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盆地原形分析与后期改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14:30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东段地区(以下简称为柴东地区)是研究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热点所在,在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研究的工作中是工作的重点,在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的课题中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随着这几年对柴东地区勘探进程的深入,我们发现柴东地区的石炭系地层存在十分有利的一套生烃层系。对于柴东地区石炭系地层原型盆地的复原工作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即(1)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大地构造演化阶段认识仍然不够明朗;(2)对石炭纪的古大地构造环境做出的判定结论仍然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探究:(3)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石炭系后期构造改造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化,主要分析其对于石炭系构造变形(包括圈闭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地层剥蚀的影响。本文将通过野外露头观察结合前人资料,对不整合对应的柴东盆地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进行逐一的分析:在得出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沉积岩性岩相特征后,结合地化方面的相关资料,对石炭纪时期的大地构造环境进行重新的判断与认识;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和原型盆地恢复技术,在得出盆地变形特征及构造样式,分析出石炭纪时期柴达木盆地东部不同区域的盆地类型的基础上,推测和分析出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纪的盆地原形;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石炭纪之后不...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柴达木陆块基底岩性:斜长角闪岩
-欧龙布洛克南坡(Ar-Pt1-2)与Pt3不整合远景照片
-欧龙布洛克南坡(Ar-Pt1-2)与Pt3不整合照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演化[J]. 杜忠明,樊龙刚,武国利,魏红红,孟庆任.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2)
[2]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晚古生代盆地构造环境: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J]. 孙娇鹏,陈世悦,刘成林,马寅生,尹成明,彭渊,邵鹏程,马帅,刘金. 地学前缘. 2016(05)
[3]柴达木盆地欧龙布鲁克地区构造演化研究[J]. 代昆,刘成林,肖敦清,马寅生,彭渊,张瑄,郑策,张艳芳,孙娇鹏. 地学前缘. 2016(05)
[4]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石炭世构造环境及物源——以石浅1井为例[J]. 孙娇鹏,尹成明,陈世悦,庄毓凯,汪峰,邵鹏程,马帅,刘金. 地质通报. 2016(Z1)
[5]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奥陶世陆-弧碰撞及弧后前陆盆地——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J]. 孙娇鹏,陈世悦,马寅生,彭渊,邵鹏程,马帅,代昆,郑策. 地质学报. 2016(01)
[6]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克鲁克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分析[J]. 仰云峰,饶丹,付小东,申宝剑,许锦. 石油实验地质. 2014(06)
[7]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系生烃潜力及其地质意义[J]. 张明峰,妥进才,张小军,邱军利,吴陈君,郭力军,嵇文涛. 现代地质. 2012(04)
[8]全球沉积盆地动态分类方法:从原型盆地及其叠加发展过程讨论[J]. 温志新,童晓光,张光亚,王兆明,宋成鹏. 地学前缘. 2012(01)
[9]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J]. 陈宣华,Michael W.MCRIVETTE,李丽,尹安,蒋荣宝,万景林,李会军. 地质通报. 2011(11)
[10]柴达木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烃源岩评价[J]. 杨超,陈清华,王冠民,廖黔渝,庞小军,马婷婷. 石油学报. 2010(06)
本文编号:2945799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柴达木陆块基底岩性:斜长角闪岩
-欧龙布洛克南坡(Ar-Pt1-2)与Pt3不整合远景照片
-欧龙布洛克南坡(Ar-Pt1-2)与Pt3不整合照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演化[J]. 杜忠明,樊龙刚,武国利,魏红红,孟庆任.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2)
[2]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晚古生代盆地构造环境: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J]. 孙娇鹏,陈世悦,刘成林,马寅生,尹成明,彭渊,邵鹏程,马帅,刘金. 地学前缘. 2016(05)
[3]柴达木盆地欧龙布鲁克地区构造演化研究[J]. 代昆,刘成林,肖敦清,马寅生,彭渊,张瑄,郑策,张艳芳,孙娇鹏. 地学前缘. 2016(05)
[4]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石炭世构造环境及物源——以石浅1井为例[J]. 孙娇鹏,尹成明,陈世悦,庄毓凯,汪峰,邵鹏程,马帅,刘金. 地质通报. 2016(Z1)
[5]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奥陶世陆-弧碰撞及弧后前陆盆地——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J]. 孙娇鹏,陈世悦,马寅生,彭渊,邵鹏程,马帅,代昆,郑策. 地质学报. 2016(01)
[6]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克鲁克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分析[J]. 仰云峰,饶丹,付小东,申宝剑,许锦. 石油实验地质. 2014(06)
[7]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系生烃潜力及其地质意义[J]. 张明峰,妥进才,张小军,邱军利,吴陈君,郭力军,嵇文涛. 现代地质. 2012(04)
[8]全球沉积盆地动态分类方法:从原型盆地及其叠加发展过程讨论[J]. 温志新,童晓光,张光亚,王兆明,宋成鹏. 地学前缘. 2012(01)
[9]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J]. 陈宣华,Michael W.MCRIVETTE,李丽,尹安,蒋荣宝,万景林,李会军. 地质通报. 2011(11)
[10]柴达木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烃源岩评价[J]. 杨超,陈清华,王冠民,廖黔渝,庞小军,马婷婷. 石油学报. 2010(06)
本文编号:2945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4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