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陡坡带构造特征及沙四段砂砾岩储层致密化过程研究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形成机制,不同的大地构造学派代表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具有代中国东部盆地的"沟—弧—盆"理论(李德生,1982)(图 1-1),由大洋板块碰撞俯冲造成的,陆相断陷盆地通常形成于滨洋大陆区撞俯冲程度、角度和位置不同,便形成不同规模、不同样式的陆相
图 1-1 沟—弧—盆体系示意图(据李丕龙等,2003)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多为富油盆地,近年来,辽东湾盆地、二连盆地、苏北盆地以及渤海湾盆地等断陷盆地的油气地质意义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鲜本忠 等,2007;陈安定,2010;陈俊安,2014;王权 等,2013;钟大康 等,2013宋国奇 等,2014)。由于陆相断陷盆地特殊的成因机制,一般正断层作为断陷盆地或凹陷的主要边界断层,盆地一侧的边界断层都具有向断陷变新变陡的趋势,呈不对称的箕状结构,所以又称为箕状断陷盆地(图 1-2),并将盆地控盆断层及其控制的上升盘断超带称为陡坡带。这些控盆断层一般为分割凸起和凹陷的倾角陡、落差大的基底断层,上升盘凸起一端较长时间为物源提供区,形成超覆、披覆、断块等现象和构造(童晓光,1984);下降盘则发育地层滑塌形成的砂砾岩体。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一般由一两条主干断层及一系列伴生的次级断层构成的断裂带共同组成。并根据陡坡带的从几何形态来看,陡坡带可划分为板式铲式、阶梯式、马尾式、坐墩式五种。
图 1-3 技术路线图1.4 完成的工作量为完成上述研究目标,在开题计划及研究思路、方法的指导下,分步骤先后开展了文献检索与资料查阅、钻井岩芯观察、室内资料整理、测试分析、图件编绘与论文写作等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 1-2)如下: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料检索平台,对相关理论及涉及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致密砂砾岩关的构造演化、地层、沉积、油气成藏等方面的文献、专著等进行了检索、查阅,共计 160 余篇,为本次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结合主要研究对象,赴胜利油田岩心库,观察了坨 121、坨 123、坨 125、坨 128、坨 79、坨 76、坨 761、坨 762、坨 764 等井的钻井岩心(图 1-4),并进行了采样、拍照,为本次研究顺利开展奠定了实物基础。3.对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分析,包括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压汞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等,为本次研究顺利开展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谯汉生;;渤海湾盆地凹陷陡坡带的油气藏勘探[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6年01期
2 黄传炎;王华;肖敦清;王家豪;廖远涛;白云风;岳勇;;板桥凹陷断裂陡坡带沙一段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成藏模式研究[J];沉积学报;2007年03期
3 刘振东;陈萍;昝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预测方法[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3期
4 蔡佳;甘华军;印斌浩;;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成藏规律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3期
5 张立强,纪友亮,王声朗,江苗;东濮凹陷陡坡带北部控凹断裂样式及砂体充填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宁士华;;东营凹陷陡坡带砂砾岩砾石结构特征及其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1期
7 宁士华;;东营凹陷陡坡带砂砾岩砾石结构特征及其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30期
8 宁士华;;东营凹陷陡坡带砂砾岩砾石结构特征及其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6期
9 李继斌;蒲尚树;梁国进;官臣斌;赵建强;李卫岭;;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优快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02期
10 胡受权,郭文平;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成藏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探讨[J];高校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全洪慧;渤海湾盆地近源陡坡带砂砾岩体储层地质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2 温志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因分布与油气聚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孙怡;陡坡带砂砾岩体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方法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伊万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预测技术与目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吴常玉;中深层砂砾岩体叠前地震成像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恩浩;东营凹陷陡坡带构造特征及沙四段砂砾岩储层致密化过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2 于晗;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藏特征勘探精细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3 李兵;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胡斌;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二次采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万力;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水层识别及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6 张宗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体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昝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及勘探目标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张伟;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戴一段沉积相研究及储层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杨波;渤中凹陷北坡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谭先锋;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演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4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4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