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及邻区万寿山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示意图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 区域构造演化2.3.1 大地构造位置研究区大地构造上位于滇黔交界,属扬子陆块南部北东边缘褶冲带;威宁-昭通褶冲带。地层岩性发育齐全、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复杂、矿床类型丰富。测区位于扬子陆块上,区域上共有两个大地构造单元(郑向东,2013),以小江断裂为界,西侧为康滇断隆带,东侧为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图 2-2)。
图 2-3 紫云-垭都断裂古生代统沉积剖面图(据崔金栋修改,2013)紫云断裂对研究区地层的控制非常明显。首先,在都匀运动期间,开始发育沉积断裂并对断裂两侧地层具有较大的影响,其断裂的北东盘地层开始上升,形成黔中隆起,而西南盘形成黔西南坳陷。后期随着广西运动的开始,紫云-垭都同沉积断裂影响明显加大,其断裂北东盘的泥盆系至石炭系地层厚度逐渐减少直至尖灭,泥盆系和石炭系早期地层多缺失,中-上石炭统地层直接上覆于奥陶系地层之上,多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而南西盘由于同沉积断裂使下降盘厚度明显增大,下降盘沉积的泥盆至石炭系地层的厚度明显变厚,多呈平行不整合上覆于志留系地层之上。前人在工区南部的赫章珠市河附近工作时发现(图 2-4),该断裂由一组南西向阶梯状下降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裂程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少,以泥盆纪中晚期至石炭纪最为明显,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各时代新地层依次上覆于老地层之上,地层发育情况由完整变为部分缺失直至尖灭。东吴运动以后该断裂对区域地层沉积控制作用明显减弱,推测该断裂后期演化为走滑断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建中;腾格尔;申宝剑;陶国亮;卢龙飞;仰云峰;;海相优质烃源岩的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特征与岩石学组分分类[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6期
2 王建;王权;钟雪梅;董雄英;马学峰;隋丽敏;;二连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成藏贡献[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5期
3 王秀平;牟传龙;王启宇;葛祥英;陈小炜;周恳恳;梁薇;;川南及邻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成岩作用[J];石油学报;2015年09期
4 高为;;黔西南地区下石炭统旧司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5年06期
5 明方平;张本杰;;黔西南区上古生界页岩气有利区分布及勘探前景[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6 牟传龙;葛祥英;周恳恳;王秀平;;川西南晚奥陶世五峰期岩相古地理[J];中国地质;2015年01期
7 王秀平;牟传龙;葛详英;陈小炜;周恳恳;王启宇;梁薇;;川南及邻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矿物组分特征及评价[J];石油学报;2015年02期
8 张抗;;油气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途径[J];中外能源;2014年12期
9 牟传龙;葛祥英;许效松;周恳恳;梁薇;王秀平;;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4年04期
10 贾承造;雷永良;陈竹新;;构造地质学的进展与学科发展特点[J];地质论评;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琦森;滇东北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紫松阶下部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演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崔金栋;黔中隆起及周缘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德燚;淮南地区煤系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2 张正山;威宁地区早石炭世旧司期沉积环境及演化[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3 郭昱宏;重庆酉阳秀山大塘坡组层序地层及与成锰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郑向东;滑坡遥感信息提取及危险性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毛婉慧;川东北华蓥山地区龙潭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相划分[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9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7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