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渤海辽西凹陷北洼古近系沙河街组有利储层主控因素

发布时间:2021-01-12 21:18
  辽东湾地区是渤海海域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而辽西凹陷北洼沙河街组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对于成岩作用特征、储集性特征等的认识不够明确。同时并没有完整的储层评价标准划分,对于有利储层主控因素的分析不够明确,制约了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针对辽西凹陷北洼沙河街组储层,本次主要利用显微薄片、扫描电镜、岩心观察、包裹体测温、泥岩中的X-射线衍射、压汞数据,镜质体反射率等资料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及钻井资料等分析,研究区沙河街组主要的沉积环境为湖泊相沉积和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有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原生孔和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其次生孔隙主要来自于长石的溶蚀。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孔隙度减小的主要成岩作用,两期溶蚀作用是孔隙度提高的关键,主要为长石溶蚀。通过粘土矿物分析、包裹体测温、镜质体反射率等确定最终成岩阶段以中成岩A期为主,少部分进入中成岩B期。根据成岩矿物的赋存状态和点计法薄片统计,划分和建立了沙河街组砂岩的成岩演化序列和孔隙演化。分析表明压实作用损失了18.63%孔隙度,损失率为58.58%,胶结作用损失7....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渤海辽西凹陷北洼古近系沙河街组有利储层主控因素


技术路线图

构造位置,坳陷,锦州,辽东湾


坳陷的海域延伸(徐长贵等,2015;吴奎,2009),整体形态为细长矩形,北接辽河断陷,南接渤中、渤东坳陷(徐长贵等,2015),断层线与坳陷整体走向平行,主要为 NNE 向,坳陷内发育的油气田多沿着断裂发育(李伟等,2016;陈聪,2016;蒋子文等,2013)。郯庐断裂带自 SW 向 NE 向横穿整个辽东湾坳陷,根据凹凸格局,可以划分为“三凹夹三凸”的构造格局,自 E 向 W 为辽东凹陷、辽东凸起、辽中凹陷、辽西凸起、辽西南凸起、辽西凹陷(陈珊珊等,2016;柳永军等,2016;徐长贵等,2015;余一欣等,2014;杨克基,2014;宗奕等,2009;周心怀等,2010)。辽东湾坳陷其整体呈 NNE,两侧北(东)东向展布,主要构造单元呈弱弯曲的“S”形,据漆家福等(2013)了解表现为东断西超的半地堑结构,其凹陷的边界断层在剖面上的倾角较缓,且具明显的铲式几何学特征,为伸展性质断裂。在构造上被分为辽西凹陷南洼,辽西凹陷中洼和辽西凹陷北洼三个洼地。辽西凹陷位于辽东湾坳陷西北端,东边与辽西凸起、辽中凹陷相连,西部为褶皱带。研究区为辽西凹陷北洼,整体呈 NE 向细条状延伸。研究区内已经发现锦州 9-3、锦州 20-2、锦州 14-2、锦州 20-5N 等多个油气田区块(图 2-1)。

曲线,测井相分析,触处,突变面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2 测井相分析1)低伽玛钟型辽西凹陷北洼沙河街组这类型的测井相主要发育于砂体中。在 JZ25-1-9 井中的 2074.00-2080.00m 沙二段中,上下皆为暗色泥岩,GR 值较高,中间为黄色细砂岩,与下伏泥岩相接触处为 GR 曲线呈突变面的特征,其 GR 值整体表现为上部高下部低,呈现钟型的特征(图 3-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新进展[J]. 徐长贵,杜晓峰,徐伟,赵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1)
[2]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定量评价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J]. 牛聪,刘志斌,王彦春,张益明,解吉高,黄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01)
[3]辽中凹陷X油田东三段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J]. 刘丰,吴奎,万琳,王冰洁.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6(06)
[4]渤海海域辽中南洼压扭构造带成因演化及其控藏作用[J]. 李伟,陈兴鹏,吴智平,张婧,任健,刘超,李春锐.  高校地质学报. 2016(03)
[5]渤海走滑转换带及其对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J]. 徐长贵.  地球科学. 2016(09)
[6]基于地震反演的烃源岩定量评价方法——以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为例[J]. 刘志斌,牛聪,刘方.  中国海上油气. 2016(05)
[7]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勘探现状与研究进展[J]. 冯佳睿,高志勇,崔京钢,周川闽.  地球科学进展. 2016(07)
[8]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层序特征分析[J]. 侯典吉.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6)
[9]辽中南洼走滑反转带的形成及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J]. 柳永军,徐长贵,吴奎,张江涛,朱文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03)
[10]辽中凹陷南洼走滑伴生构造带发育特征及控藏作用[J]. 吴奎,徐长贵,张如才,王冰洁.  中国海上油气. 2016(03)

博士论文
[1]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动态耦合过程研究[D]. 陈聪.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与油气赋存效应[D]. 贾楠.西北大学 2015
[3]辽西凹陷南段沙三段重力流沉积与致密储层研究[D]. 邵珠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4]辽西凹陷油气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D]. 杨宝林.中国地质大学 2014
[5]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D]. 刘锐娥.西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充填特征分析[D]. 侯典吉.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QHD29-2E构造沙河街组砂岩有利储层特征与成因[D]. 杨相.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D]. 杨克基.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4
[4]辽中凹陷优质烃源岩分布及油气资源量潜力评价[D]. 李鹏.成都理工大学 2013
[5]辽东湾北部JZ16-2围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沉积体系分析[D]. 张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6]辽西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JZ25-1(S)地区油源对比[D]. 杨兰君.成都理工大学 2010
[7]辽东凸起南倾没端勘探地震研究[D]. 吴奎.中国石油大学 2009
[8]辽西低凸起中北段沙河街组油气输导特征及成藏期次[D]. 魏刚.中国石油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3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73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2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