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构型与非均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14:35
塔河油田1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台县与库车县交界处,三叠系阿克库勒组下油组是其主要含油层系之一,储集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非均质性强。该区标定采收率44.7%,目前采出程度仅为32%,剩余可采储量为125万吨,具有较大的剩余油挖掘潜力。但因钻井少、井距大、地震分辨率低,稀井网条件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构型刻画精度不足,从而制约勘探开发进程的推进。因此,本论文以Miall构型理论为指导,在对塔河1区下油组砂体构型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具有相似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背景的露头剖面进行地质调查与测绘,明确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构型单元和构型模式,优选构型单元规模参数,建立该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构型单元规模参数和地质知识库,指导塔河1区稀井网条件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构型的研究及精细地质建模,为制定合理的开发调整方案提供地质依据。塔河1区下油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构型单元为辫状分流河道、心滩、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河口坝。选择山西保德扒楼沟山西组剖面、山西大同云冈组剖面、甘肃崇信汭水河延长组剖面、延安甘谷驿延河延长组剖面等共计4条露头剖面进行砂体构型研究。山西保德扒楼沟山西组剖面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以划分为层系、层系组、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增生体、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单期水下分流河道5级构型单元。单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0.9~4.5m,平均厚度2.1m;宽度7~23m,平均宽度14.7m;宽厚比5.4~8,平均7.2;单期河口坝砂体厚度1.5~2.1m,平均厚度1.7m;宽度11~22m,平均宽度17m;宽厚比7.5~12,平均9.6。山西大同云冈组剖面发育近源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上游沉积。砂体构型单元在横向上的拼接关系有四种:CH/ACH—PB、CH—CB—CH、CH—OF—CH、CH/ACH—PB—OF。单期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厚度2.0~6.5m,宽度50~180m,宽厚比25~30;单期心滩砂体厚度2.5~7.0m,宽度70~240m,宽厚比30~35。甘肃崇信汭水河延长组长8—长6剖面为浅水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共识别出7中岩相类型,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天然堤以及分流间湾等四种构型单元,构型单元垂向叠置方式分为叠置型、冲刷充填型、孤立式。延安甘谷驿延河延长组长2剖面为富砂低弯度辫状河三角洲冲积平原下游沉积。识别出7种主要岩相类型以及辫状分流河道、心滩、河漫滩三种构型单元。单期河道的层厚2.5~6.8m,宽度60~180m,宽厚比25~30。单期心滩层厚2.8~7.5m,宽度80~250m,宽厚比30~35。控制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构型的主要因素有构造运动、河水流量、气候条件以及沉积基准面变化等。其中山西保德扒楼沟山西组剖面和山西大同云冈组剖面与塔河1区下油组储层具有相似的沉积背景和水动力条件,分别构建了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前缘亚相砂体构型分布模式并建立其构型单元参数模型,研究结果为塔河1区的剩余油挖掘以及稀井网条件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构型建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第二章 塔河 1 区三叠系下油组井下构型单元分析综合岩芯观察与测井资料分析,下油组沉积时期发育了水进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距离物源较近,供给充足,导致整体表现为砂岩规模及厚度较大,沉积剖面上多表现为大套的正粒序辫状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中河道频繁改道,因此边滩和河漫滩等微相不发育,辫状分流河道和心滩是主要储层构型单元。辫状分流河道的特点是水流流速大、迁移快,入湖后小规模发育河口坝,也可能不发育,所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主要构型单元是水下分流河道。选取 TK150、TK1—J1、S51、TK102 四口典型井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类型岩芯进行岩芯观察与测井资料分析,厘定砂体构型单元类型,编制综合沉积柱状图(图 2.3、2.4、2.5、2.6)。
TK1-J1井下油组沉积综合柱状图
TK102井下油组沉积综合柱状图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3162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第二章 塔河 1 区三叠系下油组井下构型单元分析综合岩芯观察与测井资料分析,下油组沉积时期发育了水进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距离物源较近,供给充足,导致整体表现为砂岩规模及厚度较大,沉积剖面上多表现为大套的正粒序辫状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中河道频繁改道,因此边滩和河漫滩等微相不发育,辫状分流河道和心滩是主要储层构型单元。辫状分流河道的特点是水流流速大、迁移快,入湖后小规模发育河口坝,也可能不发育,所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主要构型单元是水下分流河道。选取 TK150、TK1—J1、S51、TK102 四口典型井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类型岩芯进行岩芯观察与测井资料分析,厘定砂体构型单元类型,编制综合沉积柱状图(图 2.3、2.4、2.5、2.6)。
TK1-J1井下油组沉积综合柱状图
TK102井下油组沉积综合柱状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晶;吴胜和;王哲;刘钰铭;;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1期
2 于欢;;辫状河储层内部构型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年04期
3 李海明;王志章;乔辉;潘潞;;现代辫状河沉积体系的定量关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29期
4 印森林;吴胜和;陈恭洋;白凯;曾建宏;;基于砂砾质辫状河沉积露头隔夹层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5 封从军;鲍志东;杨玲;思雄;徐桂彬;韩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3期
6 王燕;杨少春;吴力耘;罗海宁;温雅茹;;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特征[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3年06期
7 陈志华;常森;吴晓宁;张志刚;王龙;;辫状河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3年03期
8 李宇鹏;吴胜和;;储集层构型分级套合模拟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5期
9 陈欢庆;赵应成;舒治睿;孙作兴;;储层构型研究进展[J];特种油气藏;2013年05期
10 赵小庆;鲍志东;刘宗飞;柴秋会;;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叠置样式及其储层非均质性变化特征[J];地质论评;2013年04期
本文编号:2853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5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