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Y油田沥青质沉淀分析及预测
发布时间:2020-11-16 08:57
采用固相沉淀测试系统针对伊朗Y油田原油进行沥青质沉淀实验,确定沥青质发生沉淀的热力学条件,通过相态模拟方法预测沥青质沉淀包络线图。根据井筒中的温度和压力剖面,分析不同生产参数下沥青质在井筒中沉淀的规律。当压力高于沥青沉淀初始压力时不会发生沉淀,当压力低于沥青沉淀初始压力而高于泡点压力时,沥青质沉淀随压力降低而增多;随着原油产量的升高,沥青质在井筒中的初始沉淀点逐渐向井底移动,沉淀区间长度先加大然后逐渐减小。
【部分图文】:
井的井筒温度剖面、压力剖面,分析不同生产参数条件下沥青质在井筒中的沉淀规律。1沥青质沉淀实验原理、方法及结果在原油沥青质沉淀测定实验开始之前,已对Y油田主力开发层系F层地面脱气原油进行SARA四组分分析。通过计算原油胶质不稳定指数来分析原油稳定性,并判断沥青质沉淀的难易程度[6-7]。分析显示,该油样的CII指数为1.924,远大于原油不稳定的CII指数上限(上限为0.900)。显然该油样不够稳定,易发生沥青质沉淀。1.1实验原理采用固相沉淀激光探测系统(SDS系统)来测定沥青质沉淀[8-10]。图1所示为固相沉积激光探测系统示意图。当原油体系发生变化时,原油体系中的固相或沥青沉淀会使激光透光强度降低,从而影响激光能量的接收。根据此原理,可以通过激光透过原油体系的透光强度随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沥青质沉淀规律。图1固相沉积激光探测系统示意图1.2实验方法取F18井下的原油作为实验油样,使实验室恢复到地层压力条件下,测试油样的沥青质初始压力[3,11]。采取等温降压的方法,在地层压力下开始缓慢降压,记录每个对应压力下接收到的透光强度;然后通过改变温度来模拟井筒中部及井口条件,重复测量,·71·DOI:10.19406/j.cnki.cqkjxyxbzkb.2016.06.019
获得压力数据与接收到的激光强度的关系。图2所示为不同温度下地层原油透光强度与压力关系曲线。同时,在实验室模拟地层条件,对原油样品进行沥青质沉淀量实验。通过高温高压过滤器来测量不同压力下原油中的沥青质沉淀量,采用相对沉淀量来研究沥青质沉淀量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图2不同温度下地层原油透光强度与压力关系曲线1.3实验结果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压力降低,原油逐渐膨胀,黏度也在降低,而激光透过强度逐渐加大。当压力降低至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值时,原油的胶体平衡体系被打破,沥青质开始析出并沉淀,固相物质阻挡了激光通过,最终导致透光强度降低。透光强度会存在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对应的压力就是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图2中红色圆点)。随着温度降低,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增大。这说明越靠近井口,温度和压力越低,沥青质越容易发生沉淀。2相态模拟假设沥青质析出过程为常规的液-液分离过程,应用SRK(soaveredlichkong)状态方程建立气-油沥青质三相相平衡计算模型,获得沥青质沉淀压力,绘制出沥青质沉积相包络线图。该模型中,假设C50+的芳香烃组分都为沥青相,摩尔质量高于C49+的组分都被劈分为沥青相组分和非沥青相组分。拟组分i的临界温度可以通过式(1)计算:Tci=Fno-AiTno-Aci+FAiTAci(1)式中:Tci———拟组分i的临界温度,℃;Fno-Ai———拟组分i中非沥青相的摩尔分数,%;FAi———拟组分i中沥青相的摩尔分数,%;Tno-Aci———拟组分i中非沥青相的临界温度,℃;TAci———拟组分i中沥青相的临界温度,℃。拟组分i的临界压力可以由式(2)计算:1pci=(Fno-Ai)2pno-Aci+(FAi)2pAci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出伊朗Y油田沥青质沉积相包络线图(见图3)。该图可明显地区分沥青质的稳定区域和沉淀区域。当原油体系的温度压力点处于上AOP线上方区域时,原油中沥青质不会发生沉淀;当体系压力温度低于上AOP对应温度时,沥青质开始出现沉淀;当压力降至泡点线时,沥青质沉淀量达到最大。这是因为,在泡点线的原油体系中溶解气达到饱和,而轻烃组分越多越容易导致沥青质析出。当体系压力温度继续下降时,气体从液相中分离出来,部分沥青质会逆向溶于原油中,甚至会完全消失。图3伊朗Y油田沥青质沉积相包络线图3沥青质沉淀趋势分析预测确定F18井不同生产制度下的井筒温度、压力剖面,结合沥青质沉积相包络线图,分析井筒中沥青质析出初始点及析出区间。图4所示为F18井温度压力剖面与沥青质沉积包络线图。温度压力剖面线位于包络线上AOP线与下AOP线之间的部分,即为沥青质沉淀的井筒区间。剖面线与上AOP线的交点即为沥青质在井筒中的初始沉淀点,无交点即表示沥青质在井底无沉淀。剖面线与下AOP线的交点为沥青质在井筒中沉淀区间的顶部,剖面线与下AOP线无交点表明沥青质在井口也发生沉淀。图4F18井温度压力剖面与沥青质沉积包络线图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对沥青质在井筒中的沉淀初始点及沉淀区间进行分析。图5所示为F18井井筒沥青质沉积规律分析。由图5可知,随着F18井原油产量的升高,沥青质初始沉淀点逐渐向井底移动,沥青质在井筒中的沉淀区间长度先增大然后逐渐减校产量为3823bbl/d时(1bbl≈0.159m3),沥青质在井筒中的沉淀区间最长。产量低于3203bbl/d时,沥青质初始析出井深与沉淀区间长度相等,说明在井口位置也有沥青质沉淀发生。图5F18井井筒沥青质沉积规律分析4结语采用固相沉淀测试系统针对伊朗Y油?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85899
【部分图文】:
井的井筒温度剖面、压力剖面,分析不同生产参数条件下沥青质在井筒中的沉淀规律。1沥青质沉淀实验原理、方法及结果在原油沥青质沉淀测定实验开始之前,已对Y油田主力开发层系F层地面脱气原油进行SARA四组分分析。通过计算原油胶质不稳定指数来分析原油稳定性,并判断沥青质沉淀的难易程度[6-7]。分析显示,该油样的CII指数为1.924,远大于原油不稳定的CII指数上限(上限为0.900)。显然该油样不够稳定,易发生沥青质沉淀。1.1实验原理采用固相沉淀激光探测系统(SDS系统)来测定沥青质沉淀[8-10]。图1所示为固相沉积激光探测系统示意图。当原油体系发生变化时,原油体系中的固相或沥青沉淀会使激光透光强度降低,从而影响激光能量的接收。根据此原理,可以通过激光透过原油体系的透光强度随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沥青质沉淀规律。图1固相沉积激光探测系统示意图1.2实验方法取F18井下的原油作为实验油样,使实验室恢复到地层压力条件下,测试油样的沥青质初始压力[3,11]。采取等温降压的方法,在地层压力下开始缓慢降压,记录每个对应压力下接收到的透光强度;然后通过改变温度来模拟井筒中部及井口条件,重复测量,·71·DOI:10.19406/j.cnki.cqkjxyxbzkb.2016.06.019
获得压力数据与接收到的激光强度的关系。图2所示为不同温度下地层原油透光强度与压力关系曲线。同时,在实验室模拟地层条件,对原油样品进行沥青质沉淀量实验。通过高温高压过滤器来测量不同压力下原油中的沥青质沉淀量,采用相对沉淀量来研究沥青质沉淀量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图2不同温度下地层原油透光强度与压力关系曲线1.3实验结果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压力降低,原油逐渐膨胀,黏度也在降低,而激光透过强度逐渐加大。当压力降低至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值时,原油的胶体平衡体系被打破,沥青质开始析出并沉淀,固相物质阻挡了激光通过,最终导致透光强度降低。透光强度会存在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对应的压力就是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图2中红色圆点)。随着温度降低,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增大。这说明越靠近井口,温度和压力越低,沥青质越容易发生沉淀。2相态模拟假设沥青质析出过程为常规的液-液分离过程,应用SRK(soaveredlichkong)状态方程建立气-油沥青质三相相平衡计算模型,获得沥青质沉淀压力,绘制出沥青质沉积相包络线图。该模型中,假设C50+的芳香烃组分都为沥青相,摩尔质量高于C49+的组分都被劈分为沥青相组分和非沥青相组分。拟组分i的临界温度可以通过式(1)计算:Tci=Fno-AiTno-Aci+FAiTAci(1)式中:Tci———拟组分i的临界温度,℃;Fno-Ai———拟组分i中非沥青相的摩尔分数,%;FAi———拟组分i中沥青相的摩尔分数,%;Tno-Aci———拟组分i中非沥青相的临界温度,℃;TAci———拟组分i中沥青相的临界温度,℃。拟组分i的临界压力可以由式(2)计算:1pci=(Fno-Ai)2pno-Aci+(FAi)2pAci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出伊朗Y油田沥青质沉积相包络线图(见图3)。该图可明显地区分沥青质的稳定区域和沉淀区域。当原油体系的温度压力点处于上AOP线上方区域时,原油中沥青质不会发生沉淀;当体系压力温度低于上AOP对应温度时,沥青质开始出现沉淀;当压力降至泡点线时,沥青质沉淀量达到最大。这是因为,在泡点线的原油体系中溶解气达到饱和,而轻烃组分越多越容易导致沥青质析出。当体系压力温度继续下降时,气体从液相中分离出来,部分沥青质会逆向溶于原油中,甚至会完全消失。图3伊朗Y油田沥青质沉积相包络线图3沥青质沉淀趋势分析预测确定F18井不同生产制度下的井筒温度、压力剖面,结合沥青质沉积相包络线图,分析井筒中沥青质析出初始点及析出区间。图4所示为F18井温度压力剖面与沥青质沉积包络线图。温度压力剖面线位于包络线上AOP线与下AOP线之间的部分,即为沥青质沉淀的井筒区间。剖面线与上AOP线的交点即为沥青质在井筒中的初始沉淀点,无交点即表示沥青质在井底无沉淀。剖面线与下AOP线的交点为沥青质在井筒中沉淀区间的顶部,剖面线与下AOP线无交点表明沥青质在井口也发生沉淀。图4F18井温度压力剖面与沥青质沉积包络线图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对沥青质在井筒中的沉淀初始点及沉淀区间进行分析。图5所示为F18井井筒沥青质沉积规律分析。由图5可知,随着F18井原油产量的升高,沥青质初始沉淀点逐渐向井底移动,沥青质在井筒中的沉淀区间长度先增大然后逐渐减校产量为3823bbl/d时(1bbl≈0.159m3),沥青质在井筒中的沉淀区间最长。产量低于3203bbl/d时,沥青质初始析出井深与沉淀区间长度相等,说明在井口位置也有沥青质沉淀发生。图5F18井井筒沥青质沉积规律分析4结语采用固相沉淀测试系统针对伊朗Y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军;石油沥青质的化学和物理 Ⅱ沥青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J];石油沥青;1996年01期
2 张庆轩,杨国华,杨普江,王保三;石油沥青质在烃中的稳定性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年01期
3 张磊;李传;阙国和;;石油沥青质的吸附行为——Ⅰ吸附机理及研究方法[J];石油沥青;2007年05期
4 周迎梅;王继乾;张龙力;阙国和;;沥青质分散剂对沥青质的稳定及缔合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8年01期
5 刘永建;王国强;丁伟;于涛;曲广淼;;沥青质在近临界水中的催化裂解[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向敏;宫敬;;管输原油沥青质沉积机理与预测模型[J];油气储运;2010年01期
7 王继乾;李传;张龙力;李兆敏;阙国和;;双亲分子稳定辽河沥青质的作用及其机理[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年02期
8 唐文;何凤友;杜彦民;凌凤香;;原油沥青质分子结构与乳化特性的关联研究[J];当代化工;2013年02期
9 EricY.Sheu;赵明;;沥青质在有机溶剂中的聚集和动力学[J];石油沥青;1993年01期
10 王子军;石油沥青质的化学和物理 Ⅲ.沥青质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J];石油沥青;199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戈丹妮;胶质亚组分与沥青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陆阳;重质油沥青质性质与结构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5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8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