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突破前后注聚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0 03:23
在油藏尺度上,聚合物可以通过提高驱替相的黏度进而将驱替相波及效率大幅度增加。无论是水驱还是聚驱原油,微观波及范围的大小决定了宏观的驱油效果,注入时机就是影响波及效果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以水驱突破时刻为注聚时机的分界点,采用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不同注入时刻对非均质模型原油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影响,对比分析最佳注入时机。结果表明:水驱突破前转注聚可以使采收率达到50.26%,直接注聚的采收率为40.01%,水驱突破后转注聚的采收率为35.18%。而且水驱突破前转注聚中,残余油分布以油水混合状和孤滴状为主,其次是斑块状和网络状。这表明突破前转聚效果最好,为最佳的聚合物注入时机。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2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微观可视化实验系统
微观实验系统装置流程
铸体薄片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上稠油油藏早期注聚产液指数变化规律[J]. 未志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3)
[2]海上稠油油藏早期注聚最佳时机的确定[J]. 张凤久.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3)
[3]非均质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吸液剖面变化规律[J]. 未志杰,康晓东,何春百,张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8)
[4]平面非均质性对渤海B油田注聚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J]. 张玮,张宁,王成胜,朱洪庆,陈士佳,阚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0)
[5]海上厚油层注聚时机对波及效率及前缘的影响研究[J]. 王智林,杨胜来,雷浩,孟展,王璐,李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02)
[6]不同注聚时机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J]. 沈非,程林松,黄世军,范晶,李权.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7)
[7]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J]. 谢晓庆,冯国智,刘立伟,李宜强,易任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1)
[8]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综合研究与实践[J]. 缪飞飞,刘小鸿,张宏友,耿娜,张言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9]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以渤海SZ油田为例[J]. 胡治华,杨庆红,申春生,刘宗宾,刘英宪,张俊. 断块油气田. 2013(06)
[10]渤海油田早期聚合物驱注入能力综合研究[J]. 靳宝光,姜汉桥,张贤松,郑伟,杨菁.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09)
本文编号:2927116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2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微观可视化实验系统
微观实验系统装置流程
铸体薄片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上稠油油藏早期注聚产液指数变化规律[J]. 未志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3)
[2]海上稠油油藏早期注聚最佳时机的确定[J]. 张凤久.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3)
[3]非均质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吸液剖面变化规律[J]. 未志杰,康晓东,何春百,张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8)
[4]平面非均质性对渤海B油田注聚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J]. 张玮,张宁,王成胜,朱洪庆,陈士佳,阚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0)
[5]海上厚油层注聚时机对波及效率及前缘的影响研究[J]. 王智林,杨胜来,雷浩,孟展,王璐,李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02)
[6]不同注聚时机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J]. 沈非,程林松,黄世军,范晶,李权.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7)
[7]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J]. 谢晓庆,冯国智,刘立伟,李宜强,易任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1)
[8]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综合研究与实践[J]. 缪飞飞,刘小鸿,张宏友,耿娜,张言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9]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以渤海SZ油田为例[J]. 胡治华,杨庆红,申春生,刘宗宾,刘英宪,张俊. 断块油气田. 2013(06)
[10]渤海油田早期聚合物驱注入能力综合研究[J]. 靳宝光,姜汉桥,张贤松,郑伟,杨菁.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09)
本文编号:2927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2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