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裂隙-基质相互作用对煤渗透率影响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E311
【部分图文】:
1.3.1.1基于瞬态法渗透率测试??瞬态法是室内测定煤渗透率常用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由Brace等[|3]于1968??年首次提出。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2所示。煤样夹持器的上下两端分别添加了两??个罐体,分别称为上游容器(Upstream)和下游容器(Downstream)。??实验时为上游容器充气,然后打开上游容器与煤样夹持器,以及煤样夹持??器与下游容器之间的阀门,然后实时记录上游容器与下游容器的气压变化,待??上游容器与下游容器的气压差下降至设定值时即可停止实验。??煤样??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上游罐?下游罐??出气端1P??\夹持器??图1.2瞬态法渗透率实验原理示意图??Fig.?1.2.?The?schematic?of?the?transient?permeability?experiment??目前,对瞬态法测定煤层透气性的相关实验,主要是由外国学者进行的,??并未见国内学者用该方法测定煤层渗透率,以及相关文章的发表。由于瞬态法??渗透率试验需要测量上游容器和下游容器压力,瞬态方法因此受限。目前,瞬??态实验只能用于单组分气体,对于混合气和水气两相流的瞬态实验结果还未见??有发表。??Pini等[14]应用瞬态法研宄了恒定围压边界条件下煤的吸附膨胀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实验中先用氦气测定了渗透系数与有效应力的关系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透率演化的影响。??(2)限定整体变形条件下煤局部变形及渗透率演化过程??开展煤在恒定体积条件下注入氦气实验,釆集注气过程中煤应变-时间、压??力-时间曲线,通过瞬态法计算得到煤渗透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并利用火柴棍模??型和恒定体积的渗透率模型拟合煤渗透率曲线,研宄基质-裂隙相互作用对煤局??部变形的影响规律以及Biot系数对煤渗透率演化的影响。??1.4.2技术路线??煤孔隙结构变化??
S?150;?I?,??泛1。。-雙__??5l_l._L..T,?,?,T.??1?2?3?4?5?6?7?8?9?10?11?12??径向孔(pm)??图3.2微元体孔隙尺寸分布??Fig.3.2.?Distribution?of?pore?size?in?the?REV??3.1.2实验装置??通过使用液驱装置进行氦气注入实验,示意图如图3.3所示。该设备的功??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常起,林少非,梁生柱,吴艾菊,陈庆旺,尹忠红,王强;氚在305铝合金及其预生膜中渗透率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8年04期
2 任康;用流量剖面资料确定产层渗透率[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3 陈佩珍,徐丽萍,何宗斌,刘传海;渗透率逐点解释深度序列模型及其释解系统[J];测井技术;1988年04期
4 章贻俊;;用损害半径—渗透率模式研究泥浆对油层的损害[J];石油学报;1988年01期
5 张景飞;郭倩;朱同功;王飞;;多场耦合下煤岩渗透率演化规律——以平煤十矿为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05期
6 周宏伟;荣腾龙;牟瑞勇;王路军;任伟光;;采动应力下煤体渗透率模型构建及研究进展[J];煤炭学报;2019年01期
7 张顺超;;X地区基于储层分类的渗透率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锰业;2019年02期
8 庞锋;张劲;周劲辉;宋紫玥;曲靖宇;任洪达;王涛;;氮气闷压对高阶煤渗透率影响的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年02期
9 全慧;李建林;李蓓;惠东;;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能量渗透率的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8年15期
10 罗天雨,曹文江,陈燕章;异常高压油藏渗透率变化系数的求取方法[J];钻采工艺;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江城;基于CT可视化的深部煤体损伤和渗透率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2 曾泉树;深煤层产气机理实验与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3 郭军杰;中高阶煤承载过程裂隙演化及渗透性变化机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4 王向浩;高煤阶煤储层注入CO_2置换CH_4机理及对渗透率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5 高莎莎;煤层注入CO_2矿物化学反应机理及对煤体渗透率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6 王睿;渗流条件下花岗岩蠕变及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7 薛熠;采动影响下损伤破裂煤岩体渗透性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8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刘成龙;煤层CO_2埋藏主控地质因素及对储层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
10 闫发志;基于电破碎效应的脉冲致裂煤体增渗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培城;煤裂隙-基质相互作用对煤渗透率影响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
2 张欣;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岩水力耦合三轴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3 杨涛;低渗、超低渗油藏优质储层分类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4 尹宁;伊犁四矿开采空间参数对浅表水系统运移的影响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5 张新元;超临界CO_2驱替对低渗储层渗透率影响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6 李泽民;采动影响下构造煤渗流特性及能耗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7 周建辛;含瓦斯煤固-流-热耦合数学模型及渗透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8 陈春谏;热—力耦合作用下煤岩渗流及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9 滕尚永;高温损伤砂岩CO_2渗透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10 刘仲茜;朝阳沟油田注水开发储层伤害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7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5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