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塔河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技术政策分析方法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25 14:54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大型洞穴、溶蚀孔洞和裂缝。由于沉积环境复杂多样、成藏时间早、埋藏深度大、后期又经历多次的构造演化的原因,因此其储集空间分布具有不连续、高度离散,非均质性极强的特征,这使得油藏流体的流动规律复杂化。本文以塔河油田为试验基地,优选高压注水技术示范区,研究、制定高压注水政策分析方法及应用,运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常规的水驱黑油模型。为了更好地应用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技术政策分析方法,结合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主控因素分析,选择了三个典型井组做高压注水技术政策的应用研究,有效保持地层压力水平,控制含水率上升,从而提高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效率。针对塔河油田注水单元开发情况,对注水影响因素权重分析,建立高压注水技术政策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制定高压注水井注水政策,分析已经实施高压注水井的生产效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高压注水井组注水压力与油井产油量之间的关联度,建立降压选井规范,进一步运用高压注水技术政策分析方法。发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压注水技术,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制定高压注水政策,并针对需要降压注水的单元,建立降压选井规范与降压对策。通过示范应用,进一步完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压注水技术,为塔河油田示范工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参考。
【学位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E357.6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缝洞型,高压注水,油藏


典型高压注水井组降压开采研究,发展完善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开发,建立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技术政策分析方法及应用。图1-1 技术路线图Fig.1-1 Technical route flow chart

分布图,高压注水,油藏类型,分布图


图 2-1 高压注水实施效果分布图Fig.2-1 High pressure water injection effect distribution map2.2油藏类型及构造特征2.2.1 油藏类型

相态图,烃类流体,高压物性参数,地层压力


图 2-2烃类流体相态图Fig.2-2 Phase diagram of hydrocarbon fluids物性区奥陶系高压物性参数概括为:地层压力 69.18 MP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彩丽;方吉超;焦保雷;何龙;何晓庆;;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6期

2 张冬丽;崔书岳;张允;;缝洞型油藏多尺度裂缝模拟方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9年01期

3 谭捷;唐海;李娜;吕渐江;海涛;;塔河六区缝洞型油藏水体及水侵量计算[J];特种油气藏;2011年03期

4 杜鑫;李冬梅;徐燕东;卢志炜;李培超;卢德唐;;井洞相连的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8年05期

5 赵艳艳;崔书岳;张允;;基于流线数值模拟精细历史拟合的缝洞型油藏剩余油潜力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5期

6 谭承军;;塔河碳酸盐岩溶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研究意义[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5年01期

7 崔书岳;康志江;邸元;;基于多相流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制与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19年05期

8 汤妍冰;;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不同注采受效阶段控水方法及效果分析[J];石化技术;2019年02期

9 龙喜彬;曾清勇;刘国昌;闫小勇;;缝洞型油藏见水预警软件系统研究[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8年Z1期

10 李正民;;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分隔性研究[J];石化技术;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光正;葛蔚;陈志海;李静海;;缝洞型油藏的水驱油机理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宇;康毅力;周文;康志宏;;水驱油特征分析方法在塔河油田4区缝洞型油藏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张利军;程时清;;缝洞型油藏的试井研究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慧;唐旭海;刘平礼;罗志锋;刘泉声;;多场耦合条件下水力裂缝在多孔岩石中的演变规律[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5 康志宏;胡佳乐;;塔河缝洞型油藏岩溶塌陷体分类及开发潜力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6 郑松青;李阳;赵志峰;;缝洞型油藏离散模型表征研究[A];地球资源环境定量化理论与应用——2009年全国数学地球科学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常宝华;熊伟;高树生;刘华勋;张静楠;;大尺度缝洞型油藏弹性开采特征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敏 李海霞 李婷婷;历时8年实现缝洞型油藏二次开发[N];中国石化报;2017年

2 程力沛 郑松青;串起缝洞型油藏“断线珍珠”[N];中国石化报;2013年

3 康志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基础研究获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李静 胡风涛;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基础研究将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6年

5 孟庆梅;初步创建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开发模式[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牟雪江 罗龙;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元连通性试验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卢熠 施长春;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双重面孔”[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李俊杰 刘来宝;缝洞型油藏油水界面监测技术获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9 张望明邋曹建宝;国家“973”项目中期评估会召开[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西北油田采收率专家 何龙;提高采收率 制约即潜力[N];中国石化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谢昊君;考虑充填介质的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赵磊;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模型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吕爱民;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藏工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荣元帅;基于示踪技术的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结构识别与表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5 常宝华;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3年

6 张东;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采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7 李隆新;多尺度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8 康志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涛涛;塔河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技术政策分析方法及应用[D];长江大学;2019年

2 汪胜;塔河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区块降压增注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3 陈康;基于缝洞型油藏可粘结堵剂的制备与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4 周小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气机理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5 何娟;塔河S74区块缝洞型油藏注水井位优化物理模拟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6 洪涛;轮古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7 陈旭;缝洞型油藏两相流动产能方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8 吴秀美;缝洞型油藏泡沫辅助气驱泡沫体系优选及性能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9 苏泽中;利用动态资料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D];西安石油大学;2018年

10 雷雨;塔河4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6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26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