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页岩段有机质富集特征

发布时间:2020-09-19 19:44
   本次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隆起区、陕北斜坡南部)为研究区,经第一次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证实其油页岩资源丰富。本文主要开展了研究区内油页岩特征和有机质富集特征研究。研究区含油页岩系形成于鄂尔多斯盆地在中-晚三叠世延长组,该时期为鄂尔多斯盆地最大湖泛期。在前期系统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踏勘、实测剖面、岩心观察、收集样品及进行测试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的长7油页岩有机质富集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区油页岩为灰黑色、灰褐色,发育水平层理,硬度小,有油脂光泽,油页岩与泥页岩的主要矿物为陆源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陆源碎屑矿物主要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主要以伊蒙混层、伊利石为主;泥页岩和油页岩中均含有黄铁矿,且油页岩中的黄铁矿含量远高于泥页岩;油页岩和泥页岩的微量元素含量中Mo元素明显富集;油页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为极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_1型,处于低成熟-未成熟阶段。通过对研究区岩心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将延长组(长6-长10)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长10、长9及长8的下部为层序Ⅰ,长7、长8的上部为层序Ⅱ,长6为层序Ⅲ的一部分。研究区延长组主要发育湖泊相、三角洲相和浊积岩沉积,其中湖泊相识别出砂质浅湖、泥质浅湖、半深湖-深湖3种沉积微相,三角洲相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4种沉积微相。地层中可见鱼鳞化石、鱼粪化石以及植物茎干等植物碎屑化石。研究区层序Ⅱ为油页岩主要发育层位,通过对ZK903井和何3井层序Ⅱ的TOC、岩石热解数据分析可知,HST的有机质丰度最高,有机质类型最好,以Ⅱ_1型有机质为主,含少量Ⅰ型和Ⅱ_2型;RST和TST次之,以Ⅱ_1型和Ⅱ_2型有机质为主;在LST最差,以Ⅱ_2型有机质为主。通过研究本区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分布特征可知油页岩段的有机质主要富集在层序Ⅱ的HST中,少量在RST、LST中。其中,HST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有机质最为富集并发育品质较好的油页岩;RST和LST发育半深湖-深湖和泥质浅湖相沉积,有机质富集程度较差且在RST中发育品质较差的油页岩。综合研究区沉积演化特征和延长组长6-长10的TOC、微量元素比值在垂向上变化特征得出,在湖盆坳陷沉降剧烈阶段,基底整体不均衡拉张下陷的古构造条件下,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半深湖-深湖的沉积环境以及还原的淡水古湖泊水体条件有利于有机质富集。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莎莎;姚艳斌;吝文;;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地区油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湖泊水体环境[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年03期

2 刘群;袁选俊;林森虎;王岚;郭浩;潘松圻;姚泾利;;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黏土岩分类和沉积环境探讨[J];沉积学报;2014年06期

3 李玉宏;姜亭;武富礼;张慧元;姚志刚;王宝文;;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油页岩资源评价[J];地质通报;2014年09期

4 贾建亮;刘招君;柳蓉;郭巍;陈会军;孙平昌;孟庆涛;;油页岩地质类比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J];地质学报;2014年07期

5 吉利明;祝幼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甘肃西峰地区延长组孢粉组合及古气候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3年04期

6 邓南涛;张枝焕;任来义;王付斌;梁全胜;李宇翔;李文浩;赵双丰;罗梦姣;;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J];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04期

7 赵振宇;郭彦如;王艳;林冬娟;;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J];特种油气藏;2012年05期

8 陈飞;胡光义;孙立春;樊太亮;高志前;于喜通;庞正炼;李让彬;;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特征与演化[J];古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9 史士龙;吴明荣;曲志鹏;;湖相地层剖面中有机碳总量旋回及其层序地层意义[J];油气地球物理;2012年02期

10 胡晓峰;刘招君;柳蓉;刘冬青;张明明;许圣传;孟庆涛;;抚顺盆地始新统计军屯组微量元素特征及油页岩的有利成矿条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明慧;刘池阳;唐玄;;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分散有机质碳同位素及其古气候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平昌;松辽盆地东南部上白垩统含油页岩系有机质富集环境动力学[D];吉林大学;2013年

2 贾建亮;基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油页岩识别与资源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陈会军;油页岩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优选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海龙;东北北部区油页岩资源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甄甄;松辽盆地东南部上白垩统含油页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富集特征[D];吉林大学;2013年

2 丁敏;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页岩资源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3 张静;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组油页岩成因及资源潜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李慧;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沉积与凝灰岩沉积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郭强;喀左盆地油页岩的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6 邱欣卫;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特征和形成环境[D];西北大学;2008年

7 任利军;鄂尔多斯盆地彬县、铜川中生代油页岩特征及资源评价[D];吉林大学;2008年

8 孟庆涛;油页岩资源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2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22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3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