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沾化凹陷断裂与浅部非生烃层系油气藏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19:10
   断裂作为沟通“源-储”的重要桥梁,对浅部非生烃层系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沾化凹陷浅层新近系油气十分富集,且油气分布与断裂关系密切,本文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沾化凹陷断裂与浅部层系油气聚集关系的研究。根据断裂规模和断裂活动特征将沾化凹陷断裂划分为四个级次。一、二级断裂为继承型断裂,作为主干油源断裂,是浅部非生烃层系油气成藏的主要运移通道;三级断裂为早期型断裂,对浅层油气藏控制作用较弱;四级断裂为晚期型断裂,是浅层油气成藏的调节断裂。新近系油气主要沿一、二级断裂分布,油源断裂与浅部层系油气聚集紧密相关。断裂活动性与浅层油气成藏的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1)断裂活动影响了烃源岩的发育,且控烃断裂活动速率与烃源岩最大生烃强度有良好的正相关性;(2)断裂活动影响了生烃层系砂体展布,“中转站”砂体主要分布在活动强度大的断裂下降盘根部;(3)断裂活动破坏盖层连续性,影响其封闭油气能力;(4)断裂活动影响断裂输导能力,根据断裂活动性、断裂静态特征及烃源岩排烃强度等参数,提出油源断裂输导能力系数FCA,定量评价了油源断裂的输导能力与油气富集程度之间的关系。断裂封闭性分侧向封闭和垂向封闭两个方面,与浅层油气运聚的关系密切。侧向上,通过定量评价断裂封闭性,界定封闭下限,定量评价断裂侧向封闭性对断裂两侧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垂向上,提出断裂垂向封闭系数C,定量评价垂向封闭性对浅层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C越小,越有利于浅层油气富集。以孤岛披覆构造带和陈家庄北部斜坡带为例,解剖油气运移聚集机制,建立披覆带“近源供烃-通源断裂输导-构造控圈”和斜坡带“远源供烃-复合输导-古地貌控圈”两种断裂控藏模式,明确了断裂对浅部非生烃层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分布关系,断裂封闭性,断裂活动性


图 1-1 技术路线图文工作量文致力于对沾化凹陷断裂对浅层油气分布关系的研究,完成主要工作量见表 1-1 论文完成工作量统计研究内容 完成工作量基础资料的收集赴胜利油田地质院收集资料累计时间一个月切割并解释地震剖面 40 余条,收集整理测、录井资料 200 余口调研中英文相关文献 200 余篇断裂静态特征 完成断裂静态要素与油气分布关系相关图件 12 幅断裂活动性研究 计算断裂活动速率 100 余处完成断裂活动性与油气分布关系相关图件 26 幅断裂封闭性研究 计算断裂侧向、垂向封闭性 30 余处完成断裂封闭性与油气分布关系图件 5 幅选取孤岛油田和陈家庄油田进行解剖,完成油源条件、输导条件

沾化凹陷,构造单元划分


[35]。沾化凹陷在NE、NEE向张性、张扭性断裂的控制下,形成了多个低凸起和半地堑所组成的复合构造格架。(图2-1)。总体来看,其内部主要发育有孤南洼陷、富林洼陷、孤北-五号桩洼陷、渤南洼陷及孤岛凸起、垦利凸起、垦东凸起、长堤-孤东凸起、埕岛-桩海凸起、埕东凸起和罗西凸起等4个次级洼陷及7个凸起,呈“凹凸相间,四负七正”的构造格局。研究区基底断裂较为发育,如NW向埕北-五号桩断裂、孤西断裂,近EW向垦东南断裂、孤南断裂、孤北断裂、桩南断裂、垦利断裂以及NE向垦东断裂、埕东断裂等。图 2-1 沾化凹陷构造单元划分图

沾化凹陷,综合柱状图,东营组


8图 2-2 沾化凹陷新生代地层发育综合柱状图[37]沙一段气候转湿,发育了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和油泥岩,一个典型征是底部普遍发育粒屑生物滩或者碳酸盐岩。东营组为一套湖相—河流相沉积,由早期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为主,逐渐过渡为洲-河流相沉积,所以东营组下部(东三段)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泥岩沉积,岩性白色块状含砾砂岩夹红色、灰绿色泥岩为主;东营组中部(东二段)为大型三角洲,岩性为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以粗砂岩、含砾岩为主,自南向北岩性逐渐变岩增多;东营组上部(东一段)为一套河流相沉积,为砂泥不等厚互层,灰白色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海泉;徐东锋;赵红佳;刘见宝;夏斌;;沾化凹陷异常高压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1年02期

2 门晶璇;宋哲;;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沉积岩裂缝形成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8年06期

3 崔强,韩婉琳,牛强,陈锡武,朱兆信,孙杰;沾化凹陷罗家地区硫化氢分布规律探讨[J];录井工程;2005年02期

4 梁正中;郭峰;;沾化凹陷深层压力系统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7年09期

5 贾屾;姜在兴;张文昭;;沾化凹陷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海洋地质前沿;2018年12期

6 黄松林;;沾化凹陷西部洼陷烃源岩演化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06年03期

7 王睿;刘亚明;;油水二相准三维运移聚集模型在沾化凹陷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年09期

8 王睿;刘亚明;;油水二相准三维运移聚集模型在沾化凹陷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6期

9 熊利平,孙自明,李磊;沾化凹陷东部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邱以钢,程日辉,林畅松;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不整合类型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会喜;沾化凹陷区中生界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石砥石;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3 吴春燕;沾化凹陷生储盖岩系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D];西北大学;2017年

4 龚建洛;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升降差异与断裂、裂缝关系及油气成藏特点[D];西北大学;2013年

5 刘会平;矿物低温催化混合酯水解及生烃动力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王建宝;东营凹陷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7 国建英;黄骅坳陷孔南地区生烃机制及资源潜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8 王民;有机质生烃动力学及火山作用的热效应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凯;沾化凹陷断裂与浅部非生烃层系油气藏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2 李润芳;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构造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3 路顺行;沾化凹陷东部构造演化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姜敏;东营、潍北及沾化凹陷深层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高秋菊;沾化凹陷西部地层圈闭地震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乔李井宇;沾化凹陷沙河街组泥页岩微观孔隙类型及发育控制因素[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7 崔纹纹;沾化凹陷四扣洼陷沙二段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8 张培园;沾化凹陷桩西地区沙二段滩坝沉积研究与有利区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张琳;沾化凹陷三合村地区稠油降解气成藏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10 韩坤帅;沾化凹陷孤岛凸起及周缘洼陷带低—高构造格局、断裂特征及与油气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50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50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f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