期高渗流通道成因特征及其识别[J];科技导报;2009年23期

9 马佳;姜汉桥;;聚合物驱区块窜流通道封堵技术界限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4期

10 王恺;郭旭光;李琳;毛中原;孙永旭;贾丽云;;专家系统模糊识别理论在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整体调剖中的应用[J];中外能源;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付剑;高小鹏;吴丽文;杨海中;;孤岛油田注聚驱油井出聚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述忍;裂缝性油藏凝胶颗粒—表活剂调驱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陶德硕;水驱和聚合物驱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识别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刘峰;长期注水冲刷对储层物性及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3 于波;聚合物驱动态变化规律的定量表征[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马风山;七区中注聚区窜聚规律及防窜工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崔洁;聚合物驱窜聚机理及防窜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04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04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