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任管线低输量加降凝剂运行方案研究
【学位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E83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岔任线原油物性和流变性研究
2.1 岔任管线基本概况
2.2 岔任线原油物性测试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油样
2.2.3 特征温度测定
2.2.4 粘温特性研究
2.2.5 流变性分析
2.3 岔任线混油凝点计算模型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岔任线加剂原油性质研究
3.1 降凝剂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3.1.1 降凝机理分析
3.1.2 内部影响因素
3.1.3 外部影响因素
3.2 岔任线原油降凝剂及其加剂条件确定
3.2.1 岔任线原油降凝剂筛选
3.2.2 岔任线原油加剂浓度确定
3.2.3 岔任线原油加剂温度确定
3.2.4 岔任线原油加剂后的流变性分析
3.2.5 岔任线原油降凝效果评价实验
3.3 本章小结
4 岔任线加剂运行方案研究
4.1 岔任线运行现状分析
4.2 注入系统设计
4.3 加剂量和加剂温度
4.4 输送温度
4.5 加剂运行方案设计
4.5.1 全年加剂加热方案
4.5.2 冬季加剂加热方案
4.6 最小输量分析
4.7 经济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书华;刘飞飞;王树立;赵会军;李天洲;;含蜡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2 王帅;孟凡力;宋博;张晓博;;降凝剂在原油输送中的应用与发展[J];当代化工;2015年05期
3 林永刚;于涛;李增材;;长呼原油管道低输量运行分析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14年04期
4 孟迪;贺三;袁宗明;陈云霞;盖芸;梁颖;;锦州高含蜡原油降凝剂的筛选及现场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4年01期
5 马素俊;马天态;杨景辉;冯雷雷;孙玉海;;国外降凝剂的研究现状和合成趋势[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3年06期
6 李保国;杨扬;李志勤;;原油降凝剂的应用与发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02期
7 周章程;;石兰原油管道加热加剂输送方案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5期
8 金明皇;李克华;吴兰兰;;管输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2年06期
9 王金玺;;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2年06期
10 关连旭;;原油化学组分对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五花;降凝剂对含蜡油石蜡析出过程影响的实验与模型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军;辽河高凝油流变性及加降凝剂管输方案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2 王丽娟;含蜡原油石蜡沉积过程热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温海飞;原油降凝剂的合成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4 薛维海;高效降凝剂的研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5 宋艾玲;华北原油流变性及加剂输送方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6 马一玫;大庆原油降凝剂合成及作用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7 李娜;含蜡原油添加降凝剂输送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845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4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