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储层气井递减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14:53
由于天然气密度小,气粘度低,而膨胀系数大,因此气井开采时一般采用自喷方式。气藏产量递减规律以往是采用油藏产量递减规律来研究,但是由于气藏和油藏在开采过程中流体性质、驱动方式及其在储层中的渗流特点不同,其产量递减规律是有所差异的。结合火山岩储层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地下渗流条件复杂的特点,本文从研究XS气田火山岩储层地层及构造特征、岩石储集空间类型气、岩相及沉积环境等地质情况入手,理清了火山岩储层纵横向的分布及孔渗条件、气水分布特点、气藏类型等基本情况。同时,从压力、产能、气水特征系统分析气田开发动态特征,总结了XSA、XSB区块气井分布规律、储量动用情况、气水产出情况和气井开采总体情况。最后,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及现场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气井产量、产能递减评价及气井无阻流量评价方法,确定定产降压、定压降产等不同开发模式气井递减规律分析手段,以XSA、XSB区块气井实际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气井产能随时间、地层压力、采出程度的变化关系,确定气井递减类型与递减率,进而确定递减规律,科学预测气井开发指标,为气田开发生产管理、措施挖潜调整、增压时机确定提供依据,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提升气田开发经济效益的目的。
【学位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E37
【部分图文】:
现今构造形态表现为一个北北西走向,向南倾没的鼻状构造,北高南低,轴线方明显,具有东西两侧低、中间部位高、构造发育,构造形态较为简单的特点,工部表现为兴城凸起,属剥蚀区,高点海拔 3000 米左右,从构造图上看,构造幅山岩体高度影响较大,局部构造发育。图 1-1 XSA 区块营一段顶部构造图 图 1-2 XSA 区块营一段底部构造图
现今构造形态表现为一个北北西走向,向南倾没的鼻状构造,北高南低,轴线方明显,具有东西两侧低、中间部位高、构造发育,构造形态较为简单的特点,工部表现为兴城凸起,属剥蚀区,高点海拔 3000 米左右,从构造图上看,构造幅山岩体高度影响较大,局部构造发育。图 1-1 XSA 区块营一段顶部构造图 图 1-2 XSA 区块营一段底部构造图
第一章 XS 气田火山岩储层地质概况XSA 区块从营一段到营四段构造具有明显继承性,构造为大型断裂鼻状构造,向南逐渐倾没,鼻状构造向南分为东西两支,沿徐中断裂向东南倾没的一支为主体一支向南倾没,工区南部在两支中间,构造相对较低。由深到浅,构造由陡变缓,构造范围向南扩大。在营一段火山岩底界构造图(图 1-1)上,构造形态呈现出受西走向大断裂控制的成条带状展布的构造格局,如果从构造图上看,本层构造主要断层控制,局部构造并不发育。从营一段火山岩顶界构造图(图 1-2)可以看出,段现今构造形态表现为一个北北西走向,向南倾没的鼻状构造,北高南低,轴线方较明显,具有东西两侧低、中间部位高、构造发育,构造形态较为简单的特点,工北部表现为兴城凸起,属剥蚀区,高点海拔 3000 米左右,从构造图上看,构造幅火山岩体高度影响较大,局部构造发育。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6444
【学位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E37
【部分图文】:
现今构造形态表现为一个北北西走向,向南倾没的鼻状构造,北高南低,轴线方明显,具有东西两侧低、中间部位高、构造发育,构造形态较为简单的特点,工部表现为兴城凸起,属剥蚀区,高点海拔 3000 米左右,从构造图上看,构造幅山岩体高度影响较大,局部构造发育。图 1-1 XSA 区块营一段顶部构造图 图 1-2 XSA 区块营一段底部构造图
现今构造形态表现为一个北北西走向,向南倾没的鼻状构造,北高南低,轴线方明显,具有东西两侧低、中间部位高、构造发育,构造形态较为简单的特点,工部表现为兴城凸起,属剥蚀区,高点海拔 3000 米左右,从构造图上看,构造幅山岩体高度影响较大,局部构造发育。图 1-1 XSA 区块营一段顶部构造图 图 1-2 XSA 区块营一段底部构造图
第一章 XS 气田火山岩储层地质概况XSA 区块从营一段到营四段构造具有明显继承性,构造为大型断裂鼻状构造,向南逐渐倾没,鼻状构造向南分为东西两支,沿徐中断裂向东南倾没的一支为主体一支向南倾没,工区南部在两支中间,构造相对较低。由深到浅,构造由陡变缓,构造范围向南扩大。在营一段火山岩底界构造图(图 1-1)上,构造形态呈现出受西走向大断裂控制的成条带状展布的构造格局,如果从构造图上看,本层构造主要断层控制,局部构造并不发育。从营一段火山岩顶界构造图(图 1-2)可以看出,段现今构造形态表现为一个北北西走向,向南倾没的鼻状构造,北高南低,轴线方较明显,具有东西两侧低、中间部位高、构造发育,构造形态较为简单的特点,工北部表现为兴城凸起,属剥蚀区,高点海拔 3000 米左右,从构造图上看,构造幅火山岩体高度影响较大,局部构造发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秋兰;唐海;吕栋梁;刘春志;余林瑶;;气井产能递减规律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年03期
2 国艳;;气井产能递减规律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33期
3 王燕;唐海;吕栋梁;黄小亮;傅春梅;;气井产量递减与产能递减[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9年03期
4 朱豫川;刘建仪;张广东;朱得利;李进;;气井产量递减规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9年01期
5 陈元千;郭二鹏;;新型油田产量递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08年06期
6 万怡妏;李治平;周金应;;低渗气田压裂气井合理产量的确定[J];石油钻采工艺;2007年01期
7 冯文光,胡常忠,杨凤波;Arps递减开发模型[J];矿物岩石;1999年03期
8 俞启泰;一种新型递减曲线[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3期
9 俞启泰;Arps递减曲线与增长曲线的联系及其应用[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8年04期
10 李传亮,孔祥言,许广明;产量递减规律的诊断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199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党联;靖边气田增压稳产能力及递减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2 马镐;低渗透气田气井产量递减规律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3 梁彬;气井产量递减分析[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846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4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