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相控早期高频暴露岩溶特征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0-12-29 12:22
文章介绍了一类准同生期云化叠合早期暴露岩溶成因的深层—超深层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基于区内露头与钻井资料,开展了岩石学、储层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泥亮晶颗粒灰岩的向上变粗型和亮晶颗粒云岩—中晶云岩—细粉晶藻云岩的向上变细型两类向上变浅序列。两类序列早期高频暴露岩溶具有如下特征:①旋回顶部存在暴露不整合面,并见下一旋回初始海泛沉积物充填于先期岩溶系统和向微地貌高地超覆现象。②旋回上部的多孔基岩受优势岩溶通道切割形成近原地角砾。③部分旋回顶部发育斑块状岩溶系统,其内为陆源黏土、粉屑和少量角砾充填。④少数旋回内部发育岩溶洞穴角砾岩,角砾间多为碳酸盐岩渗流粉砂充填。⑤暴露面之下稳定碳、氧同位素存在一定负偏现象。进一步开展储层物性分析发现,岩溶作用强度较强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旋回的下部,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基岩保留的粒间孔经过云化与溶扩而形成的小型孔洞;岩溶作用强度较弱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旋回的中上部,储层储集空间为基岩保留的粒间孔经过云化与溶扩而形成的小型孔洞;岩溶作用强度适中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旋回的中部,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洞穴垮塌角砾...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勘探.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何家梁剖面栖霞组内部发育多期高频旋回,在旋回的顶部发育风化层。风化层的光面上呈纹层状,颜色呈褐色,并有大量铁质残积物充填在纹层之间。风化层厚度约为2~3cm,向下逐渐过渡为半风化层,颜色呈浅褐色,铁质残积物含量减少,厚度约为2~5cm。半风化层之下为基岩部分,可见溶洞等岩溶组构(图3a、b)。顶部的纹层状结构与钙结壳[45]和泉华[46]的特征也存在相似性。无论是风化层、钙结壳还是泉华,均表明栖霞组内幕存在高频暴露。2.1.3 斑块状岩溶系统
在何家梁剖面栖一段上部白云岩中,溶蚀孔洞下部为具溶蚀边的白云石粉屑充填(图4a、b),上部则被中粗晶白云石或方解石胶结(图4a)或未充填(图4b),形成示顶底构造。图4 研究区栖霞组示顶底构造与角砾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超深层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意义[J]. 杨海军,陈永权,田军,杜金虎,朱永峰,李洪辉,潘文庆,杨鹏飞,李勇,安海亭. 中国石油勘探. 2020(02)
[2]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进展及油气勘探意义[J]. 沈安江,陈娅娜,蒙绍兴,郑剑锋,乔占峰,倪新锋,张建勇,吴兴宁.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3]高产水平井的突破与四川盆地深层常规气藏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J]. 张本健,方进,尹宏,杨华,杨迅,王宇峰,裴森奇,胡欣,李荣容,孙志昀,王强,尹瀚翔. 天然气工业. 2019(12)
[4]陆地热泉钙华研究进展与展望[J]. 文华国,罗连超,罗晓彤,游雅贤,杜磊. 沉积学报. 2019(06)
[5]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热液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 杨雨然,张亚,谢忱,陈聪,张晓丽,陈双玲,高兆龙. 岩性油气藏. 2019(06)
[6]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广元—巴中拉张槽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张玺华,陈聪,黄婕,文龙,谢忱,徐诗薇,高兆龙.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4)
[7]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分布预测[J]. 何治亮,云露,尤东华,彭守涛,张宏,王康宁,钱一雄,焦存礼,张继标. 地学前缘. 2019(01)
[8]Permian integrative stratigraphy and timescale of China[J]. Shuzhong SHEN,Hua ZHANG,Yichun ZHANG,Dongxun YUAN,Bo CHEN,Weihong HE,Lin MU,Wei LIN,Wenqian WANG,Jun CHEN,Qiong WU,Changqun CAO,Yue WANG,Xiangdong WANG.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9(01)
[9]川西北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白晓亮,杨跃明,杨雨,文龙,罗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10]沉积岩中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的改造研究进展[J]. 陈启林,黄成刚. 地球科学进展. 2018(11)
博士论文
[1]海相碳酸盐岩早成岩期岩溶及其储层特征研究[D]. 肖笛.西南石油大学 2017
[2]多旋回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模型[D]. 谭秀成.成都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5630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勘探.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何家梁剖面栖霞组内部发育多期高频旋回,在旋回的顶部发育风化层。风化层的光面上呈纹层状,颜色呈褐色,并有大量铁质残积物充填在纹层之间。风化层厚度约为2~3cm,向下逐渐过渡为半风化层,颜色呈浅褐色,铁质残积物含量减少,厚度约为2~5cm。半风化层之下为基岩部分,可见溶洞等岩溶组构(图3a、b)。顶部的纹层状结构与钙结壳[45]和泉华[46]的特征也存在相似性。无论是风化层、钙结壳还是泉华,均表明栖霞组内幕存在高频暴露。2.1.3 斑块状岩溶系统
在何家梁剖面栖一段上部白云岩中,溶蚀孔洞下部为具溶蚀边的白云石粉屑充填(图4a、b),上部则被中粗晶白云石或方解石胶结(图4a)或未充填(图4b),形成示顶底构造。图4 研究区栖霞组示顶底构造与角砾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超深层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意义[J]. 杨海军,陈永权,田军,杜金虎,朱永峰,李洪辉,潘文庆,杨鹏飞,李勇,安海亭. 中国石油勘探. 2020(02)
[2]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进展及油气勘探意义[J]. 沈安江,陈娅娜,蒙绍兴,郑剑锋,乔占峰,倪新锋,张建勇,吴兴宁.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3]高产水平井的突破与四川盆地深层常规气藏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J]. 张本健,方进,尹宏,杨华,杨迅,王宇峰,裴森奇,胡欣,李荣容,孙志昀,王强,尹瀚翔. 天然气工业. 2019(12)
[4]陆地热泉钙华研究进展与展望[J]. 文华国,罗连超,罗晓彤,游雅贤,杜磊. 沉积学报. 2019(06)
[5]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热液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 杨雨然,张亚,谢忱,陈聪,张晓丽,陈双玲,高兆龙. 岩性油气藏. 2019(06)
[6]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广元—巴中拉张槽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张玺华,陈聪,黄婕,文龙,谢忱,徐诗薇,高兆龙.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4)
[7]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分布预测[J]. 何治亮,云露,尤东华,彭守涛,张宏,王康宁,钱一雄,焦存礼,张继标. 地学前缘. 2019(01)
[8]Permian integrative stratigraphy and timescale of China[J]. Shuzhong SHEN,Hua ZHANG,Yichun ZHANG,Dongxun YUAN,Bo CHEN,Weihong HE,Lin MU,Wei LIN,Wenqian WANG,Jun CHEN,Qiong WU,Changqun CAO,Yue WANG,Xiangdong WANG.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9(01)
[9]川西北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白晓亮,杨跃明,杨雨,文龙,罗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10]沉积岩中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的改造研究进展[J]. 陈启林,黄成刚. 地球科学进展. 2018(11)
博士论文
[1]海相碳酸盐岩早成岩期岩溶及其储层特征研究[D]. 肖笛.西南石油大学 2017
[2]多旋回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模型[D]. 谭秀成.成都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5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4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