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19:25
天然气水合物(NGH)是目前世界上探明的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它具有分布广泛和高效的特性。从1810年发现水合物开始,世界各国已经在其国内大规模探测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和储量,研究科学高效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目前经过原位实验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主要有降压法,热刺激法、热力学抑制剂注入法和二氧化碳置换法等。然而,考虑到天然气生产率和开采时间等开采效果,最常用的开采方法被认为是与热刺激相结合的减压方法。但我们发现,很少有研究关注在垂直井中采用不同开采方法对NGH生产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在不同开采方法中采用没有质量注入的原位电加热的生产效果比较。考虑到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在自行设计的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对甲烷水合物开采进行了五组垂直井原位模拟实验。分别采用以下四种开采方法:纯降压(PD)、纯电加热(PH)、降压联合电加热(SDH)和热吞吐法(HP)。通过对分解过程中温度场、平均产气速率、水合物分解速率、获得净能量、消耗能量等参数变化的分析,找出最佳的开发方法。在转换获得净能量和消耗能量为一种能量品质分析各开采方法能量效率的同时设计了一个平均净能量指标来一起比较这些开采方法对商业开发的适用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采用无质量注入的原位电加热时,电加热能有效传递热量到水合物沉积层内。纯降压法、降压联合电加热法和纯加热法的温度基本以不同增长幅度持续上升直到釜体内外传热平衡。而热吞吐法温度变化趋势为随时间上下波动的循环上升。釜体内温度变化不仅受开采方法影响,还受到开采过程产水影响。(2)每一种开采方法实验的累积产气曲线和未分解水合物质量曲线近乎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这条直线是各试验组反应釜内未分解水合物总量和已分解水合物总量相等的点的连线。被命名为水合物分解和产气平衡线(LineNDB)。说明反应釜釜体内的自由气对V_p没有贡献,水合物分解是产气的唯一来源。(3)纯降压法利用的能量是从外界水浴吸收的。水合物分解前沿从四周边界向中心垂直井方向移动。相比纯降压法,降压联合电加热法和热吞吐法额外提供了加热驱动力。水合物主要从中心井向边界分解。纯电加热法只有电加热提供的热分解驱动力,水合物只能从中心井向边界分解。并且采用纯电加热法水合物不能被完全开采,纯电加热法中电加热影响范围有限。(4)热吞吐法中累计产气成阶梯状不断增长,反应釜内未分解水合物质量呈锯齿状不断下降。纯降压法,降压联合电加热法和纯电加热法产气和未分解水合物质量都随时间逐渐变化。(5)不同功率的降压联合电加热法开采时,虽然不同的电加热功率提供了不同的热驱动力,但在热驱动力能充分满足水合物分解的时间内开采效果是一样的。直到功率低的提供的热驱动力不能满足水合物快速分解,两者开采效果出现不同。我们可以考虑在采用同种开采方法时通过改变加热功率来控制水合物分解速率和开采时间,这为商业化开采提供了一种手段。但是,提高电加热功率对净能量的获得影响有限。(6)在消耗相同能量的条件下,由于热吞吐法加热功率大,提供热分解驱动力大。并且焖井期间釜体内压力升高使开采时压力分解驱动力增大,开采耗时短于降压联合电加热法。在相同功率下,采用连续加热的降压联合电加热法为了维持反应釜内连续的温度梯度,电加热耗能大。而热吞吐法不属于持续加热,在焖井和产气期间水合物吸收被加热区域石英砂的热量持续分解,电加热提供的能量主要被水合物分解吸收,热损小。综合获得净能量、消耗能量、开采时间和获得净能量速率指标,认为热吞吐法在四种方法中开采效果最好。(7)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会对水合物开采效果产生明显影响。纯降压法的平均净能量指标很小,商业开采价值低。纯加热法能量效率和平均净能量指标均最低为负,开采效果不理想,不具有商业开采价值。并且我们在降压联合电加热法的研究中发现开采过程中合理选择电加热功率来指导开采可以达到更好的开采效果。热吞吐法开采效果理想,在四种方法中最具有商业开采价值。最后在本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未来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E37
【部分图文】: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简介截止 2010 年,全球大约在 230 处区域内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这些区域多为大陆永久冻土、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岛屿的斜坡地带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7]。根据 2011 年美国水合物能源国际(Hydrate EnergyInternational)的评价,较高饱和度水合物在全球砂岩中的地质储量约为 1230 万亿立方米[8]。在全球海底区域,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分布面积约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天然气水合物藏在全球海底和陆地冻土带的分布位置如图 1.1 所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1972 年,加拿大在麦肯齐三角洲的马利克地区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1998 年到 2002 年,加拿大在该地区的 Mallik 2L-38 井实施了世界首个陆上冻土区水合物钻探工程,并与其他国家和机构联合采用注热法在 Mallik 2L-38 井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获得成功。5.5 天内采气 470 立方米,最大产气速率达到 1500 立方米/日[16];在 2007-2008 年期间,加拿大与日本合作在 Mallik 2L-38 井进行了第二次水合物开发试验。采用降压法试采 6.8 天累计产气约 1.3 万立方米。同时对Cascadia 海域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获得了实物样品。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广州海洋局联合国内外先进调查勘探力量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发现了矿层厚度大、饱和度高、甲烷含量高的分散型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证实该区域赋存了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藏资源。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集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这也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藏领域的调查研究水平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2008 年 11 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祁连山脉木里地区永久冻土带开展了冻土层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工程,并成功钻获到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到 2011 年,共钻井 8 口,其中有 5 口井钻获到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24]。并利用加热与排水降压相结合的方式试采约 100 小时,最终产出天然气超过90 立方米[7]。2013 年,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广州海洋局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钻获多种类型水合物样品,首次发现超千亿方级矿藏。两年后,“海马冷泉”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被“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发现并成功获取了可燃冰样品。同年,在神狐海域,我国再次钻探发现超千亿方级水合物矿藏,为未来水合物试采提供了重要参考靶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9628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E37
【部分图文】: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简介截止 2010 年,全球大约在 230 处区域内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这些区域多为大陆永久冻土、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岛屿的斜坡地带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7]。根据 2011 年美国水合物能源国际(Hydrate EnergyInternational)的评价,较高饱和度水合物在全球砂岩中的地质储量约为 1230 万亿立方米[8]。在全球海底区域,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分布面积约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天然气水合物藏在全球海底和陆地冻土带的分布位置如图 1.1 所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1972 年,加拿大在麦肯齐三角洲的马利克地区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1998 年到 2002 年,加拿大在该地区的 Mallik 2L-38 井实施了世界首个陆上冻土区水合物钻探工程,并与其他国家和机构联合采用注热法在 Mallik 2L-38 井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获得成功。5.5 天内采气 470 立方米,最大产气速率达到 1500 立方米/日[16];在 2007-2008 年期间,加拿大与日本合作在 Mallik 2L-38 井进行了第二次水合物开发试验。采用降压法试采 6.8 天累计产气约 1.3 万立方米。同时对Cascadia 海域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获得了实物样品。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广州海洋局联合国内外先进调查勘探力量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发现了矿层厚度大、饱和度高、甲烷含量高的分散型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证实该区域赋存了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藏资源。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集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这也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藏领域的调查研究水平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2008 年 11 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祁连山脉木里地区永久冻土带开展了冻土层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工程,并成功钻获到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到 2011 年,共钻井 8 口,其中有 5 口井钻获到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24]。并利用加热与排水降压相结合的方式试采约 100 小时,最终产出天然气超过90 立方米[7]。2013 年,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广州海洋局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钻获多种类型水合物样品,首次发现超千亿方级矿藏。两年后,“海马冷泉”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被“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发现并成功获取了可燃冰样品。同年,在神狐海域,我国再次钻探发现超千亿方级水合物矿藏,为未来水合物试采提供了重要参考靶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寒松;;清洁能源可燃冰研究现状与前景[J];应用能源技术;2014年08期
2 宋广喜;雷怀玉;王柏苍;潘涛;;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发展现状与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13年11期
3 王屹;李小森;;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进展[J];新能源进展;2013年01期
4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4期
5 唐良广;李刚;冯自平;樊栓狮;;热力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数学模拟[J];天然气工业;2006年10期
6 龙学渊;袁宗明;倪杰;;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及我国的对策建议[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年03期
7 李明川;樊栓狮;赵金洲;;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定贤;多孔介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2 庞守吉;祁连山木里天然气水合物钻孔沉积构造特征及与水合物分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易振兴;青海南祁连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2879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7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