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发布时间:2020-12-29 14:07
为搞清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典型致密储层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综合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和二维地震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致密储层发育由走滑断层—破碎带—小尺度裂缝组成的复杂断裂系统,它们共同作用影响地下储层的非均质性、渗流能力,从而对油气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今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内的天然裂缝研究应将断层、破碎带和天然小尺度裂缝当成一个系统来分析,仅研究天然小尺度裂缝对客观认识超低渗储层显然是不全面的。
【文章来源】:物探与化探. 2020年02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图
与断层伴生的断层破碎带内岩石被众多的裂缝切割而碎裂成小块,裂缝密度大,裂缝异常发育,裂缝条数难以统计;而且破碎带不受岩性界面控制,与断层一样穿层发育[33]。合水地区长63水平井在钻井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钻井液漏失现象,其中部分井区漏失严重,漏失段为低电阻率、高时差特征的断层破碎带(图3a)。相对于直井而言,水平井更易钻遇破碎带。统计表明,区内258口水平中有116口井水平段钻遇了破碎带;在观察岩心的50口直井中仅有3口井、4段取到了破碎带岩心(图3b )。研究区发现的破碎带岩心与在其他地区的典型裂缝性油气藏中发现的破碎带岩心特征是一致的。图3 断层破碎带特征及其在水平井开发区的平面分布
断层破碎带特征及其在水平井开发区的平面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南部正宁地区长6致密储集层裂缝识别[J]. 刘义,谢润成,巫崇雨,魏笑,张运周.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02)
[2]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中段剪裂缝方向分析[J]. 马珊,林伟,王清晨,徐辉,王香增,张丽霞,姜呈馥. 科学通报. 2016(27)
[3]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1储层构造裂缝分布预测[J]. 王金月,鞠玮,申建,孙维凤. 地质与勘探. 2016(05)
[4]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注水压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王窑区为例[J]. 赵向原,曾联波,靳宝光,焦军,李培海,张阳禹,陈敏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5)
[5]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黄陵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探讨[J]. 张晓磊,刘鑫,陈振波,梁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9)
[6]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合水地区长6、长7、长8储层裂缝差异性及开发意义[J]. 赵向原,曾联波,王晓东,王菲,张阳禹,焦军,翁剑桥. 地质科学. 2015(01)
[7]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储层裂缝系统研究及意义[J]. 吴小斌,陈引弟,高浩,王晶,石小磊,刘修刚. 新疆地质. 2014(04)
[8]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天然裂缝有效性分析[J]. 赵振峰,陈存慧,樊凤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4 (06)
[9]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产油量的影响[J]. 刘行军,杨双定,谢刚,刘克波,李兴文,王哲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06)
[10]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9段裂缝分布定量评价[J]. 王勃力,周文,邓虎成,刘岩,雷涛. 新疆石油地质. 2013(06)
本文编号:2945770
【文章来源】:物探与化探. 2020年02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图
与断层伴生的断层破碎带内岩石被众多的裂缝切割而碎裂成小块,裂缝密度大,裂缝异常发育,裂缝条数难以统计;而且破碎带不受岩性界面控制,与断层一样穿层发育[33]。合水地区长63水平井在钻井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钻井液漏失现象,其中部分井区漏失严重,漏失段为低电阻率、高时差特征的断层破碎带(图3a)。相对于直井而言,水平井更易钻遇破碎带。统计表明,区内258口水平中有116口井水平段钻遇了破碎带;在观察岩心的50口直井中仅有3口井、4段取到了破碎带岩心(图3b )。研究区发现的破碎带岩心与在其他地区的典型裂缝性油气藏中发现的破碎带岩心特征是一致的。图3 断层破碎带特征及其在水平井开发区的平面分布
断层破碎带特征及其在水平井开发区的平面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南部正宁地区长6致密储集层裂缝识别[J]. 刘义,谢润成,巫崇雨,魏笑,张运周.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02)
[2]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中段剪裂缝方向分析[J]. 马珊,林伟,王清晨,徐辉,王香增,张丽霞,姜呈馥. 科学通报. 2016(27)
[3]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1储层构造裂缝分布预测[J]. 王金月,鞠玮,申建,孙维凤. 地质与勘探. 2016(05)
[4]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注水压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王窑区为例[J]. 赵向原,曾联波,靳宝光,焦军,李培海,张阳禹,陈敏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5)
[5]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黄陵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探讨[J]. 张晓磊,刘鑫,陈振波,梁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9)
[6]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合水地区长6、长7、长8储层裂缝差异性及开发意义[J]. 赵向原,曾联波,王晓东,王菲,张阳禹,焦军,翁剑桥. 地质科学. 2015(01)
[7]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储层裂缝系统研究及意义[J]. 吴小斌,陈引弟,高浩,王晶,石小磊,刘修刚. 新疆地质. 2014(04)
[8]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天然裂缝有效性分析[J]. 赵振峰,陈存慧,樊凤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4 (06)
[9]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产油量的影响[J]. 刘行军,杨双定,谢刚,刘克波,李兴文,王哲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06)
[10]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9段裂缝分布定量评价[J]. 王勃力,周文,邓虎成,刘岩,雷涛. 新疆石油地质. 2013(06)
本文编号:2945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4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