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38块稠油油藏热力采油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18:28
洼38块处于辽河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中北端,目前钻井揭露的主力含油地层自下而上为沙河街组三段、东营组。洼38块自1991年投入开发以来,已实施井网加密、扩边调整、优化注汽、方式转换、分层开发、难采动用等多项配套技术,尤其东三段蒸汽驱开发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单井产量、地层温度及压力均有明显上升。截至2017年,该区块已连续开发26年,主要开发方式为蒸汽吞吐与蒸汽驱,年产油15万吨。随开发时间延长,挖掘剩余油潜力逐渐降低,面临地层压力大幅下降、油藏动用不均、递减加快、接替产能不足等问题。如何改善热力采油效果,提高油藏开发潜能,已成为当务之急。从目前稠油开发方式看,热力采油依然是最普遍、最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在对洼38块前期热力采油阶段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蒸汽驱区块深入刻画地质体,开展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优化蒸汽驱操作参数。根据区块开发特点,结合现有采油工艺水平,开展非烃类气体辅助蒸汽吞吐、多元热流体辅助增油、稠油降粘技术、高温调剖技术等辅助热采增油配套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强化技术措施改进,提高热采后期采收率,延缓产量递减,改善油藏整体开发效果,为国内外同类型油田开发提供借鉴依据。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小洼油田洼38块开发井位图
图 2.1 东二段油层年产油量变化水平井生产效果好。水平井钻井成功率 100%,油层钻遇率达 96.8%。单井日产油 6.7t,是同期周围直井的 2.6 倍,单井累产油是直井的 3.4 倍间干扰,解决了开发低产液、高含水矛盾,延缓含水上升速度。水平井防砂效果好。统计 20 口水平井出砂井况,其中仅有 1 口井出砂,占 口直井有 10 口井出砂,占比 28.6%,保证油井正常生产。井间剩余油得到有效动用。东二段油井受蒸汽吞吐开发的影响致使油层能生产,造成各井区油层动用差,剩余油饱和度高。由于水平井均部署较高的原直井井间,使得剩余饱和度较高的井区得到有效动用,从而进收率,延缓产量递减趋势,保证吞吐周期开发效果。由图 2.2 可以看出加,产量基本保持不变,实现有效稳产。
图 2.1 东二段油层年产油量变化)水平井生产效果好。水平井钻井成功率 100%,油层钻遇率达 96.8%。水单井日产油 6.7t,是同期周围直井的 2.6 倍,单井累产油是直井的 3.4 倍,间干扰,解决了开发低产液、高含水矛盾,延缓含水上升速度。)水平井防砂效果好。统计 20 口水平井出砂井况,其中仅有 1 口井出砂,占比5 口直井有 10 口井出砂,占比 28.6%,保证油井正常生产。)井间剩余油得到有效动用。东二段油井受蒸汽吞吐开发的影响致使油层套能生产,造成各井区油层动用差,剩余油饱和度高。由于水平井均部署在较高的原直井井间,使得剩余饱和度较高的井区得到有效动用,从而进一收率,延缓产量递减趋势,保证吞吐周期开发效果。由图 2.2 可以看出,加,产量基本保持不变,实现有效稳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洼稠油油藏降掺稀油开发技术研究[J]. 吕政. 中国矿业. 2016(08)
[2]非常规井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高大鹏,刘天宇,王天娇,袁贺,王东,李勇,刘英波.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5(12)
[3]海上多元热流体吞吐与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对比[J]. 刘东,胡廷惠,潘广明,吴金涛,张俊廷. 特种油气藏. 2015(04)
[4]不同助排方式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实验及数值模拟[J]. 佟琳,张国军,康爱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2)
[5]稠油水平井均匀注汽技术[J]. 刘德铸. 特种油气藏. 2014(05)
[6]海上多元热流体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应性研究[J]. 张风义,许万坤,吴婷婷,葛涛涛,王海更,吴春新,王大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04)
[7]多元热流体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作用机理及应用[J]. 梁伟,赵晓红,张紫军,刘辉,乔真.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03)
[8]氮气辅助吞吐在单家寺稠油油藏的应用研究[J]. 王宁宁. 能源与节能. 2014(04)
[9]海上多元热流体热采工艺应用方法研究与实践[J]. 王新根,乔卫杰. 中外能源. 2014(03)
[10]国外热力采油技术进展及新方法[J]. 王秋语,何胡军. 中外能源. 2013(08)
博士论文
[1]稠油热采数值模拟自适应网格法计算软件开发研究及实例应用[D]. 贾江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2]辽河小洼油田蒸汽驱数值模拟研究[D]. 贺永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3]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数值模拟研究应用[D]. 程启贵.西南石油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洼59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D]. 孙振宇.东北石油大学 2015
[2]深层稠油油藏热水驱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 张墨.西南石油大学 2014
[3]多元热流体开发储层适应性研究[D]. 王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4]稠油油藏注蒸汽和气体复合开采技术研究[D]. 林辉.东北石油大学 2013
[5]SAGD驱油过程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 王家征.东北石油大学 2012
[6]洼38块沙三段转换开发方式研究与应用[D]. 姜旭.东北石油大学 2011
[7]稠油油藏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研究[D]. 禚冯昌.中国石油大学 2011
[8]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技术应用研究[D]. 周明升.东北石油大学 2010
[9]热力采油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韩军.东北石油大学 2010
[10]辽河油田洼38块东三段特稠油油藏转换开发方式研究[D]. 杜梅.中国石油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63032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小洼油田洼38块开发井位图
图 2.1 东二段油层年产油量变化水平井生产效果好。水平井钻井成功率 100%,油层钻遇率达 96.8%。单井日产油 6.7t,是同期周围直井的 2.6 倍,单井累产油是直井的 3.4 倍间干扰,解决了开发低产液、高含水矛盾,延缓含水上升速度。水平井防砂效果好。统计 20 口水平井出砂井况,其中仅有 1 口井出砂,占 口直井有 10 口井出砂,占比 28.6%,保证油井正常生产。井间剩余油得到有效动用。东二段油井受蒸汽吞吐开发的影响致使油层能生产,造成各井区油层动用差,剩余油饱和度高。由于水平井均部署较高的原直井井间,使得剩余饱和度较高的井区得到有效动用,从而进收率,延缓产量递减趋势,保证吞吐周期开发效果。由图 2.2 可以看出加,产量基本保持不变,实现有效稳产。
图 2.1 东二段油层年产油量变化)水平井生产效果好。水平井钻井成功率 100%,油层钻遇率达 96.8%。水单井日产油 6.7t,是同期周围直井的 2.6 倍,单井累产油是直井的 3.4 倍,间干扰,解决了开发低产液、高含水矛盾,延缓含水上升速度。)水平井防砂效果好。统计 20 口水平井出砂井况,其中仅有 1 口井出砂,占比5 口直井有 10 口井出砂,占比 28.6%,保证油井正常生产。)井间剩余油得到有效动用。东二段油井受蒸汽吞吐开发的影响致使油层套能生产,造成各井区油层动用差,剩余油饱和度高。由于水平井均部署在较高的原直井井间,使得剩余饱和度较高的井区得到有效动用,从而进一收率,延缓产量递减趋势,保证吞吐周期开发效果。由图 2.2 可以看出,加,产量基本保持不变,实现有效稳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洼稠油油藏降掺稀油开发技术研究[J]. 吕政. 中国矿业. 2016(08)
[2]非常规井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高大鹏,刘天宇,王天娇,袁贺,王东,李勇,刘英波.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5(12)
[3]海上多元热流体吞吐与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对比[J]. 刘东,胡廷惠,潘广明,吴金涛,张俊廷. 特种油气藏. 2015(04)
[4]不同助排方式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实验及数值模拟[J]. 佟琳,张国军,康爱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2)
[5]稠油水平井均匀注汽技术[J]. 刘德铸. 特种油气藏. 2014(05)
[6]海上多元热流体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应性研究[J]. 张风义,许万坤,吴婷婷,葛涛涛,王海更,吴春新,王大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04)
[7]多元热流体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作用机理及应用[J]. 梁伟,赵晓红,张紫军,刘辉,乔真.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03)
[8]氮气辅助吞吐在单家寺稠油油藏的应用研究[J]. 王宁宁. 能源与节能. 2014(04)
[9]海上多元热流体热采工艺应用方法研究与实践[J]. 王新根,乔卫杰. 中外能源. 2014(03)
[10]国外热力采油技术进展及新方法[J]. 王秋语,何胡军. 中外能源. 2013(08)
博士论文
[1]稠油热采数值模拟自适应网格法计算软件开发研究及实例应用[D]. 贾江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2]辽河小洼油田蒸汽驱数值模拟研究[D]. 贺永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3]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数值模拟研究应用[D]. 程启贵.西南石油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洼59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D]. 孙振宇.东北石油大学 2015
[2]深层稠油油藏热水驱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 张墨.西南石油大学 2014
[3]多元热流体开发储层适应性研究[D]. 王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4]稠油油藏注蒸汽和气体复合开采技术研究[D]. 林辉.东北石油大学 2013
[5]SAGD驱油过程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 王家征.东北石油大学 2012
[6]洼38块沙三段转换开发方式研究与应用[D]. 姜旭.东北石油大学 2011
[7]稠油油藏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研究[D]. 禚冯昌.中国石油大学 2011
[8]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技术应用研究[D]. 周明升.东北石油大学 2010
[9]热力采油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韩军.东北石油大学 2010
[10]辽河油田洼38块东三段特稠油油藏转换开发方式研究[D]. 杜梅.中国石油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63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6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