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高磨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古油藏充注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0 02:09
本文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和震旦系(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的储层沥青,寒武系筇竹寺组、震旦系(埃迪卡拉系)灯影组及陡山沱组的烃源岩及龙王庙组的天然气样品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分析,采用色谱、色谱-质谱(GC-MS)等分析手段,通过沥青-沥青、沥青-天然气及沥青-烃源岩的对比研究,划分储层沥青的族群,判断古油藏的来源,并对高石梯-磨溪地区古油藏的充注途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石梯-磨溪地区各层位的储层沥青样品整体成熟度较高,样品间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饱和烃气相色谱图基线较为平稳,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nC14nC33,三环萜烷具有C23三环萜烷的丰度优势,C27-C28-C29规则甾烷系列呈现“L”字型分布形式,在规则甾烷相对含量三角图上明显聚为一类,储层沥青各馏分稳定碳同位素值大于-30‰。通过沥青-沥青及沥青-源岩对比研究认为,高石梯-磨溪地区的龙王庙组、灯影组四段、灯影组二段储层沥青属于同一族群,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筇...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项目来源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6 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第2章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2.1 原油族群划分与油气源对比研究进展
2.2 油气运移方向和充注途径示踪研究现状
2.3 储层沥青的相关研究现状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
3.1 研究区概况
3.2 区域构造及演化特征
3.3 区域地层发育情况
3.4 生、储、盖层特征
3.4.1 烃源岩特征
3.4.2 储盖层特征
第4章 样品采集和实验方法
4.1 样品采集
4.2 实验条件及方法
4.2.1 实验前的预处理
4.2.2 实验条件及实验方法
第5章 储层沥青特征及沥青-沥青对比
5.1 样品概述
5.2 储层沥青抽提物族组成特征
5.3 饱和烃馏分的组成特征
5.3.1 正构烷烃系列
5.3.2 植烷系列
5.3.3 三环萜烷和藿烷
5.3.4 甾烷系列
5.4 芳烃馏分的组成特征
5.4.1 三芳甾烷系列
5.4.2 甲基三芳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系列
5.5 馏分碳同位素特征
5.6 储层沥青的族群划分
第6章 储层沥青与烃源岩对比
6.1 高石梯-磨溪地区有效烃源岩的选取
6.2 饱和烃馏分系列对比
6.2.1 植烷系列对比
6.2.2 萜烷系列对比
6.2.3 甾烷系列对比
6.3 芳烃馏分系列对比
6.3.1 三芳甾烷系列
6.3.2 甲基三芳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系列
6.4 稳定同位素组成对比
6.5 储层沥青-烃源岩对比结果
第7章 储层沥青和天然气对比及古油藏的充注示踪研究
7.1 储层沥青与天然气的对比
7.1.1 研究区天然气样品概述
7.1.2 研究区天然气的组成特征
7.1.3 储层沥青与天然气对比
7.2 储层沥青的成熟度厘定
7.2.1 饱和烃组分的成熟度参数
7.2.2 沥青反射率及芳烃组分的成熟度参数
7.3 古油藏的充注途径研究
7.3.1 选取合适的分子示踪参数
7.3.2 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古油藏充注途径示踪
7.3.3 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古油藏充注途径示踪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46769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项目来源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6 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第2章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2.1 原油族群划分与油气源对比研究进展
2.2 油气运移方向和充注途径示踪研究现状
2.3 储层沥青的相关研究现状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
3.1 研究区概况
3.2 区域构造及演化特征
3.3 区域地层发育情况
3.4 生、储、盖层特征
3.4.1 烃源岩特征
3.4.2 储盖层特征
第4章 样品采集和实验方法
4.1 样品采集
4.2 实验条件及方法
4.2.1 实验前的预处理
4.2.2 实验条件及实验方法
第5章 储层沥青特征及沥青-沥青对比
5.1 样品概述
5.2 储层沥青抽提物族组成特征
5.3 饱和烃馏分的组成特征
5.3.1 正构烷烃系列
5.3.2 植烷系列
5.3.3 三环萜烷和藿烷
5.3.4 甾烷系列
5.4 芳烃馏分的组成特征
5.4.1 三芳甾烷系列
5.4.2 甲基三芳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系列
5.5 馏分碳同位素特征
5.6 储层沥青的族群划分
第6章 储层沥青与烃源岩对比
6.1 高石梯-磨溪地区有效烃源岩的选取
6.2 饱和烃馏分系列对比
6.2.1 植烷系列对比
6.2.2 萜烷系列对比
6.2.3 甾烷系列对比
6.3 芳烃馏分系列对比
6.3.1 三芳甾烷系列
6.3.2 甲基三芳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系列
6.4 稳定同位素组成对比
6.5 储层沥青-烃源岩对比结果
第7章 储层沥青和天然气对比及古油藏的充注示踪研究
7.1 储层沥青与天然气的对比
7.1.1 研究区天然气样品概述
7.1.2 研究区天然气的组成特征
7.1.3 储层沥青与天然气对比
7.2 储层沥青的成熟度厘定
7.2.1 饱和烃组分的成熟度参数
7.2.2 沥青反射率及芳烃组分的成熟度参数
7.3 古油藏的充注途径研究
7.3.1 选取合适的分子示踪参数
7.3.2 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古油藏充注途径示踪
7.3.3 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古油藏充注途径示踪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46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4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