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汤原断陷古近系剥蚀量恢复及原型盆地构造格局

发布时间:2020-12-31 04:16
  汤原断陷构造复杂,后期改造强烈,原型盆地认识不清,导致原始沉积沉降中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展。本文从剥蚀量计算入手,分别采用镜质体反射率(R_o)法和地层趋势法,对宝泉岭组、达连河组及新安村组的地层剥蚀量进行计算,结合地震及构造特征,并利用地质建模技术恢复了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形态,通过计算恢复认为:新安村组时期,原始厚度最厚发育在东部边界断裂下降盘,沉积沉降中心被断陷中部低凸起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此时期沉积沉降中心位于断陷东部边界断裂中段;达连河组时期,早期的两个沉积沉降中心逐渐合并为一个,断陷西部、南部出现规模较小的沉降带,最厚处依然位于东部断裂带下降盘,而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至东部边界断裂北段;宝泉岭组时期,早期的两个沉积沉降中心完全合并为一个,断陷西部的沉降带规模扩大,形成一东一西的两个主要沉积沉降中心,沉积沉降中心由一个变为两个。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原型盆地格局形态及不同时期沉积沉降中心分布及迁移过程。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年02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汤原断陷古近系剥蚀量恢复及原型盆地构造格局


汤原断陷Ro演化标准线

计算图,汤原,计算图,情况


图3为以宝泉岭组hu2井为例计算剥蚀量图。图3中已知hu2井宝泉岭组现今埋深为322.5 m(即H0= 322.5 m),将H0带入式(1)中的H进行计算,得到未遭受剥蚀的情况下322.5 m埋深对应Ro值为0.22%,将0.22%带入式(2)计算得到H1为-672.2 m,则hu2井剥蚀量D1为D 1 =H0-H1=322.5-(- 672.2)=994.7 m。

计算图,汤原,计算图,厚度


图5中已知tangcan2井达连河组现今埋深为1 150 m(即H0= 1 150 m),将H0带入(3)计算,得到未遭受剥蚀的情况下1 150 m埋深对应Ro值为0.475%,将0.475%带入(4)计算得到H1为913.6 m,tangcan2井剥蚀量用D1表示:图5 汤原断陷达连河组tangcan2井剥蚀量计算图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汤原断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J]. 张永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06)
[2]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分析[J]. 余海波,漆家福,杨宪彰,孙统,刘骐峣,曹淑娟.  新疆石油地质. 2016(06)
[3]四川盆地加里东期剥蚀量恢复[J]. 袁玉松,孙冬胜,李双建,林娟华.  地质科学. 2013(03)
[4]渤海海域古近系—新近系不整合剥蚀量恢复研究[J]. 李儒峰,张刚雄,阮小飞.  地质论评. 2012(03)
[5]叠合盆地同层多期剥蚀量恢复研究及应用[J]. 张小兵,吕海涛,何建军,赵锡奎,李坤.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05)
[6]汤原断陷古近系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 刘招君,孙平昌,杜江峰,方石,陈永成,贾建亮,孟庆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01)
[7]中国南方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分析[J]. 周小进,杨帆.  石油实验地质. 2007(05)
[8]波动分析约束下的原型盆地剥蚀量恢复——以惠民凹陷为例[J]. 姜素华,许新明,康恒茂,高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9]应用地震地层综合法计算叠合盆地剥蚀厚度——以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为例[J]. 张小兵,张哨楠,赵锡奎,何建军,李坤,代寒松,陈杨.  新疆石油地质. 2007(03)
[10]黑龙江东部汤原断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J]. 杨建国,刘俊来,吴河勇,刘纯高.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7(01)

博士论文
[1]济阳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与油气成藏条件分析[D]. 刘朝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2]济阳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的恢复[D]. 肖焕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本文编号:2948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48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a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