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的分离筛选及以养猪废水为培养基生产碳水化合物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E667;Q949.2
【部分图文】:
研究的技术路线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2 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2.1.1 实验藻株及培养条件本试验所使用的藻株有: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马家沟采集到的水样中分离出的纯种凯氏拟小球藻 Parachlorella kessleri QWY28;从台湾南部沿海地区筛选出的衣藻 Chlamydomonas sp. JSC4。利用 BG-11 培养基(如表 2-1 所示)对微藻进行前培养,在无菌操作台中将微藻接种于灭菌(121°C,20 min)后的 200mL 培养液中,微藻前培养在 250 mL 的肖特瓶中,将反应器放入 30℃的恒温玻璃水缸中进行培养。玻璃缸两侧安装平行光源,24 h 光照,光照强度设置为 200mol/m2/s。前培养 3-4 天后,将微藻转接于 500 mL 的养猪废水中。
见图 1a、b 和 c,本研究共分离得到 37 株淡水来源的微藻,根据微藻的形态暂时分为小球藻、栅藻和衣藻。选取 GeneBank 中已有的序列相似的亲缘较近的藻株进行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由图可知 QWY28 与已知藻株Parachlorella kessleri TY02(KX0213561)的相似度到达 100%,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上,所以可以确定 QWY28 是小球藻属(Chlorella)中的 Parachlorellakessleri。QWY36 与已知藻株 Desmodesmus sp. DSA6(KX818837)的相似度达到99%,可以确定 QWY36 是栅藻属(Scenedesmus)中的一个种。QWY37 与已知藻株 Chlamydomonas sp YACCYB332(MH683856)的相似度达到 100%,可以确定QWY37 是衣藻属中的一个种。经过形态学与基因序列的鉴定,确定 3 株微藻属于原生生物界的绿藻门的 3 个属,见表 3-1,正式命名为凯氏拟小球藻Parachlorella kessleri QWY28 、 栅 藻 Desmodesmus sp. QWY36 和 衣 藻Chlamydomonas sp. QWY37,这 3 株藻在 NCBI 上获得的序列登录号分别为MK367466、MK367467 和 MK367468。这三株藻是淡水中常见的藻类,特别是在富含营养的静水中,例如:水库、水坑、胡泊、池塘和沼泽等水体中,其中小球藻和栅藻对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剑青;龚勋;彭阳;张扬;徐明厚;;基于微藻气候生长模型的微藻柴油水足迹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9年07期
2 李洁琼;刘红全;袁莎;;微藻多糖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6年06期
3 曹鹏飞;;能源微藻开发利用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5年10期
4 杨艳丽;;基于开放池培养的微藻生物柴油经济成本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5年02期
5 刘天中;王俊峰;陈林;;能源微藻及其生物炼制的现状与趋势[J];生物产业技术;2015年04期
6 贾静文;;水生微藻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村科学实验;2017年01期
7 胡雪鸿;;试析微藻油和鱼油中DHA的特性及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7年23期
8 刘天中;张维;王俊峰;郎莹;张静;;微藻规模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4年05期
9 倪海波;;刘进:激扬青春探索微藻奥妙[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年12期
10 王琴;符笳茵;应月;黎奇欣;黄嘉玲;;废水养殖高油微藻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晶晶;基于脱灰预处理的低脂微藻催化热解特性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马春阳;微藻光谱辐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郑禾山;利用头孢抗生素废水培养微藻制备生物吸附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王新锋;基于能源转化的沼液浓缩稀水微藻养分循环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5 巫小丹;利用有机废水生产微藻生物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6 彭阳;微藻生物材料对工业污水二价汞的脱除性能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7 王垚;产油微藻高效培养及其酶法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8 董学卫;富油微藻繁育技术优化与蓝藻产不饱和脂肪酸的基因工程[D];广西大学;2018年
9 孙培培;微藻中抗糖基化活性成分的筛选、纯化以及抗神经炎症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10 任宏宇;微藻油脂合成策略及暗发酵细菌—微藻耦合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蕙汝;不同碳源条件下基因工程能源微藻的培养条件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施华升;菌藻共生关系对水环境中单细胞微藻聚集行为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3 闫少凯;氮磷条件和培养模式对微藻生长及油脂含量影响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
4 吴艳梅;淡水微藻对水体微(纳米)塑料胁迫的响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5 曾兵;微藻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研究及发电的生命周期评价[D];广西大学;2019年
6 赵晨晴;耐高温微藻的筛选及其对重金属的处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宋汉武;真菌-微藻处理酱油废水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8 帅凯鹏;开放式蛇形通道池的流动混合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9 陈清阳;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对尿液中氮磷的去除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10 丁婉晴;水蚤摄食消化破壁辅助低毒溶剂提取微藻油脂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9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39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