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传感器研究及井场分离器控制系统实现
本文关键词:介质传感器研究及井场分离器控制系统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原油的不断开采,地下油层压力越来越低。为了防止地下油层因压力不足导致油井不出油现象,国内目前一直采用高压注水技术来提高油层压力,致使原油含水率越来越高,增加原油开发成本。为实时掌握油中的状况,本文通过对原油分离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种油井现场的小型三相分离器系统,该控制系统具有智能化、小型化、易于迁移且能实时检测计量的特点。介质传感器是小型分离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通过对原油含水率常用测量方法的分析比较,采用了开发成本低的电容法。考虑到原油较粘稠,确定了其结构为双层平行板式,并采用了3D打印技术对其进行了绝缘处理。设计了基于CAV444集成芯片的介质传感器外围处理电路,并使用磁力搅拌器以及纯油、纯水等实验器材,对介质传感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该传感器响应灵敏度高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一致性。控制电路包括温度、压力等的数据采集处理电路,均是基于RCV420集成芯片的信号处理电路。对波纹网板的运动控制采用了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并设计了报警、JTAG调试、电磁继电器等模块。软件程序编写了基于C8051F340内部A/D转换的1路和6路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结果上传给计算机的程序。最后利用制作的简易小型分离器,对整体控制系统进行了调试,调试结果表明,该三相分离器的整体控制系统可行。
【关键词】:介质传感器 三相分离器 含水率 CAV444集成芯片 RCV420集成芯片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937;TP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10
- 1.1.1 油田原油开采现状8
- 1.1.2 原油水相含量测量技术8-10
- 1.2 国内外关于三相分离器系统的研究现状10-11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11-12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2-14
- 2 油水两相流简介14-21
- 2.1 原油水相流研究成果14-16
- 2.1.1 水平管中油水两相流研究成果15
- 2.1.2 垂直管中油水两相流研究成果15-16
- 2.1.3 倾斜管中油水两相流研究成果16
- 2.2 原油中油水流型的影响16-17
- 2.3 均质原油混合物的判别方法17-20
- 2.3.1 均质水平管道的原油判别方法17-18
- 2.3.2 垂直和倾斜管原油均质流型判别方法18-20
- 2.3.3 在实际测量中使用均质混合流型判别法20
- 2.4 本章小结20-21
- 3 介质传感器设计21-31
- 3.1 介质传感器设计原理21-22
- 3.1.1 原油水相体积含量与电容值之间的关系21-22
- 3.1.2 原油水相体积含量与介电常数的函数关系22
- 3.2 等效介电常数介绍22-26
- 3.2.1 常见等效介电常数计算模型22-24
- 3.2.2 混合物介电常数转化模型与实际应用的结合24-26
- 3.3 平行板型介质传感器设计26-30
- 3.3.1 传感器结构以及尺寸的设计27-29
- 3.3.2 介质传感器测量信号计算29-30
- 3.4 本章小结30-31
- 4 介质传感器研究31-44
- 4.1 测量低含水率的响应效果31-39
- 4.1.1 测量0-20%含水率的响应效果31-35
- 4.1.2 CAV444芯片的电容—电压处理电路35-39
- 4.2 全量程测量39-43
- 4.2.1 绝缘处理后的全量程电容验证39-41
- 4.2.2 绝缘处理后全量程的电容处理电路验证41-43
- 4.3 本章小结43-44
- 5 控制系统的实现44-50
- 5.1 硬件电路设计44-47
- 5.1.1 传感器模块电路44-45
- 5.1.2 电机控制模块电路45-46
- 5.1.3 上位机模块电路46
- 5.1.4 辅助模块电路46-47
- 5.2 软件设计47-49
- 5.2.1 介质传感器软件设计47
- 5.2.2 辅助传感器软件设计47-48
- 5.2.3 GSM软件设计48-49
- 5.3 本章小结49-50
- 6 实验调试50-55
- 6.1 硬件电路调试方法50
- 6.2 传感器软件测试50-54
- 6.2.1 试验台的实现51-52
- 6.2.2 传感器实验52-54
- 6.3 本章小结54-55
- 7 结论与展望55-58
- 7.1 结论55
- 7.2 展望55-58
- 参考文献58-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61
- 致谢61-64
- 附录A 介质传感器程序64-70
- 附录B 独立数据采集程序7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书信;玻璃钢三相分离器[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5年04期
2 房锡安;;三相分离器进出液不平衡问题的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07期
3 蔡金龙;韩永嘉;张鹏宇;郑志;;三相分离器设计及其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8期
4 李学敏;;三相分离器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年10期
5 杨利波;李强;蔡保良;李金峰;;野山联合站三相分离器的改造[J];河南化工;2011年12期
6 杨玉忠;;三相分离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3期
7 张彩虹;张蕾;李宁;姜晓波;朱东华;刘铁;;三相分离器在庆一联合站运行优化分析[J];辽宁化工;2012年04期
8 朱军;李孝英;;影响三相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5期
9 王力飞;曾红青;黄卉;;利用集成处理方式提高三相分离器处理效果[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15期
10 高燕;严海军;;三相分离器的应用与维护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子秀;周戈庆;吕雪枝;;三相分离器的现场应用效果评价[A];山东石油学会石油天然气注水及水处理技术中心站油田注水及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关克明;金昱俊;毛志高;崔建军;康文翠;李瑛;陈康林;;三相分离器技术在采油三厂的应用及效益评价[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彭红伟;;埕岛中心三号平台三相分离器安全阀火灾工况的模拟和分析[A];2013年中国海洋工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何娟;李成红;孙支林;郑玉倩;崔建军;;不稳定混合来液对HXS型三相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影响及改进[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杨春艳;吴超燕;;HBP型高效三相分离器的应用[A];山东石油学会石油天然气注水及水处理技术中心站油田注水及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郑干臣;河南油田设计院优质服务拓市场[N];中国石化报;2001年
2 赵春花;华北采二靠“简化优化”增收节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士雷;三相分离器设计及流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正德;基于三相分离器的高含硫井地面测试工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高正芳;三相分离器筒体校圆时开裂原因分析及修复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邵天永;介质传感器研究及井场分离器控制系统实现[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5 焦宾;油气水卧式三相分离器的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鞠微;卧式沉降三相分离器设计及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杨作万;提高三相分离器分离效果的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8 文成杨;多相流体的多相分离技术[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9 王超;卧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流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介质传感器研究及井场分离器控制系统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