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微相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1 08:34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和西南部边缘直罗组的可地浸砂岩铀矿勘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近,在演武地区西部镇369井区发现了工业油流,显示出直罗组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然而,已经开展的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相的研究,集中在盆地东部和北部露头区。就演武地区而言,直罗组层段级别的地层划分尚未统一方案,沉积相尚存在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之争。这些问题制约了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沉积格局的深入认识和演武地区资源能源的高效勘探。基于此,本文聚焦盆地西南部演武地区直罗组沉积微相的刻画和空间展布的描述,对盆地周缘的4条直罗组露头剖面进行了精细的测量,对研究区4口钻井岩心开展了精细的观察和描述,对盆内500余口钻井系统开展了小层地层划分和测井沉积微相的分析,从古水流向、直罗组沉积前的古地貌、古生物、岩石的矿物学与结构特征、剖面结构等方面明确了直罗组的沉积相类型和微相组成,以小层为单位编制的直1142古地理图系统揭示了演武地区中侏罗世的沉积演化。研究区周缘典型露头剖面的标志为直罗组下部巨厚砂岩段、上部砂泥岩互层段的两段明显可视分层...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微相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

构造区划图,陕北,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2 章 地质背景2.1 区域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东临构造稳定区、西临构造活动区,是一个地处东西部交汇带上的较稳定的克拉通盆地(Liu C Y et al,2009;陈安清等,2007)。结合演化历史,根据如今的盆地构造形态,鄂尔多斯盆地共可划分北部伊盟隆起、西缘冲断带、西部天环坳陷、中部伊陕斜坡、南部渭北隆起和东部晋西挠褶带六个一级构造单元(图 2-1)。研究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部,位于陕北斜坡内。陕北斜坡,亦可称为伊陕斜坡或陕北凹陷,全区晚古生代、早古生代沉积地层较发育,无岩浆活动,构造相对单一且地层比较平缓,拥有地台产期稳定的特征。

构造形态,燕山期构造,应力场,鼻状构造


第 2 章 地质背景(图 2-2),形成一系列宽缓、低幅的鼻状构造,在平面上成排发育,鼻凸与鼻凹相间排列,鼻状构造的轴向大体相同,以东西向为主。单个鼻状构造的宽度在 5~10km 左右,构造幅度多在 20m 左右,总体上为宽缓的鼻状构造。在纵向上,上下层间的构造形态表现为继承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地区侏罗系直罗组古地貌及其对铀成矿的影响[J]. 贺锋,张字龙,刘红旭,李平,李亚锋.  古地理学报. 2017(04)
[2]鄂尔多斯北部侏罗纪延安组、直罗组孢粉化石及其古气候意义[J]. 孙立新,张云,张天福,程银行,李艳峰,马海林,杨才,郭佳成,鲁超,周晓光.  地学前缘. 2017(01)
[3]中国侏罗纪古气候分区与演变[J]. 邓胜徽,卢远征,赵怡,樊茹,王永栋,杨小菊,李鑫,孙柏年.  地学前缘. 2017(01)
[4]唐公梁——大营西段直罗组下段上亚段砂体非均质性与铀矿化的关系[J]. 田栋栋,王文旭,高尚.  西部资源. 2016(03)
[5]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砂体特征及铀成矿条件分析[J]. 郝关清,尹永朋,魏安军.  中国西部科技. 2015(08)
[6]东胜矿区深部直罗组氧化还原环境与砂岩型铀矿特征[J]. 宋洪柱,王东东,刘建强,江涛,亓增刚,朱能闯,冯婷婷.  中国煤炭地质. 2015(07)
[7]燕山运动的“绪动”——燕山事件[J]. 张宏仁,张永康,蔡向民,渠洪杰,李海龙,王猛.  地质学报. 2013(12)
[8]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J]. 绽蓓蕾,寇丽娜.  高原地震. 2009(01)
[9]复杂泥质砂岩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研究[J]. 黄布宙,李舟波,莫修文,付有升,陶宏根,王宏建,李庆峰,许淑梅.  石油物探. 2009(01)
[10]中国侏罗纪构造变革与燕山运动新诠释[J]. 董树文,张岳桥,龙长兴,杨振宇,季强,王涛,胡建民,陈宣华.  地质学报. 2007(11)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学研究[D]. 梁积伟.西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陕西省富县直罗组沉积环境分析[D]. 贺小龙.长安大学 2015
[2]延长新安边油田储层特征研究[D]. 刘力鹏.西安石油大学 2014
[3]陕215井区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D]. 张怀文.西安石油大学 2013
[4]席麻湾—白于山地区延9油层组有利目标区评价研究[D]. 李榕.西安石油大学 2012
[5]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泾川地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延9沉积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研究[D]. 侯宝宁.西北大学 2008
[6]杨米涧—大路沟地区储层展布特征与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 叶博.西北大学 2008
[7]下寺湾油田雨岔井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储层研究[D]. 陈芳萍.长安大学 2008
[8]测井曲线模式识别及其在地层对比中的应用[D]. 王楠.黑龙江大学 2008
[9]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沉积体系研究[D]. 何卫军.西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0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70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7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