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重力油水分离中油滴聚结行为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10:00
   油水分离技术是油田开发生产中关键的生产环节,油水重力分离法是最经济适用的油水分离方法之一,其分离效率取决于油滴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以往对重力场下油水分离的研究总是集中于油滴群在反应器内的宏观动力学行为,对于微观下油滴与油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尚不彻底。因此,本文运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对重力场下双油滴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基于Cahn-Hilliard方程的相场方法建立了油滴在重力场上浮过程行为模型。首先,从微观角度研究了单油滴上浮过程中的油滴终速度和变形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油滴粒径越大,变形越大,终速度随粒径的增大逐渐趋于定值;且油水密度差越大、连续相黏度越小、油滴黏度越小,油滴的终速度越大,越容易分离,而油水的界面张力则对油滴的变形度有较大影响。其次,在共直线双油滴上浮聚结过程行为模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上油滴尾流对下油滴的影响,揭示了双油滴的聚结原理。研究了影响双油滴聚结的众多因素,模拟表明减小双油滴的初始间距、油滴黏度、连续相黏度、油水两相界面张力,增大粒径和油水两相密度差可以降低油滴聚结时间。最后,在并行双油滴上浮聚结过程行为模型中,从微观角度研究双油滴的聚结和排斥现象,当双油滴间距比S0.5,双油滴发生聚结,随着距离的减小,油滴黏度、连续相黏度的减小,两相密度差的增大均会促进油滴的聚结。当双油滴间距增大时双油滴发生先吸引后排斥的运动特性,随着粒径的增大、油滴黏度的增大、连续相黏度的减小、密度差的减小双油滴的排斥作用越明显,到达稳定状态时双油滴被分离的横向距离越远。当双油滴间距比S5时,双油滴不再发生相互影响。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手段,从微观分散相双油滴相互影响的过程揭示了重力场下油水分离原理,可为油田重力油水分离器的设计、工况设置等提供理论基础,指导油田的高效开发,同时也丰富了油水两相流研究理论,为更为复杂的油水两相流体系提供参考。
【学位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E624.1
【部分图文】:

示意图,研究对象,示意图,油水两相流


研究对象示意图

示意图,油滴,网格,界面


密度:条件SOL 多物理场耦合软件,两相流过程中的运动状态行求解,网格形式可分为形网格能比四边形网格更结构较简单,所以模拟过格数目的确定一定要合理确的描述,但网格如果过在保证计算精度和考虑尺寸。同时为了提高计算球形油滴与水相的界面处

示意图,模拟结果,控制方程


不考虑相间和壁面的传质和传热。图 2.1 研究对象示意图2.3.2 两相流控制方程油滴上浮运动状态的研究,首先要了解油水两相流运动的基本方程。假设油水均为不可压缩、不互溶的牛顿流体,且在流动过程中油水两相间不存在化学反应和传热传质,对于二维情况,油水两相流体的控制方程可以表现为:运动方程:(2-1)连续方程:(2-2)N-S 方程表示动量守恒,而连续相方程则表示质量守恒。运动方程公式左侧对应的是流体的惯性力,右侧分别表示为流体中的压力、粘性力、表面张力和重力作用。为了成功追踪在重力作用下,连续相和分散相油滴的界面随时间的运动变化,可使基于Cahn-Hilliard 方程的相场方法控制分散油滴界面的破裂、变形和聚结过程,其表达式为:相场方法的控制方程可表达为(2-3)式中: ——相场参数;——控制方程扩散尺度的迁移系数(m3s/kg);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迪;罗琦;黄伟;王侃;;汽-水分离器内双液滴碰撞的数值模拟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5年01期

2 赵胤;杨帆;郭雪岩;戴韧;;质量力作用下液滴变形及破裂现象的LBM模拟[J];动力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3 李少伟;景山;张琦;吴秋林;;萃取柱内液-液两相流CFD-PBM模拟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唐洪涛;崔世海;;界面物性对液滴聚结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2年04期

5 刘向东;陈永平;张程宾;施明恒;;双乳液液滴形变及破碎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3期

6 倪玲英;何利民;;平行板油水沉降器中低雷诺数油滴运动模拟计算[J];化工机械;2009年05期

7 赵知辛;王焕然;李彦鹏;席光;;用Level Set方法对水下两个气泡运动的数值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8 张淑君;吴锤结;;气泡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8年06期

9 毛在砂;;颗粒群研究:多相流多尺度数值模拟的基础[J];过程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10 朱丽;王一平;胡彤宇;王丽霞;;双气泡间的聚并时间测量及其影响因素[J];化工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子琦;牛顿流体中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章涛;油水两相流中液滴运动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2 魏丽娟;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体力学行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陈丹;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型和传质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郭容;黏性流体中气泡的运动特性[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5 高一娟;微通道内两相流界面追踪的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9年

6 唐海;液滴降落过程的数值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6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26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d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