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扫描图像的碳酸盐岩油藏孔隙分类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14 22:15
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复杂的储集空间和油气渗流特征,定量描述油藏中孔隙、裂缝、孔洞等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及连通性难度较大。提出了一种基于扫描图像判断碳酸盐岩孔隙类型方法,可定量表征孔隙参数,并对岩心样品进行自动分类。该方法首先对碳酸盐岩的岩心扫描图像进行灰度转换和提高信噪比的预处理,然后对图像进行分割,区分出孔隙区域与基质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形态学处理和特征参数计算等步骤提取出孔隙特征参数,根据特征参数建立特征向量,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CT图像中的孔隙、孔洞和裂缝进行自动识别并分类。在对岩心所有截面孔隙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岩心孔隙类型的分类指数。T油田M油藏和F油藏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精度较高,有效确定了油藏中占主导地位的孔隙类型,对油田有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岩心CT扫描方式
图像中边缘点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图像中周围像素灰度有阶跃变化或屋顶变化的那些像素点,即灰度值导数值最大或者极大值的位置处,图像属性中的显著变化通常反映了属性的重要意义和特征,利用图像的边缘检测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处理,对关键区域的边缘进行识别,进而了解岩心中的重要特征。孔隙区域边缘提取算法可以用来验证基质区域为生长点的种子生长算法的分割效果。本文针对低精度CT图像和局部含噪的CT图像的边缘检测使用Canny算子,不但对图像噪声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而且对图像不同方向上的边缘检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图3显示了通过孔隙区域边缘提取算法分离出的孔隙区域与基质区域。其中,图3a是基于裂缝型CT扫描图像分离出的孔隙区域与基质区域;图3b是基于孔洞型CT扫描图像分离出的孔隙区域与基质区域。可发现无论裂缝还是孔洞,Canny算子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原图中的主要裂缝和明显孔洞的边缘均得到准确的识别。边缘检测算法是对图像分割的再次验证,也是后续图像孔隙参数提取的重要依据。
以最大内切圆半径和方向为例说明特征参数的提取过程。最大内切圆半径是孔隙评价中的重要参数,通过欧氏距离图获得孔隙区域中不同位置处的内切圆半径数值,取孔隙区域中的最大值作为最大内切圆半径,本文通过对二值图像的背景色区域进行欧式距离图的转化,选取其中的最大值为最大内切圆半径,如图4c所示。图4 形态学图像、欧式距离和方位角玫瑰花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J]. 康志江,李阳,计秉玉,张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02)
[2]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 赫俊民,王小垚,孙建芳,孙小童,史今雄,曹东升,曾联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5)
[3]基于全直径岩心CT扫描技术的三元复合驱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王鑫元,沈忠山,张东,胡硕,张波,张晓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2)
[4]沉积相耦合岩石物理类型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建模方法[J]. 王鸣川,段太忠,杜秀娟,廉培庆,李艳华,张文彪.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2)
[5]基于分形理论探究碳酸盐岩CT图像二值化最佳阈值[J]. 吴国铭,李熙喆,高树生,刘华勋,吴国铨,安为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05)
[6]核磁共振技术定量表征致密砂岩气储层孔隙结构——以临清坳陷东部石炭系—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为例[J]. 房涛,张立宽,刘乃贵,张立强,王为民,于岚,李超,雷裕红. 石油学报. 2017(08)
[7]基于压汞资料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以扎纳若尔油田KT-Ⅰ和KT-Ⅱ含油层系灰岩储层为例[J]. 程媛,张冲,陈雨龙,朱林奇,郭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7(03)
[8]基于“二次震控”的三维油藏建模新方法[J]. 谭学群,廉培庆,张俊法,王鸣川,李艳华,杜秀娟,王桐. 石油学报. 2016(12)
[9]基于微焦X-CT的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精细表征[J]. 赵新伟,许红. 特种油气藏. 2016(01)
[10]塔河地区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特征与开发实践[J]. 鲁新便,胡文革,汪彦,李新华,李涛,吕艳萍,何新明,杨德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3)
博士论文
[1]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聚类及文本分类研究[D]. 平源.北京邮电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17101
【文章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岩心CT扫描方式
图像中边缘点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图像中周围像素灰度有阶跃变化或屋顶变化的那些像素点,即灰度值导数值最大或者极大值的位置处,图像属性中的显著变化通常反映了属性的重要意义和特征,利用图像的边缘检测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处理,对关键区域的边缘进行识别,进而了解岩心中的重要特征。孔隙区域边缘提取算法可以用来验证基质区域为生长点的种子生长算法的分割效果。本文针对低精度CT图像和局部含噪的CT图像的边缘检测使用Canny算子,不但对图像噪声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而且对图像不同方向上的边缘检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图3显示了通过孔隙区域边缘提取算法分离出的孔隙区域与基质区域。其中,图3a是基于裂缝型CT扫描图像分离出的孔隙区域与基质区域;图3b是基于孔洞型CT扫描图像分离出的孔隙区域与基质区域。可发现无论裂缝还是孔洞,Canny算子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原图中的主要裂缝和明显孔洞的边缘均得到准确的识别。边缘检测算法是对图像分割的再次验证,也是后续图像孔隙参数提取的重要依据。
以最大内切圆半径和方向为例说明特征参数的提取过程。最大内切圆半径是孔隙评价中的重要参数,通过欧氏距离图获得孔隙区域中不同位置处的内切圆半径数值,取孔隙区域中的最大值作为最大内切圆半径,本文通过对二值图像的背景色区域进行欧式距离图的转化,选取其中的最大值为最大内切圆半径,如图4c所示。图4 形态学图像、欧式距离和方位角玫瑰花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J]. 康志江,李阳,计秉玉,张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02)
[2]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 赫俊民,王小垚,孙建芳,孙小童,史今雄,曹东升,曾联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5)
[3]基于全直径岩心CT扫描技术的三元复合驱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王鑫元,沈忠山,张东,胡硕,张波,张晓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2)
[4]沉积相耦合岩石物理类型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建模方法[J]. 王鸣川,段太忠,杜秀娟,廉培庆,李艳华,张文彪.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2)
[5]基于分形理论探究碳酸盐岩CT图像二值化最佳阈值[J]. 吴国铭,李熙喆,高树生,刘华勋,吴国铨,安为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05)
[6]核磁共振技术定量表征致密砂岩气储层孔隙结构——以临清坳陷东部石炭系—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为例[J]. 房涛,张立宽,刘乃贵,张立强,王为民,于岚,李超,雷裕红. 石油学报. 2017(08)
[7]基于压汞资料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以扎纳若尔油田KT-Ⅰ和KT-Ⅱ含油层系灰岩储层为例[J]. 程媛,张冲,陈雨龙,朱林奇,郭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7(03)
[8]基于“二次震控”的三维油藏建模新方法[J]. 谭学群,廉培庆,张俊法,王鸣川,李艳华,杜秀娟,王桐. 石油学报. 2016(12)
[9]基于微焦X-CT的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精细表征[J]. 赵新伟,许红. 特种油气藏. 2016(01)
[10]塔河地区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特征与开发实践[J]. 鲁新便,胡文革,汪彦,李新华,李涛,吕艳萍,何新明,杨德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3)
博士论文
[1]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聚类及文本分类研究[D]. 平源.北京邮电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17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1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