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压力与煤体结构耦合机理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01 07:14
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多遭受剧烈的后期改造,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大部分煤层气资源埋深较深,使得勘探开发难度增大。煤层含气性作为计算煤层气资源量的关键参数,对含气性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至关重要。基于全国41个主要煤层气区块/矿区的地质资料,选取煤阶和地层压力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型煤体结构产生韧性变形,地层压力释放,割理缝宽度减小,煤体重新压实,导致压力梯度高,含气量最高;型煤体结构产生脆性变形,地层压力释放,割理裂缝发育地层压力梯度低,含气量最小;②地层压力与含气量基本是正相关关系,地层异常高压区对含气量有正向贡献,异常低压区不利于气体保存,正常压力区含气量高低不一;③压力梯度与煤体结构可通过构造变形为纽带,产生耦合关系,影响储层含气性。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 2020年S2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煤阶地层压力梯度与Ro,max关系
图1 不同煤阶地层压力梯度与Ro,max关系基于以上分析认为:(1)我国煤储层普遍具有常压、低压特征,同一区块储层压力梯度分布范围较广,地层压力与含气量为正相关关系。(2)异常压力的存在能对含气性起主控作用:异常高压区一般对应着Ⅲ类煤体结构,含气量和饱和程度均较高,其成因机理与煤岩围岩顺层滑脱,形成强烈的揉皱变形,但地层压力并未释放,形成自封闭型气藏相关;异常低压区含气量一般较低,含气饱和程度也较低,其成因机理为构造抬升剥蚀导致气体散失。(3)正常压力状态下,地层压力梯度不能作为评价含气性的指标,对含气性其他主控因素(除煤阶外)的分析应从影响地层压力梯度大小的各地质因素出发逐个进行探讨。
基于上述干煤中Langmuir体积随煤阶的U型变化及平衡水分煤中孔隙度随煤阶的变化规律,表明:(1)在煤化作用早期(低煤阶),煤岩由于含大量的梭基和羟基等极性官能团,具有明显的亲水性,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很低(图3)。随着煤岩成熟度的增加,气体吸附能力迅速增加。(2)在中煤阶区,水分含量降低至较低且稳定状态,水分对吸附能力的干扰大大降低,微孔逐渐增多,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大,吸附能力继续增强。(3)在高煤阶区,随着煤化程度的不断增加,煤中的微裂隙继续增多,吸附能力持续增强,煤的中孔和微孔体积达到最大,导致Langmuir体积在高煤阶区随Ro,max的增加不断随增加,且最终达到演化过程中的最大值。2.3 煤体结构与含气性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老厂多煤层储层压力和含气量对开发层系优选[J]. 郭明强,傅小康,印薇薇. 煤炭技术. 2020(07)
[2]煤岩孔隙度主控地质因素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J]. 刘娜,康永尚,李喆,王金,孙良忠,姜杉钰. 现代地质. 2018(05)
[3]潞安矿区山西组3#煤储层低压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J]. 曹运兴,柴学周,刘同吉,冯培文,田林,石玢,曹永恒,周丹.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11)
[4]长治区块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控气因素[J]. 孙庆宇,张小东,赵家攀. 中国煤炭地质. 2016(07)
[5]基于测井信息的韩城地区煤体结构的分布规律[J]. 陈跃,汤达祯,许浩,吕玉民,陈同刚. 煤炭学报. 2013(08)
[6]论不同构造煤类型煤层气开发[J]. 李辛子,王赛英,吴群. 地质论评. 2013(05)
[7]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地应力、储层压力及其耦合关系[J]. 孟召平,蓝强,刘翠丽,纪懿明,李诗男,张小明. 煤炭学报. 2013(01)
[8]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J]. 吴英.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9]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J]. 刘成林,车长波,樊明珠,朱杰,杨虎林. 中国煤层气. 2009(03)
[10]我国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的成因分析[J]. 李仲东,周文,吴永平. 矿物岩石. 2004(04)
本文编号:2951165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 2020年S2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煤阶地层压力梯度与Ro,max关系
图1 不同煤阶地层压力梯度与Ro,max关系基于以上分析认为:(1)我国煤储层普遍具有常压、低压特征,同一区块储层压力梯度分布范围较广,地层压力与含气量为正相关关系。(2)异常压力的存在能对含气性起主控作用:异常高压区一般对应着Ⅲ类煤体结构,含气量和饱和程度均较高,其成因机理与煤岩围岩顺层滑脱,形成强烈的揉皱变形,但地层压力并未释放,形成自封闭型气藏相关;异常低压区含气量一般较低,含气饱和程度也较低,其成因机理为构造抬升剥蚀导致气体散失。(3)正常压力状态下,地层压力梯度不能作为评价含气性的指标,对含气性其他主控因素(除煤阶外)的分析应从影响地层压力梯度大小的各地质因素出发逐个进行探讨。
基于上述干煤中Langmuir体积随煤阶的U型变化及平衡水分煤中孔隙度随煤阶的变化规律,表明:(1)在煤化作用早期(低煤阶),煤岩由于含大量的梭基和羟基等极性官能团,具有明显的亲水性,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很低(图3)。随着煤岩成熟度的增加,气体吸附能力迅速增加。(2)在中煤阶区,水分含量降低至较低且稳定状态,水分对吸附能力的干扰大大降低,微孔逐渐增多,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大,吸附能力继续增强。(3)在高煤阶区,随着煤化程度的不断增加,煤中的微裂隙继续增多,吸附能力持续增强,煤的中孔和微孔体积达到最大,导致Langmuir体积在高煤阶区随Ro,max的增加不断随增加,且最终达到演化过程中的最大值。2.3 煤体结构与含气性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老厂多煤层储层压力和含气量对开发层系优选[J]. 郭明强,傅小康,印薇薇. 煤炭技术. 2020(07)
[2]煤岩孔隙度主控地质因素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J]. 刘娜,康永尚,李喆,王金,孙良忠,姜杉钰. 现代地质. 2018(05)
[3]潞安矿区山西组3#煤储层低压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J]. 曹运兴,柴学周,刘同吉,冯培文,田林,石玢,曹永恒,周丹.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11)
[4]长治区块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控气因素[J]. 孙庆宇,张小东,赵家攀. 中国煤炭地质. 2016(07)
[5]基于测井信息的韩城地区煤体结构的分布规律[J]. 陈跃,汤达祯,许浩,吕玉民,陈同刚. 煤炭学报. 2013(08)
[6]论不同构造煤类型煤层气开发[J]. 李辛子,王赛英,吴群. 地质论评. 2013(05)
[7]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地应力、储层压力及其耦合关系[J]. 孟召平,蓝强,刘翠丽,纪懿明,李诗男,张小明. 煤炭学报. 2013(01)
[8]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J]. 吴英.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9]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J]. 刘成林,车长波,樊明珠,朱杰,杨虎林. 中国煤层气. 2009(03)
[10]我国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的成因分析[J]. 李仲东,周文,吴永平. 矿物岩石. 2004(04)
本文编号:2951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5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